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蓬子:九叶诗派 象征派 现代派诗歌有什么区别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九叶诗派 象征派 现代派诗歌有什么区别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山药蛋派上个世纪40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优秀作品,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赵树理对文学的贡献。将文学还给了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与形成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熟与发展“作为文学流派的整体形象塑造,时间之长、作家之众、影响之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少见,的写法被逐渐发展传承下来,继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作品后“山药蛋派”的其他几位作家马烽、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写出了《吕梁英雄传》《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作品,都在我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2.求 姚蓬子的诗歌

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为上海联合书店出版之《文艺生活》月刊主编。与周起应合编《文学月报》。入反省院。在《中央日报》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并为曾养甫的《扶轮日报》编辑副刊。与老舍合编该协会《抗战文艺》三日刊。赴重庆任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后创办作家书屋,又与老舍、赵铭彝等创刊《文坛小报》。迁作家书屋至上海继续营业。以译著和写作为生。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姚篷子之子为姚文元,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活跃的共产党领导人,比掩在荒草里的歌唇还要寂寞,更寂寞。残弦迸裂在秋风里!褪色的襟角裙边,晨露上,也再不见有琴音驻停。孤独地,看春花换成黄叶,偷顾影子,活像架枯骸。摘自《象征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初读姚蓬子的《破琴》,感觉到一种异样的美,好像抽象派的画,零落的琴“荒草里的歌唇“襟角裙边“……这些怪异的意象似乎满满地塞在一页方形纸中”线条扭曲,毕竟你看多了红的花绿的草,但你又不至于陷入迷雾般的无所知,因为那画的中央是一把忧郁的破琴,荒草中的歌唇。让人想到艳丽的弹唱女子(不知怎地“总让人觉得应是红艳如血的颜色),不比丝竹之乱耳”因在古庙而寂寞,迸裂”这个带爆破音的词语几乎使我们听到了那,地一声及那琴声戛然而止的死一般的寂静,襟角裙边,琴弦早已断“只有那断了的弦似乎还在秋风中寂寞地翻飞罢了”瞧见了诗人/”瞧见了诗人。荒草中的歌唇,当是那在琴前的弹唱女子;她那美丽的衣衫,必是如蝶拍翅吧,她的衣衫已睡满了青苔?琴音当然不会在晨露中驻停”春花又换黄叶,却带不走你的孤独,顾影自怜,却是骸骨一架,忽想起那琴前的弹唱女子,襟角裙边都已睡满了青苔,那嶙嶙白手还放在琴弦断处,似乎一曲刚完。整幅画面阴森沉闷“只有第三段无奈的追忆中”给画面带了点灵动与色彩,又陷入了更阴郁的空间了,所有的一切似乎一下子褪去了所有的灵肉。有人认为既然诗中将“全篇必只写琴”第一节描写琴的冷落,第二节描写琴的弦断,第三节描写琴的音止,第四节描写琴的形枯,(参见周溶泉《赖于意象构成的明晰——蓬子诗三首赏析》。这样理解也无可非议”襟角裙边,作为琴的一种隐喻当是讲得通,听到诗人弹琴,曲调未成,去与诗人同鸣共振”似乎不妙“整篇诗歌诗人都在旁观地叙述那架破琴”突然第三节硬生生插进去诗人在弹奏曲调,与整体氛围不合“且意境大伤”自古红颜知己。琴》收入一九二九年三月上海水沫书店刊印的蓬子的诗集《银铃》中,在为该集所作的《自序》中,诗人认为“是从坟墓中爬出来的历史。而自己是一个睡在坟墓中的人”所以这些诗是他,烦闷在坟墓中的证据“身在坟墓中之人”无怪乎诗中尽是骸骨,读来似有阴郁之风袭来,然而在该序中。

