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层沉降:下列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地面塌陷沉降 泥石流 土壤盐碱化 土地沼泽化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下列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地面塌陷沉降 泥石流 土壤盐碱化 土地沼泽化

泥石流盐碱化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沼泽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塌陷是地下水抽取或流失太多形成空洞

2.为什么修水电站会导致河道断流,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

河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季节,地下水补给河水。水库上游地下水位升高,水量增大,水库下游地下水位降低,水量减少。水库下游地区又加之地下水超采,而致地下水层变薄,枯水季节,下游地下水有限,不能充足的补给河流,致使河流断流。至于土地盐碱化,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

3.下列生态坏境问题在天津表现尚不突出的是 A.湿地锐减 B.土壤荒漠化 C.地面沉降 D.土地盐渍化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二氧化氮,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含氟气体,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臭氧洞。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我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即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

4.人类造成的土地沙漠化的事例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我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 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我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九、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

5.酸雨对土地酸化的影响是什么?

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煤含杂质硫,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什么是酸雨?酸雨就是酸性的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有的是酸雨,有的不是酸雨,因此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其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100%。如果有降雪,当以降雨视之。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所以酸雨率应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为非酸雨区;为轻酸雨区;pH值在5.00--5.30之间,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酸雨的危害---“干沉降”不下雨时,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叫干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叫湿沉降。"取决于酸雨中致酸碱性物质浓度,如果我们讨论硫的 "将取决于降水中的硫的浓度,也取决于降雨量;"。则不同;除了取决于大气中酸碱性物质浓度,干沉降"那么;将取决于大气中SO2的浓度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后者在空中已吸附了少量硫,并以硫酸根的形式存在,还取决于它们沉降到哪类地面上,即土地利用格局;利用格局不同,吸附和吸收酸性物质能力不同。森林的SO2 的沉降能力最强。林地;庄稼地和草地;约为4 毫米/水面;居民区等;土壤的酸碱性也有一些影响;pH值大于7 的碱性土壤。约为 8毫米/,pH值近于 4的酸性土壤;约为4-6 毫米/秒,城市和农村;谁的湿沉降大,谁的干湿沉降总合大,我国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而忽视了酸雨存在与危害。由于乡村面积远远大于城市面积,因此城市的干沉降大于湿沉降;乡村湿沉降大于干沉降。乡村的干湿沉降的总和将远大于城市的干湿沉降的总合;城市的干湿沉降总和将远大于乡村干湿沉降之总合。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酸雨危害环境。这种危害包括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酸湖 干湿酸沉降可直接降入湖水内;也可降入河内再流入湖内;雨水冲刷形成径流,注入河湖;也可渗入土壤,进入地下水,流入湖内;最终导致湖泊酸化。在中国南方酸雨地区有近一半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酸化污染。不同湖泊酸化的敏感性还有所不同,它取决于影响降水的气象条件,湖泊水文,流域特征和湖区土壤和基岩状况。重庆南山和缙云山各发现一个水塘,其水体pH值为4.7,属于已酸化了的小水体,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现大面积水域酸化现象。何谓湖泊酸化?天然水体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有的水质发浑,含有某些有机碱;碱度就是酸中和能力。碳酸氢盐水体中的碱性主要来自于含钙和镁的矿物质的风化。因此水体碱度为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加上两倍的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因为每个碳酸根离子可中和两个氢离子),再加上氢氧根离子浓度,当酸性物质进入碳酸氢盐水体,首先中和氢氧根离子,然后中和碳酸根离子形成碳酸根离子,最后中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碳酸,再增加氢离子,水体将明显酸性提高。水体碱度大,酸中和能力大,其对酸性的缓冲能力大,可容纳更多额外增加的酸。据碱度定义,湖泊完全失去碱性叫酸化。当某水体接受氢离子量超过其本身中和离子量 (通常是碳酸氢盐),便发生了酸化。湖底基岩一般为碳酸盐,不断以碳酸氢盐形态慢慢溶入湖水中,故一般湖水为弱碱性或中性。酸雨引入湖中的氢离子,首先中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弱酸性的碳酸,这时湖水的pH值下降很慢,再引入新的氢离子,pH值就下降很快了,可能一年之内便可酸化。