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成名誓不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谁的诗词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谁的诗词

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原文如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如崔颢《黄鹤楼》诗句。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诗经·小雅·小弁》记载,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少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出处?

此句出自毛泽东的一首七绝,诗的名字是《七绝·改诗赠父亲》。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原文现代.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译文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此诗创作背景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

3.“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出处。

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4.毛主席写过一首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全诗是什么

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原文如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译文如下: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词句注释如下:1.西乡隆盛:1828—1877在世,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2.乡关:即故乡,家乡。如崔颢《黄鹤楼》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桑梓地: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诗经·小雅·小弁》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4.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扩展资料: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5.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原来的题目是《将东游题壁》http:引用的别人答案吧这首诗的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武将西乡隆盛。毛的诗据说题目就是<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6.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这是当年开国领袖毛泽东老爷爷对自己的父亲承诺一定要达成青春的理想”一定要报答所有爱他、关心他的人的时候所说的一句话,我们也一定要向这一伟人学习,让希望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开始。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在精心培育的花朵。祖国未来的辉煌与宏大靠我们这一代来开创,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7.“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哪?

这是毛泽东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的诗词。这首诗最初原型出自宋朝中国人之手日本西乡隆盛等不少人改写应用过毛泽东等中国后人改写用过黄治峰改写此诗流传较广,当时鼓励不少志士投身革命,后被肖三编入《革命烈士诗抄》(1962年01月01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男儿立志出乡关,埋骨何期,人间到处有青山。——宋·月性(和尚)·《题壁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男儿立志出乡关,埋骨何期坟基地。
258048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