3.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姚鹏子先生磨墨砚台发出很大的声响

4.姚蓬子先生的砚台中 砚台便来了一阵雷雨 指的是什么

一、老舍写的《四位先生》反映了作者富有情趣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四位先生》简介《四位先生》这篇散文用朴素直白的语言,通过描写四位文友们的有趣生活,同时又蕴含了细腻的情感,让读者很容易就感受到生活的美丽。文章通俗而不乏幽默,深情而又不失活泼,充满温和的幽默感。文中的幽默恰到好处,节奏明快,篇幅不长,然而四位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传神毕至。1、吴组缃(1)文中形象:文友中最为阔绰,养了一口价值600元的小花猪。特别热爱小花猪,会因小花猪而影响心情。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他写的小说、散文大多取材于家乡。2、马宗融(1)文中形象:没有时间观念,很喜欢和人交谈,跟谁都谈得来;喜欢参与到各种事情中,因此经常误了时间。马宗融(1890年-1949年)教授、文学翻译家。四川成都市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任教。译有俄国屠格涅夫的《春潮》等。马宗融亦是著名文学家巴金的好友,巴金先生著有《怀念马宗融大哥》一文。3、姚蓬子先生的砚台(1)文中形象:生活俭朴,笔耕不辍。无法形容的石砚”经常办事办到天亮,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

5.老舍写的《四位先生》反映了什么问题

一、老舍写的《四位先生》反映了作者富有情趣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四位先生》简介《四位先生》这篇散文用朴素直白的语言,通过描写四位文友们的有趣生活,同时又蕴含了细腻的情感,让读者很容易就感受到生活的美丽。文章通俗而不乏幽默,深情而又不失活泼,别具一格,充满温和的幽默感。文中的幽默恰到好处,节奏明快,一步紧似一步,篇幅不长,然而四位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传神毕至。1、吴组缃(1)文中形象:文友中最为阔绰,养了一口价值600元的小花猪。特别热爱小花猪,会因小花猪而影响心情。(2)个人简介:吴组缃(1908-1994),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他写的小说、散文大多取材于家乡。著有《一千八百担》,《鸭嘴涝》 ,《天下太平》,《樊家铺》等。2、马宗融(1)文中形象:没有时间观念,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很喜欢和人交谈,跟谁都谈得来;喜欢参与到各种事情中,因此经常误了时间。(2)个人简介:马宗融(1890年-1949年)教授、文学翻译家。回族,四川成都市人。早年留学日本,于1919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回国,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任教。译有俄国屠格涅夫的《春潮》等。马宗融亦是著名文学家巴金的好友,巴金先生著有《怀念马宗融大哥》一文。3、姚蓬子先生的砚台(1)文中形象:生活俭朴,工作勤奋,笔耕不辍。用着一方“无法形容的石砚”,经常办事办到天亮。(2)个人简介:姚蓬子(1906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公埠人。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4、何容先生的戒烟(1)文中形象:决心戒烟,却因各种缘由一次次失败。因此作者调侃道“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2)个人简介:何容(1903-1990)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号谈易,笔名老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台湾国语运动发起者之一,上世纪中国享誉文坛的散文大家。著有《何容文集》、《中国文法论》、《简明国语文法》等。

6.描写飞天的诗句

鲁迅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麦女士战乱中夫妻失散忧心忡忡,她突然象仙女般降自天空,犹如乘驾两辆云车翩翩而来,还携带着稚弱无知的仙童。可惜只见到见难不济的姚蓬子,她到姚家寻夫无着只是一场空,只好仍在上海洋场上找来找去,饥寒交迫奔命在战乱之中。整体赏析诗篇生动活泼,作者鲁迅以戏谑的笔法,把麦氏描绘成乘云车的“突然降临,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的奇异境界,描绘的是麦氏为寻丈夫。突然出现在姚蓬子家的情景,因她是从碧空突然而降的飞仙,这是取前后形象的一致性“其戏谑的因素也就由此而生”然而主要的戏谑之笔。逃去逃来吸北风,后两句诗是说:

7.朱光潜的背景资料?