水体酸化敏感性指标 虽然目前我国水体,包括湖泊酸化并不严重,例如我国重酸雨地区四川和贵州省水体大致pH值在6.5-8.5 之间,没有发现大面积已酸化水体,且近期也不会被酸化。因此首先要着眼于找出那些对酸化敏感的水体,要评价某水体对酸化的敏感性,就要订出一项水体酸化敏感性指标。抗酸化容量"指标来评价天然水体的酸化敏感性。我国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5-8.5 之间。水体中碳酸氢根占碳酸溶解量的60-95%,成为水体中的主要缓冲因素。假定水体酸化临界值为pH=6.5,测出水体实际pH值后,可得pH增加值△pH,测得水体的碱度 [Alk];由水体碳酸平衡公式,算出水体可承受的总酸量△A。△A=0.5-1.0 毫克当量/为中等敏感水体;西南酸雨地区水体酸化敏感性评价 对于重酸雨区四川和贵州两省,评价天然水体敏感性结果是:中度敏感的占53.0%,西南酸雨地区绝大多数天然水体对酸沉降不太敏感,这是与该地区土壤基岩的性质有关。近期内它们也不会被完全酸化。少数敏感水体,主要是山地小面积水体,酸化趋势严重,表明酸沉降对该地区水体酸化的潜在危害是存在的。其中易酸化水体仅占两省总面积的1.2%。这一地区天然水体对酸沉降是极敏感的,这与他们所临近的土壤基岩有关;少数山地小面积水体,特别是山顶水塘,虾类要比鱼类提前灭绝,草本食物是一些鱼、虾类生活的基础。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将减少,例如某湖酸化后,绿藻从26种减至5种,金藻由22种减至5种;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其实滋泥中就含有大量水生生物,鱼虾离开了水草和水生生物;好比鸟兽离开了森林,从生态食物链角度来看,湖泊酸化,也将使鱼虾难以生存,酸雨是青蛙和鸟类的天敌 酸雨是青蛙和鸟类的天敌。鸟穿过酸雾,酸对角膜有刺激性,而鸟和青蛙对酸又十分敏感,土壤酸化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 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科学家试验后估计我国南方七省大豆因酸雨受灾面积达2380万亩。减产达20万吨,减产幅度约6%,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粮地 稻、麦等禾本科作物叶面积小。可湿性差,对酸雨敏感性弱,但强酸雨仍将导致叶面扭曲,大麦减产,重庆电厂附近酸雨区域受害粮地4.1%。赤 稻 水稻生长期是翠绿色的。到了成熟期是黄色的,在加上诱人的稻米香味,稻香村成为田园特殊风光,1982年6 月18日下了一场pH值为3.9 的强酸雨,某乡上万亩水稻叶片迅速变成赤色,一场灾害产量损失80万斤,酸雨大棚实验也证明。强酸雨将导致叶面产生赤色伤班,酸沉降对农作物的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 急性伤害。通常是指农作物与强酸雨或高浓度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接触,其叶片在短时间 (一至三天) 内出现细胞死亡,其严重者出现枯叶,枯梢和枯株,这种情况只在实验室和土法炼硫窑附近见过。一般系指农作物长期与弱酸雨或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接触,其叶色失绿或色素变化,破坏作物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死亡,其可见伤害症状为过早落叶等,一般酸雨地区或二氧化硫长期超标地区内。这也是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的原因。不同作物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 不同的农作物和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不同,科学家在实验室内用一定剂量的二氧化硫去熏不同农作物,不同农作物伤害完全不同,可分为敏感性农作物,中等敏感性农作物和抗性农作物三类,敏感农作物有大麦,胡萝卜和辣椒等,中等抗性农作物为小麦;菜豆,油菜和番茄等,抗性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酸雨与蔬菜 酸雨造成蔬菜叶面黄斑。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产量下降,如我国某电厂附近酸雨区域受害菜地11.3%。不同品种的蔬菜对酸雨的敏感程度不同。当pH=3.5的高酸性环境里,对酸敏感蔬菜蕃茄,豇豆和黄瓜产量可下降20%,而有中等敏感性的生菜;同样受酸雨侵袭的贵州省。受危害的森林面积达14万公顷,酸雨中的马尾松 我国马尾松和华山松对酸雨十分敏感。重庆南山风景区约三万亩马尾松发育不良,虫害频繁,80年代约有一万公顷马尾松枯死;几经防治,其中60万亩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奉节县有九万亩华山松;金顶附近600余亩树林;峨眉山冷杉林成片死亡 四川名胜峨眉山。酸雨象空中死神缠住了此佛教胜地,冷杉林成片死亡,降水pH值平均为4.34,硫酸根占阳离子总量的60%,七里坡,雷洞坪也处于酸雨严重污染区,峨眉主要风景林是冷杉。死亡率超过30% 的中度受害面积达到7.00平方公里,死亡率超过50% 严重受害面积达到2.28平方公里;有4%的树木枯死,猴子也跑到其它山沟里去了。酸雨中的竹林 我国南方盛产竹林。个别地区竹林茂盛,成为竹海,但酸雨使竹林泛黄。竹叶稀稀落落,大熊猫在肌饿中 以竹叶为食物的大熊猫会因此忍肌挨饿。如果不保护好熊猫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国宝大雄猫将在我们这一代濒临灭绝,酸雨与建筑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科学家曾收集许多被酸雨毁害的石灰石和大理石建筑材料。分析发现该样品的碳酸盐的颗粒中总是嵌入硫酸钙晶体,认定与酸雨有关?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 (硫酸钙);重庆市1956年建成的重庆体育馆水泥栏杆;由于酸雨腐蚀。石子外露,平均每年浸蚀0.4 毫米,这种水泥栏柱石子外露现象,在路旁电线杆上也每每发生。除了影响材料强度之外,效应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效应;我国雾都重庆 "效应相当明显;天然大理石;经酸雨淋洗,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 3至 8年,酸雨与人体健康 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手就会变得粗糙,经常接触碱液,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好一些,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尚可诱发肺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人适宜在酸湖中游泳吗。人能在pH值等于 3.0以上的酸湖内较长时间游泳而没有明显的外形伤害。未有送医院治疗的先例?该酸湖曾经被重金属污染过,在其中游泳危险性就很大了,

6.奥克兰土地分割设计“避坑”指南

0

相关热搜

489672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