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郑和:郑和下西洋做什么去了?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郑和下西洋做什么去了?

最后攻下国都应天(今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查继佐《罪惟录》、傅维鳞《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均收录这种说法,近现代学者如许立群、范文澜也曾加采用,明人朱国祯认为。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朱棣的皇位在此过程中早已稳固下来,不可能历次都为了寻访建文帝,这种说法也缺乏可靠史料作为支撑。也不排除寻找建文帝是一个可能的动因。2、宣扬威德如果说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说法主要出于猜测,那么宣扬国威说则有史料根据。践行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说法应该有所修正,认为这从根本上出于明成祖本人的好大喜功”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认为下西洋并非出于,而重在宣扬德化“3、军事目的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帖木儿帝国而采取的行动,具体又包括联络印度抗击帖木儿等说法。但郑和下西洋开始时,帖木儿本人已经去世,其继承者则同明朝关系友好。帖木儿帝国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朱国祯认为郑和下西洋有避免张士诚旧部通倭的用意,明初对南粮北运采取海运方式,永乐年间则先后改为海陆兼运和单行漕运。让不再负责运粮的海员参加郑和船队,并避免他们铤而走险、勾结倭寇等等,这些只是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效果,李新峰则结合下西洋与明成祖北伐在时段上的关系,推测朱棣或许对以南方军士为主体的水军缺乏信任,故在皇帝离京、北伐时尽量派水军出洋以消除隐患。一、事件背景1、经济背景明代初期,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受这场政变的影响。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2、科技条件造船业的发达。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1)造船技术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人已经发明水密隔舱、车船、平衡舵、开孔舵,在船型方面。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广船最为著名,被认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应用最广、影响最大,在海船船壳结构上。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二、郑和开拓航路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

2.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和是个勇于探索、遇到困难镇定自若的人

3.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那时的皇帝叫什么

郑和是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去世,当时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郑和开拓航路的贡献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1.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2.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4.《郑和下西洋》中郑和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郑和原名:郑和(1371年-1433年),明朝太监,小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郑和七下西洋。

5.郑和的原名是什么?

郑和原名:马三宝。人物简介: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6.郑和是什么民族

郑和(1371年 - 1433年),三保太监”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以其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他们(郑和与张骞)对国家的贡献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

7.郑和什么时候去世的

郑和,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靖难之役”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

8.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

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
16080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