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精选8篇」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中学作文的发展趋势

  综观中学作文的题型,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

  由于近年来各方面都强调素质教育,各省区的中考作文的重点亦作了重新定位,加强了题目的内涵、容量、和适度干扰。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分析审题能力,在处理这些题目时就会遇到障碍。

  ?

  如云南省1991年的考题:?

  题目:我是这样确定志愿的?

  先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

  上海知识青年马嘉从云南阿佤山考入南方大学。1984年7月大学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异,学校安排他留校任教;同学劝他回上海工作,他却毅然回到阿佤山寨。他说,阿佤人民是我的亲人,阿佤山就是我可爱的家乡;阿佤人民哺育了我,我要把一生献给阿佤人民!?

  读了上面马嘉的事迹,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要确定自己初中毕业后的志愿,你的志愿是什么呢?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作文,谈谈你确定志愿的经过。要求书写清晰,不少于600字。

  ?

  初看起来本题给了材料,其实这只是个引子,实际重点在后面,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不仔细分析贸然以为是写一篇评论或读后感就大错特错了。

  象这样的题目还有许多,如河南98年考题:?

  题目: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2〕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这样,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感情和作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2)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这里给了两则材料,要求两种文体选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分析材料,选定体裁、主题,提炼概括素材,确实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

  2?题型逐渐发展成以给材料型为主。

  我们统计了收集到的几十个省区近三年来的中考文题,命题型作文仅三、五篇,其余全为不同形式的给材料作文。因为给材料这种形式考察信度较高,学生很难押题,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试题样式。?

  从目前发展看,所给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对学生分析提炼方面的功能要求较高,题中的要求也有一些变化。如下面几例:?

  (1)题目:根据以下几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西安)

  ①某地新修环城路旁新植行道树(为引进名贵树种),可不久一段路上的几十棵树“均遭不幸”:被压弯、被踏倒,有的被拦腰折断……?

  ②报载某地新辟广场绿地修了批造型别致的低照灯,一夜间被毁坏殆尽……?

  ③走进某新建小区,被整洁的楼宇、葱郁的绿地和干净的小道所吸引……只见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拿着剥掉的冰糕纸。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路边垃圾桶……?

  ④西安市市长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时,号召全市人民努力保护“生存空间”、“把环境优美的新西安带到21世纪”。?

  给出的材料多达四条。选题、立意都要自己从中提炼。难度相对较大。?

  (2)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作文要求。(山西)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可能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要求:

  ①如果让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话,请您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②概括地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40个字)

  ③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都可,不必写作者和出处)。?

  这也是一则较特殊的题。题中给定材料后并不要求你成文,只要求你写中心论点,提出事实和理论论据即可。

  ?

  (3)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吉林)?

  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心里总是很感激。但我们容易忽视事件的另一面;帮助他的人,也会感到快慰。?

  不是吗?看到素不相识的人拉车上坡,你不假思索的上前帮他推一把,这种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你付出劳动和汗水,得一辈子他人的感激。这时你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考虑拉车人能回报你什么,你和拉车人共同沉浸在真诚、友好、温暖的氛围中。你甚至会想,没有拉车的人,你独自无法创造这种美好的感受,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自豪的滋味。?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请不要简单地认为,寻求帮助只会给人带来麻烦。有人真诚地帮助你,期望得到你的合作,期望和你一起去体会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

  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受人帮助或帮助他人的往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以记叙为主,适当地议论、抒情。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600字。

  这道作文题所给定的材料是一段启示性文字,可供立意时参考。

2.中学作文的发展趋势

  综观中学作文的题型,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

  由于近年来各方面都强调素质教育,各省区的中考作文的重点亦作了重新定位,加强了题目的内涵、容量、和适度干扰。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分析审题能力,在处理这些题目时就会遇到障碍。

  ?

  如云南省1991年的考题:?

  题目:我是这样确定志愿的?

  先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

  上海知识青年马嘉从云南阿佤山考入南方大学。1984年7月大学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异,学校安排他留校任教;同学劝他回上海工作,他却毅然回到阿佤山寨。他说,阿佤人民是我的亲人,阿佤山就是我可爱的家乡;阿佤人民哺育了我,我要把一生献给阿佤人民!?

  读了上面马嘉的事迹,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要确定自己初中毕业后的志愿,你的志愿是什么呢?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作文,谈谈你确定志愿的经过。要求书写清晰,不少于600字。

  ?

  初看起来本题给了材料,其实这只是个引子,实际重点在后面,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不仔细分析贸然以为是写一篇评论或读后感就大错特错了。

  象这样的题目还有许多,如河南98年考题:?

