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励志成长+担当有为2000字征文 时间:2019-05-19 16:44:46 由王华老师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王华老师2019-05-19 16:44:46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助学筑梦+励志成长+担当有为2000字征文【1】当我站在高高的门槛前,蒲公英告诉我,背起行囊出发吧,梦想就是最后的归宿;蝶儿告诉我,如果没有梦想,连翅膀也会成为累赘;花儿告诉我,永远不要叹息,用一生绽放,然后成熟一个秋天的梦。而我告诉自己,有梦想就要坚持,有梦想就要奋斗。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农村,家里条件很差。爸爸妈妈都在家务农,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而且他们都体弱多病,常年吃药,他们拖着病弱的身体还天天忙碌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着有一天一定要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轻松生活,让他们为我而骄傲。然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幸福,从没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努力,只有奋斗。2012年六月,我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结束了高考,所有的汗水与泪水都在那一刻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等待结果,经历了漫长的煎熬的十几天,终于在一个不眠之夜等到了结果,成绩并不理想,比平常的模拟考试都要差。当时我真是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家人,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我这么多年,我却在关键时刻让他们如此失望。想想高中三年来父母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付出的努力和自己每天的辛苦努力,我感觉上天对我不公。可是我又自责,要是自己付出再多一点,在努力一点,也许我可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或许就是我不够努力,父母老师及同学都劝我复读,或者去大学里好好发展,可是我想想家里的情况还是忍痛放弃了。因为我想尽快去挣钱养家,我想用另一种努力的方式来回报我的父母,来减轻他们的负担。可是父母了解了我的想法之后,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我去上学。最后,我选择了读大学,我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壮志来到了大学。大学,我向往的地方,因为我差点与他擦肩而过,所以,我比别人更多一份珍惜,更多一份认真。作为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虽然我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与新鲜,而心里却始终装着另一件事: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肩负使命,不能浪费光阴,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校园里的一切。我相信无论怎样的花朵,总会藏有芬芳,无论是什么季节,都会有阳光,我把自己隐藏在秋色里,赏遍落叶上的月光,心也不会荒凉,夏有盛放,秋有萧瑟,季节的每一次辗转,都有不同的含义,又何必在意,哪一朵花儿,能代表春天,哪一片叶子,即将在秋天凋零,缠绕的藤蔓,浮动着暗香,希望就在转角。只要肯付出努力,我相信芳香自溢。走在校园里,我认真的感受着周围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感觉在这里与他们相遇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坐在教室里,我静静享受着自习的愉悦,回味着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陶醉在午后的阳光里;坐在图书馆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伴着轻轻的翻书声,我感到很满足;走在新建的体育场上,看着活力四射的同学们跑步,打球,我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着。我之所以能在这个让人向往的校园里学习,是与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离不开的。它给家庭经济十分匮乏的我带来了转机,圆了一个贫困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给予我去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到了大学,我并没有那样自卑,而是变得自强起来,因为我明白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更不能辜负国家对我的援助。三年来,我铭记国家对我的恩情。只有我努力学习,才能在将来好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很多人和你说不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办不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怕得不到,勇敢地去面对,努力地付出。你种下一棵树种,它终会成为一棵攀天大树;你种下十棵树种,它们也会成为攀天大树,这就是你的收获。播种的越多,收获得越多,只要肯拨下种子,就能开花结果。 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的原则。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我每天都给自己定好计划,并认真的去实践,有问题就问,我相信勤能补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一学年我的成绩位居班级第一名,得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而且,由于家庭贫困,我向学校申请的助学金也得到了批准,所以我还荣获了国家助学金3000元,一年里国家资助我8000元,对于我们贫困的家庭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在经济上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的父母都十分感谢国家的资助。党和政府的资助铺就了我的成才之路,我在感恩的同时也时刻反省自己,用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以身边优秀的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3年9月我被党组织正式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后我会不断努力,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多么引人的字眼啊!感恩,就是得到好处之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回馈他人。 作为接受国家资助的我更懂得一点一滴的来之不易,浪费只会遭受良心的谴责。当国家资助金发放到我手中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动与感激。