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诗和七绝诗句一样吗:关于“学习”的七绝诗有哪些?

时间:
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成语大全原创

目录

1.关于“学习”的七绝诗有哪些?

一、《劝学诗》【作者】颜真卿【朝代】唐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劝学》中的“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勉励“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二、《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朝代】宋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三、《劝学诗 / 偶成》【作者】朱熹【朝代】宋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阶前梧叶已秋声,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赏析。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倍增劝勉的力量,四、《白鹿洞二首·其一》【作者】王贞白【朝代】唐原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环境幽静”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周情孔思正追寻。补叙自己发觉,春深,道人来引笑,指白鹿洞的道人“指逗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五、《观书有感》【作者】朱熹【朝代】南宋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意多么深刻!诗人以景喻理,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问渠那得清如许“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六、《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作者】朱熹【朝代】宋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蒙冲,艨艟,江边春水”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七绝诗词有什么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出门俱是看花人.《惠崇春江晓景》其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3.七绝诗有何特点

七言绝句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 (平)平(仄)仄平平仄,不爱红装爱武装。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晚唐以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七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有哪些七绝诗?

1、句数上不同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每句七言,2、起源不同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3、格律不同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

5.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1、句数上不同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2、起源不同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3、格律不同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绝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6.七绝诗哪里要对仗?

七绝诗无需对仗,绝句实际上不讲究对账,只讲严格的格律-平仄,不像律诗有对仗和对偶的要求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绝句不必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须用对仗。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一)对仗的规则是: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对仄仄平平仄。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重字)但是也有例外。即句型、词组相同。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象,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对仗最美的是王维的《山居秋冥》,七绝圣手的,唐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7.什么是七绝诗

七言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七言绝句 [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例词参考·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飒爽英姿五尺枪,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七言绝句[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88272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