  题目: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2〕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这样,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感情和作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2)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这里给了两则材料,要求两种文体选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分析材料,选定体裁、主题,提炼概括素材,确实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

  2?题型逐渐发展成以给材料型为主。

  我们统计了收集到的几十个省区近三年来的中考文题,命题型作文仅三、五篇,其余全为不同形式的给材料作文。因为给材料这种形式考察信度较高,学生很难押题,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试题样式。?

  从目前发展看,所给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对学生分析提炼方面的功能要求较高,题中的要求也有一些变化。如下面几例:?

  (1)题目:根据以下几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西安)

  ①某地新修环城路旁新植行道树(为引进名贵树种),可不久一段路上的几十棵树“均遭不幸”:被压弯、被踏倒,有的被拦腰折断……?

  ②报载某地新辟广场绿地修了批造型别致的低照灯,一夜间被毁坏殆尽……?

  ③走进某新建小区,被整洁的楼宇、葱郁的绿地和干净的小道所吸引……只见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拿着剥掉的冰糕纸。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路边垃圾桶……?

  ④西安市市长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时,号召全市人民努力保护“生存空间”、“把环境优美的新西安带到21世纪”。?

  给出的材料多达四条。选题、立意都要自己从中提炼。难度相对较大。?

  (2)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作文要求。(山西)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可能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要求:

  ①如果让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话,请您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②概括地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40个字)

  ③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都可,不必写作者和出处)。?

  这也是一则较特殊的题。题中给定材料后并不要求你成文,只要求你写中心论点,提出事实和理论论据即可。

  ?

  (3)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吉林)?

  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心里总是很感激。但我们容易忽视事件的另一面;帮助他的人,也会感到快慰。?

  不是吗?看到素不相识的人拉车上坡,你不假思索的上前帮他推一把,这种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你付出劳动和汗水,得一辈子他人的感激。这时你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考虑拉车人能回报你什么,你和拉车人共同沉浸在真诚、友好、温暖的氛围中。你甚至会想,没有拉车的人,你独自无法创造这种美好的感受,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自豪的滋味。?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请不要简单地认为,寻求帮助只会给人带来麻烦。有人真诚地帮助你,期望得到你的合作,期望和你一起去体会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

  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受人帮助或帮助他人的往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以记叙为主,适当地议论、抒情。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600字。

  这道作文题所给定的材料是一段启示性文字,可供立意时参考。

3.中学生作文如何选材

  关于选材和如何提高选材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么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

  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以上是关于选材如何做到新颖。另外,文章要做到语言优美,这需要你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来或把其中优美的语句片段背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模仿练习和运用;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多多练习,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语言也就能做到优美了。

4.中学作文发展趋势(一)

  综观中学作文的题型,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

  由于近年来各方面都强调素质教育,各省区的中考作文的重点亦作了重新定位,加强了题目的内涵、容量、和适度干扰。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分析审题能力,在处理这些题目时就会遇到障碍。

  ?

  如云南省1991年的考题:?

  题目:我是这样确定志愿的?

  先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

  上海知识青年马嘉从云南阿佤山考入南方大学。1984年7月大学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异,学校安排他留校任教;同学劝他回上海工作,他却毅然回到阿佤山寨。他说,阿佤人民是我的亲人,阿佤山就是我可爱的家乡;阿佤人民哺育了我,我要把一生献给阿佤人民!?

  读了上面马嘉的事迹,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要确定自己初中毕业后的志愿,你的志愿是什么呢?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作文,谈谈你确定志愿的经过。要求书写清晰,不少于600字。

  ?

  初看起来本题给了材料,其实这只是个引子,实际重点在后面,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不仔细分析贸然以为是写一篇评论或读后感就大错特错了。

  象这样的题目还有许多,如河南98年考题:?

  题目: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2〕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这样,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感情和作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2)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这里给了两则材料,要求两种文体选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分析材料,选定体裁、主题,提炼概括素材,确实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

  2?题型逐渐发展成以给材料型为主。

  我们统计了收集到的几十个省区近三年来的中考文题,命题型作文仅三、五篇,其余全为不同形式的给材料作文。因为给材料这种形式考察信度较高,学生很难押题,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试题样式。?

  从目前发展看,所给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对学生分析提炼方面的功能要求较高,题中的要求也有一些变化。如下面几例:?

  (1)题目:根据以下几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西安)

  ①某地新修环城路旁新植行道树(为引进名贵树种),可不久一段路上的几十棵树“均遭不幸”:被压弯、被踏倒,有的被拦腰折断……?

  ②报载某地新辟广场绿地修了批造型别致的低照灯,一夜间被毁坏殆尽……?