国家资助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困生而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上的慰藉,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国家的助学政策,让我们贫困生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它就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绿野,让生命充满希望与活力,给了我们一片洋溢着爱和温暖的成长原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永不满足是我向上的动力,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越行越远,越飞越高。我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因为成功与胜利永远属于努力的人,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求高远的目标。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没有什么豪言话语,但是我内心的那份对国家,对党,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以及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永生难忘,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立足现在,竭尽全力,学好本领,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心中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海中眺望,感恩的胸怀无比坦荡。感激伟大祖国的美好和谐的政策,感激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帮助,感谢那些给予别人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们。你们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谁的青春不奋斗,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使梦想起航,为共同的梦想---中国梦,去拼搏,去奋斗。共同迎接祖国灿烂的明天;为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助学筑梦+励志成长+担当有为2000字征文【2】我来自祖国的一个西南小镇,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长大。母亲长年身体抱恙,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许多有心人的帮助下,我长年在外求学。然而家庭与出生并未限制我对知识的渴望。十岁的时候,我在屏幕前见证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自那时起,我就对辛勤工作而又敢于创造的万千航天人充满敬仰与向往,梦想着终有一天能成为一名踏实的科研工作者!如愿来到北航后,我一直努力追求学术科研上的有所想、有所为。在学海畅游中,我喜欢自己的思维不受限于老师和书本,尤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科技实践结合起来,彼此促进,学以致用,甚至往往实践早于系统的理论学习。在自己看来,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现实需求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那些自己思考问题到凌晨自习室空无一人的日子让人无比怀念,而那些曾经自己在实践操作中无法理解的问题,能够经后期的系统理论学习豁然开朗的感觉更是让人无比愉悦。求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虽是一名自动化学子,但我在科研过程中,需要用到通讯知识就去学习通讯的相关理论,需要用到发动机知识就去翻阅能源动力的相关书籍,需要用到机械知识就去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课程,用需求引领学习,用追求指导学习,用积累沉淀学习。当习惯了深夜自习室锁门后,同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走出教学楼时你会发现,自己只是那群上进的学子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员。来自自动化学院的我尤为喜爱机械与电子,三年来共参与并完成机器人项目7个,却经历了一个从零基础的新生到机器人小达人的艰苦成长过程。从最初的智能小车到平衡机器人,从仿生机器鱼到对弈机器人,从机器保姆到弹跳机器人,奋斗过的每个项目投入的精力少则数月、多则一年,背后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辛酸故事。大学期间我几乎所有的个人时间都花在了科研上,习惯了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的生活,无数个深夜独自从实验室走回宿舍,知道北京凌晨四点天就微微明亮,校园凌晨两点还有人在跑步,湖边清晨六点就有人在背书,绿园早上五点就有同学在背英语单词。身边总有优秀的人是那么的努力,没有任何人的成绩背后缺少汗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北航最具特色的冯如杯科技竞赛中,我的首个一等奖项目《球形自平衡机器人》,就是在沙河校区五号实验楼利用有限的资源设备调试出来的;另一个冯如杯一等奖《可弹射智能车》,其中自行设计的弹射样机因试验充满危险性和未知性,导师亲自开车送我们到郊区寻找开阔场地做试验。曾感受过看着室友放暑假回家,而后过完暑假归校和留守的我一起开学的落寞,但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假期苦守实验室的付出,自己设计的《风力摆控制系统》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回想一路前行过程中所历经的风雨,团队带给了自己非常强大的支持和力量,而我也有责任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去参与科技活动。本科期间,我曾与31人合作科技项目,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碰撞思维,让他们和我一样体验到学有所用的满足和科技创新的魅力。在电赛中我既作为参赛队员去争取优秀成绩,也担任整个集体的一个技术培训者,让大团队和自己一同进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科技氛围与创新环境,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校园传递更多的科技正能量。我曾在大二时设计电路,去义务培训应届新生入门科技实践,并将其发展成传统保留至今,让过百名15级新生一入学就可以在学长的辅助下,做出自己大学的第一个科技实物作品,引导其迈上科技创新道路。时至今日我也常来沙河指导低年级同学科技项目、培训新生实践常识。我曾去幼儿园、中学科普航空航天知识,用自己的实验和讲说唤起了孩子们对天空和北航的向往。个人第一次在大学接触科技活动是参加自动化学院首届驭远杯机器人大赛,后来我成为了第二届比赛的技术指导,前不久我以组织者的身份筹办了第三届驭远机器人足球联赛,带领沙河的同学将比赛的规模办大、水平提高,在我和团队的努力下,大一大二共有5个院系32支队伍共150余名同学参与!我在大赛过程中培训大家从零基础起步做机器人,锻炼了过百名同学的科技动手能力,并期待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涌现出更大的创造力。我坚信,科技创新与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批敢做敢拼、敢想敢为的青年学子!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