是乡村私塾先生,朱光潜少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私塾,受国文教师潘季野熏陶而对中国旧诗产生浓厚兴趣。入免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入学后一年又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到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学教育。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朱光潜由《新青年》杂志看到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毅然放弃古文和文言,后用白话文发表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经同班好友高觉敷介绍结识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张东荪,并应邀于民国11 年夏到该校中学部教英文,兼校刊《旬刊》主编。编辑助手是当时以进步学生面貌出现的姚梦生(姚蓬子)。朱光潜心向进步青年却不热心于党派斗争,与左派郑振铎、杨贤江,右派陈启天、李璜等都有往来。江浙战争中吴淞中国公学关闭,由朋友夏丏尊介绍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英文,结识匡互生、朱自清、丰子恺诸友。不久匡互生不满春晖中学校长的专制作风,遂辞去教务主任职。朱光潜同情他,一起断然离开春晖中学赴上海谋生。后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周为群等也陆续离开春晖中学赶到上海。加上上海方面的叶圣陶、胡愈之、周予同、陈之佛、刘大白、夏衍等,在江湾办了一所立达学园。朱光潜草拟了开办宗旨,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矛头直指北洋政府的专制教育。他们还筹办了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朱光潜考取安徽官费留英,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民国18 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又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听讲,对巴黎大学文学院长德拉库瓦讲授的《艺术心理学》甚感兴趣,并受其启发起念写《文艺心理学》。后离开英国转入莱茵河畔歌德的母校斯特拉斯堡大学,完成《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先后获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只得边听课、边阅读、边写作,先后替开明书店的《一般》和后来的《中学生》写稿,曾辑成《给青年十二封信》出版。该书反映了当时一般青年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接着《文艺心理学》及其缩写本《谈美》、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总结自己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的《变态心理学派别》(开明书店)和《变态心理学》(商务印书馆)陆续问世,《诗论》写出初稿,还在罗素的影响下写过一部叙述符号逻辑派别的书(稿交商务印书馆,经高师同班好友徐中舒介绍给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委聘北大西语系教授,除讲授西方名著选读和文学批评史外。遂以朱光潜出任教务长来调和,按国民党规矩,人物都须参加国民党,朱光潜名义上被拉入国民党(后挂名三青团中委和国民党常务监委)。并让他在国民党的《中央周刊》上经常写稿。他并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说诗、论文、谈修养,后来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央党部每次密令武汉大学监视一批点名的“奸匪”奸匪嫌疑”学生的行动,强制一批学生离校。身为教务长的朱光潜与校长王星拱、训导长赵师梅一面应付教育部,一面向学生通气,提醒他们行动谨慎,维护他们到民国31 年夏天毕业安全离校。朱光潜不愿去安徽大学当校长,仍回北京大学文学院,任代理院长。受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化学家袁翰青影响,他的政治观点逐渐明朗化,开始同情并支持民主运动。他与北平各院校教授104 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轰炸开封》;他与郑华炽、陈发松等17 名教授联名写信给蒋介石及行政院长翁文灏,解除人为的经济痛苦与不平”他与北平各院校47 名教授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议书;抗议国民政府用所谓,处置后方共产党临时办法,强行解散民盟“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派专机接。名单上胡适居首”朱光潜列名第三,这时袁翰青教授受地下党的重托,挽留他熟悉的。不要离开北平“朱光潜毅然决定留下”建国初思想改造阶段。受到很多教育,特别是在参加文联和全国政协(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民盟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常有机会参观访问全国各地,经比较新旧中国,他心悦诚服地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开始长达6 年之久的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积极投入到这场原本起自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客观上他带动了大家不断前进,促进了美学研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这次讨论发表的文章辑成6 册《美学问题讨论集》、朱光潜发表的论争文章另辑成《美学批判论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次讨论促使朱光潜认真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还挤出时间攻读俄文。并达到能阅读和翻译的程度,他曾精选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摸索,译文看不懂时就对照英、法、德、俄4 种文字的版本去琢磨原文的准确含义。对中译文的错误或欠妥处作了笔记,建议的校改译文,同时他惊讶地发现不少参加美学论争的人并未弄通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史、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类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因此他立志翻译一些重要资料,此后20 多年他陆续译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袁克曼辑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3 卷、维柯的《新科学》等,朱光潜受邀到中央党校讲授美学史,同年文科教材会议决定大专院校文科逐步开设美学课。并指定他编写教材,《西方美学史》这部倾注他多年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研究的水平。推动了中国美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朱光潜被关进牛棚。尽管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他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准备重新拿起笔,他重振精神,积极翻译名著、撰写文稿、先后出版了《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还指导研究生”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继王国维后的一代美学宗师,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49011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