2016高考作文预测「精选8篇」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高考作文高分秘笈:作文预测

  高考专题辅导:作文预测

  2009年全国十七套高考作文题命题特点

  一、命题模式异彩纷呈

  二、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三、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四、注重思辨能力

  五、引导个性思维

  六、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七、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作文高分秘笈:作文预测

2.高考作文高分秘笈:作文预测

  高考专题辅导:作文预测

  2009年全国十七套高考作文题命题特点

  一、命题模式异彩纷呈

  二、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三、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四、注重思辨能力

  五、引导个性思维

  六、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七、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作文高分秘笈:作文预测

3.高考作文备考指导: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1、“的滋味”半命题作文导写

  2、“生活给我智慧”命题作文导写

  3、2008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与高考作文的对应话题

  4、2009年高考作文预测——感动

  5、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预测10篇

  6、命题作文“奔”写作指导及佳作

  7、命题作文“痴迷”写作导引及佳作

  8、命题作文“那时花开”写作导引

  9、命题作文“生活给我智慧”写作导引与示例

  10、命题作文“释放”写作指导及佳作

  11、命题作文“误会”写作导引及例文

  12、命题作文“心灵之歌”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13、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写作导引及佳作

 

4.高考作文备考指导: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1、“的滋味”半命题作文导写

  2、“生活给我智慧”命题作文导写

  3、2008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与高考作文的对应话题

  4、2009年高考作文预测——感动

  5、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预测10篇

  6、命题作文“奔”写作指导及佳作

  7、命题作文“痴迷”写作导引及佳作

  8、命题作文“那时花开”写作导引

  9、命题作文“生活给我智慧”写作导引与示例

  10、命题作文“释放”写作指导及佳作

  11、命题作文“误会”写作导引及例文

  12、命题作文“心灵之歌”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13、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写作导引及佳作

 

5.高考作文备考指导: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1、“的滋味”半命题作文导写

  2、“生活给我智慧”命题作文导写

  3、2008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与高考作文的对应话题

  4、2009年高考作文预测——感动

  5、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预测10篇

  6、命题作文“奔”写作指导及佳作

  7、命题作文“痴迷”写作导引及佳作

  8、命题作文“那时花开”写作导引

  9、命题作文“生活给我智慧”写作导引与示例

  10、命题作文“释放”写作指导及佳作

  11、命题作文“误会”写作导引及例文

  12、命题作文“心灵之歌”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13、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写作导引及佳作

 

6.2012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一)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势头强劲,话题作文逐步淡出

  从作文题目类型看,以往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已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在渐行渐远,但在今后仍将有一席之地,不能忽视,要有备无患。2011年高考中,全国卷、新课标卷等9套试题使用了材料作文,安徽卷、江苏卷等7套试题使用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只有1个,即重庆卷以“情有独钟”为话题。

  材料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最佳立意,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要注意议论的结构展开,注意例证的新鲜。

  命题作文注意化大为小,添加语素,拓展思路,写作时,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加以发挥即可。

  话题作文不能脱离话题的范围,也要小处着手,写得深刻些,切忌泛泛而谈。

  (二)稳中有变、不断创新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范围的剖析,我们清楚地知道,命题的范围定位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思想境界等方面。按照“不可重复、不能怪诞、稳中有变、变中有稳”的命题规律,高考作文命题不重复前几年出过的作文题,又不会背离前几年的命题思路;既要发扬前几年在命题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又要继续探索新的命题方法,不断创新。那么高考的命题范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揣摩和准备。

  1、人生态度:可以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乐观积极豁达的方面去思考。

  2、爱国主义:可以从赞美祖国、民族尊严、国家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去思考。

  3、理想信念:可以从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理想、怎样克服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勇敢面对挫折,自强不息和不懈追求等方面去思考。

  4、传统美德的继承与现代人格的培养:可以从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珍惜时间、乐观进取、拒绝冷漠等方面去思考。

  5、科学思维方法:可以从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等方面去思考。

  调研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常考的角度如下:

  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传统美德,如诚信、礼貌、孝顺、谦逊等;

  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心理健康,如承受力、战胜孤独等;

  人文关怀,如敬老、关爱弱势群体等;

  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7.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高考作文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一件事情,话题作文让很多同学摸不着头脑,总是不能入悟出题意,导致跑题作文的产生。下面来看看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给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后发现原点星罗棋布,无穷无尽,又要收缩。前前后后,究其原因,无非是认为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范围,没有认识到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思维的原点。

  我们说,高考作文还是要给定写作原点的。因此,给材料作文,可以休矣。当然,要求作为始作俑者(或曰:第一个尝螃蟹的勇士)的考试中心,在2012年就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像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悄然补上一个话题,也未尝不可。总之是要给出清晰的写作原点,千万别再用“选准”“选好”之类的谜语式语汇了。给出原点不是对考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限制,因为,原点的辐射范围是广阔的生活。

  也应该是认识到了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始终坚持或已经回归给标题或给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2011年,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给标题作文七则,给话题作文三则,已经超过了给材料作文(七则)的数量。相信,2012年会更多。

  突破“作文常识观”,站在“作文思维观”的层面看,有着清晰原点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思维空间。

8.2012高考作文预测及高分技巧

  1.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着作文命题的“一个中心”不动摇,这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

  2.两种情思

  2012年高考作文的命意取材,预测为“两种情思”,即“哲思”与“情趣”。“哲思”就是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民族、国家的种种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的就是接力传统、和谐生活、创新发展等,表现在人声方面就是思考青春、思索幸福、思辨智慧、平凡与高尚等,表现在自然方面就是诗意的栖居(清纯之美、恬淡之美、闲适之美、高洁之美)、绿色生活等。

  而“情趣”就是抒写“我”与自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抒写亲情、“爱”情(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爱自然、爱社会、爱邻里)、友情等。这些情思都是有可能成为2012年高考作文命意的热点的。

  3.三样题型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预测为“三样题型”,即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材料+标题作文。同时可能会兼顾半命题的作文,而话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太高。这种格局可能延续多年。

  新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合自己写作视角,包括立意、写作素材的使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合理联想,推广到社会其他领域,不能就事论事。

  标题作文不存在拟题的问题,主要应该在审题与题材的新鲜度上做文章,日常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的积累、记忆,还可以多借鉴课本与报刊上优秀作家、知名人士的文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提写作时,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

  材料+命题型的作文,写作时不能仅仅看到标题,更应兼顾材料,不能将材料舍弃,否则将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话题或者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加以发挥,这样就不至于脱离话题或半命题的范围。

相关热搜

48174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