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小月:大月和小月是怎么被安排的?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大月和小月是怎么被安排的?

月大30天,月小29天,可认为是古代历日制度上最巧妙的安排之一。朔望月的长度不是整数天,大约是29天半,客观存在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族人民互相独立地做出了这样巧妙的安排。朔望月的周期由月亮的圆缺变化明显地体现出来,它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以它的周期作为一月也有个从什么状态开始的问题。我国有的少数民族曾经以月圆至月圆作为1个月,以月圆作为1个月的开始。至今藏历、傣历还是先确定月望,规定日落时月亮正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那1天为十五日,由此再推定初一,这就是以月圆作为月首的遗留;汉族人民古代以月牙儿初见于西方的1天为一月的开始,西周初年称这一天为“肌”。后来懂得了以间接方法推算日月合朔的时刻,就取那个时刻为1月的开始,称为朔。这显然前进了一大步,这个时代大约在西周末年。日月合朔是看不到的,因为那时月亮以太阳照不到的半边对着我们。我国古代以观测太阳、月亮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来推算日月合朔的时刻,以发生日食来检验这个时刻。当测得某一个合朔时刻之后,就以加上1个朔望月长度的方法推得下一个合朔时刻。逐次相推,可以确定各月初一的日子,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来的月份大都是大小月相间的。由于一个朔望月比29天半还多一点,每隔17个月安排一个连大月,连续两个月都是30天的大月,这种方法古代称做平朔法。是取朔望月长度的平均值来推算的。事实上,月亮公转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正圆,这就决定了它的运动速度是不等的,用以上方法推出的日月合朔时刻与实际有出入,所以日食有时出现在晦,有时出现在初二。月亮运动的不均匀性,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发现,所以刘向和东汉的贾逵、张衡等多次提出用九道术来推算,东汉末的刘洪,第一次在他的《乾象历》中提出推算真朔的方法。他实测月亮在一个近点月内每日实际运行的数值,用一次内插法推算真朔发生的时刻,这就比平朔法推算的结果准确。推算合朔时刻要同时算出太阳月亮的位置,而实际上太阳的运动也是不均匀的,这一事实到南北朝的张子信才发现。隋朝的刘焯在推算日月合朔时第一次考虑到太阳运动的变化。从此各家历法在推算日月合朔时,都同时考虑到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在推算中刘焯用了二次差的内插法。唐朝的一行用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元朝的郭守敬用到三次差的不等间距内插法,所得结果越来越精确。考虑到日月运行不均匀性而推算合朔时刻的方法称做定朔法。按照定朔法的安排,月份的大小就不老是大小月相间,这就是现在农历上会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原因。

2.农历大月和小月出现的规律

农历大月和小月出现的规律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朔望月是指月朔到月朔,或月望到月望,或新月到新月之间周期的长度,即平均日数为29天12小时44分2.86秒。这一周期是月亮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它不是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3.大月和小月怎么分

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平月。七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八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于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大小月的划分标准阴历固定单月小,双月大,闰腊月大。除公元尾数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数年份的正月改为大月。在333又1/3年里有333.33333×12+122.754386=4122.754386个月,其中有(333.3333÷5)-2=64.6666个正月大,合计有2000+122.754386+64.666666=2187.420153个大月,月均29.53057273日(29天12小时44分1.483秒),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

4.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叫什么月)?

可认为是古代历日制度上最巧妙的安排之一。朔望月的长度不是整数天,客观存在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族人民互相独立地做出了这样巧妙的安排。朔望月的周期由月亮的圆缺变化明显地体现出来,以它的周期作为一月也有个从什么状态开始的问题。我国有的少数民族曾经以月圆至月圆作为1个月,至今藏历、傣历还是先确定月望,规定日落时月亮正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那1天为十五日,由此再推定初一,这就是以月圆作为月首的遗留;汉族人民古代以月牙儿初见于西方的1天为一月的开始,后来懂得了以间接方法推算日月合朔的时刻。我国古代以观测太阳、月亮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来推算日月合朔的时刻。以发生日食来检验这个时刻,当测得某一个合朔时刻之后。就以加上1个朔望月长度的方法推得下一个合朔时刻,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来的月份大都是大小月相间的,由于一个朔望月比29天半还多一点。这种方法古代称做平朔法,是取朔望月长度的平均值来推算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运动速度是不等的,用以上方法推出的日月合朔时刻与实际有出入,所以日食有时出现在晦,月亮运动的不均匀性。所以刘向和东汉的贾逵、张衡等多次提出用九道术来推算,第一次在他的《乾象历》中提出推算真朔的方法,他实测月亮在一个近点月内每日实际运行的数值。用一次内插法推算真朔发生的时刻,推算合朔时刻要同时算出太阳月亮的位置。而实际上太阳的运动也是不均匀的,这一事实到南北朝的张子信才发现。

5.谁定的大月小月?

大月小月来源于《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66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使用的是阴历,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月长度为3/4个普通月(也就是,第三年下弦月初,第九年回到新月月初)。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儒略历。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了改革历法的专门委员会,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

6.10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公历10月有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大月(31天);2月可能有28天(平年)也可能有29天(闰年),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剩下的4月,11月都是小月(30天)。扩展资料:用拳头识别月份大小的方法:1、握紧左手成拳头状,手背方向对着,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关节部位有“凹下去”凸起来”

7.9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9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阳历平年每年分十二个月,二月只有二十八日,阳历的大小月有一定规则,七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八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于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扩展资料九月(September)来历按照罗马旧历,March为第一个月,September就是第七个月。September这一名称源自意为“当罗马人采用了儒略历(The Julian Calendar)之后,他们保留了原先的好几个月名,September就成了“九月”把九月称为,收获月“
493614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