  ③走进某新建小区,被整洁的楼宇、葱郁的绿地和干净的小道所吸引……只见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拿着剥掉的冰糕纸。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路边垃圾桶……?

  ④西安市市长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时,号召全市人民努力保护“生存空间”、“把环境优美的新西安带到21世纪”。?

  给出的材料多达四条。选题、立意都要自己从中提炼。难度相对较大。?

  (2)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作文要求。(山西)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可能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要求:

  ①如果让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话,请您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②概括地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40个字)

  ③写出一个能证明你文章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都可,不必写作者和出处)。?

  这也是一则较特殊的题。题中给定材料后并不要求你成文,只要求你写中心论点,提出事实和理论论据即可。

  ?

  (3)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吉林)?

  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心里总是很感激。但我们容易忽视事件的另一面;帮助他的人,也会感到快慰。?

  不是吗?看到素不相识的人拉车上坡,你不假思索的上前帮他推一把,这种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你付出劳动和汗水,得一辈子他人的感激。这时你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考虑拉车人能回报你什么,你和拉车人共同沉浸在真诚、友好、温暖的氛围中。你甚至会想,没有拉车的人,你独自无法创造这种美好的感受,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自豪的滋味。?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请不要简单地认为,寻求帮助只会给人带来麻烦。有人真诚地帮助你,期望得到你的合作,期望和你一起去体会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

  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受人帮助或帮助他人的往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以记叙为主,适当地议论、抒情。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600字。

  这道作文题所给定的材料是一段启示性文字,可供立意时参考。

5.中学生如何写好英语作文

  写作在英语学习中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巩固和掌握所学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有助于训练直接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有利于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中学生该如何写好英语作文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英语写作方面我总结如下几点浅见:

  一、增加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二、掌握语法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这五种句型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三、背诵范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句子和语篇是无限的,而其结构模式则是有限的。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公式,非常重要。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四、以说促写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

  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

  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勤于动笔

  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光大谈写作,而从不去动笔写,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说的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手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六、写作步骤

  1.审题

  在动笔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分析命题意图。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考虑文章内容,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分析,整理加以取舍。对属于同一类材料的拟出标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有的考生唯恐时间不够,急于成文,不认真审题,结果写出的文章不是离题太远,与原命题大相径庭,就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与关联。

  2.列题纲

  审明了题义,了解了命题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列提纲。提纲有两种形式,即标题式和句式。标题式提纲就是用短语和词组列出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以及各层次、各段落的大致顺序。这种提纲的特点是简洁、清楚。句式提纲是用完整的句子列出的提纲,这种提纲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轮廓。列提纲时,应防止两种形式的混用,句式提纲是句子,而标题式提纲是名词词组。列提纲时要尽量使用平行结构,编号要统一。有了提纲,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才会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3.起草稿

  审明了题意,列出了提纲,下一步就是应该分段写作。每段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段落的结构要完整。自然段多以该段的主题句开头、中间展开说明和叙述,末句常是结论或内容的归纳。在推展主题目时,要充分利用学到的写句子、写段落的技巧,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过渡。注意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为了使文章紧凑,全文最好一气呵成。

  4.修改

  修改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修改是指初稿完成后对文章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加工提高,通过修改使文章达到主题明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法正确,无拼写和标点错误。

  5.校阅

  修改后的文章要认真抄写一遍。誊写时要注意:标题写在第一行的中央,除介词,连词、冠词外,标题中每一个实词都应大写。标题除了疑问句或感叹句外,标题不加标点,即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加句号;注意段落首缩进3-4个字母;书写要工整,规范,卷面要整洁,词与词之间要有2-3个字母的间隔;抄写完之后,一定要检查一遍。校阅要逐字逐段进行,注意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和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花两分钟检查一遍,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效果、提高考试成绩。

6.中学生如何写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一、找要素二、析原因三、辨关系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夫人,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居里夫人说:“我是故意给她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将来必定一事无成。”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24年后,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1)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2)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把奖章当玩具。(3)结果,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l)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2)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3)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求同找出中心

  例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他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着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谢晋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l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方向相同,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应谦虚谨慎,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从零开始”,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对比取舍找出中心

  例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3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材料作文的写作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7.中学生如何写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一、找要素二、析原因三、辨关系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夫人,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居里夫人说:“我是故意给她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将来必定一事无成。”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24年后,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1)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2)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把奖章当玩具。(3)结果,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l)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2)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3)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求同找出中心

  例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他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着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谢晋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l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方向相同,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应谦虚谨慎,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从零开始”,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对比取舍找出中心

  例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3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材料作文的写作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8.中学生写景作文要则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相关热搜

48204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