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求20个历史成语故事,每个100字左右

时间:
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成语大全原创

求20个历史成语故事,每个100字左右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庄王说?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后来终于灭掉吴国,4、老马识途,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5、负荆请罪,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8、围魏救赵。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9、胡服骑射,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10、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11、疑邻盗斧,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而且善于治理国事。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一条鱼看见了大叫说,但是其它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其他鱼都没有逃走,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满池的鱼都遭了殃,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亡国后被俘到长安,隋文帝对他比较优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吴地的乐曲,以防止他听到后引发亡国之痛。后来看守陈后主的官员报告隋文帝说,陈后主想得一个官号,隋文帝便说,叔宝全无心肝,比喻不知羞耻,北州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束谏宣帝不要暴政:潮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但是后来杨坚还是表扬了颜之仪的大义,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他迁怒于医官,的罪名将韩宗召、康仲殷及两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监狱,宰相兼刑部侍郎刘瞻上书劝谏。认为他们已经尽力:惩罚没有犯罪的人,刘瞻因此被贬为康州刺史“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自是人废”岂曰天荒,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

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2、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3、亡羊补牢这故事出自,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4、盲人摸象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吵吵嚷嚷,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怎么也挪不动,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滥竽充数的启示,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2、《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那个人的蛇画完了,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3、《高山流水》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真是好曲;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4、《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从没想过变通一下。看见一樵夫在砍柴。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

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

1、《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滥竽充数的启示: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2、《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3、《高山流水》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4、《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5、《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曹操的历史成语故事

1、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非常难办。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头,查看前方的状况,曹操失望了,曹操想到了办法。对正处于干渴中的士兵说:将士们“翻过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们一听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士兵们突然都有了力气,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2、纵虎归山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3、坚壁清野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后占据兖州地区,继而挥师东进,准备夺取徐州,兖州豪强张邈趁机勾结割据势力吕布。攻破兖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领要地濮阳,曹操急忙从徐州撤兵回来。向屯驻濮阳的吕布发动反攻,吕布十分凶悍。双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时无法取胜,徐州守将陶谦病死,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一听更是心急。于是决定先夺取徐州再回来消灭吕布,谋士荀彧听说后。赶来劝阻,他对曹操说。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时:是先保住关中“光武皇帝刘秀平定天下时,是先占据河内;所以他们虽然也遭到了一些挫折、失败,但由于自己的根本没丢。兖州对于您来说就是根本。但更容易保存力量,据说他们已经组织人力加紧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对可能发生的战役已经有所准备,收割完粮食,对方必然还要加固防御工事。加固营垒,如果现在您真的派兵攻打徐州,全军就会不战自溃,臣认为还是先不打徐州为妙。请将军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曹操听了荀彧的劝告,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取消了攻打徐州的计划”专心与吕布对战,曹操大败吕布,平定了兖州。刘备派兵进攻汉中,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发现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一时难以取胜。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惇来请示当夜口令。曹操随口说了,夏侯惇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0

历史成语故事

3656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