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食物简单诗句:形容美食的诗句 时间:2022-09-07 10:22:07 由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成语大全原创2022-09-07 10:22:07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形容美食的诗句2.形容东西好吃而且珍贵的诗句3.描写美食的诗句4.形容食物不好吃,有什么成语或者诗句?5.描写食物的诗句有什么?6.什么古诗可以形容食物7.形容好吃的古代诗句,能琅琅上口的,不要形容某个食物的诗句。1.形容美食的诗句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出自:宋·苏轼《初到黄州》。译文: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2、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出自:宋·苏轼《猪肉颂》。译文: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3、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出自:宋·苏轼《老饕赋》。译文: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4、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出自:宋·苏轼《戏咏馓子赠邻妪》。译文:就是一位年轻女子加面添水,和面塑形,然后将其放入油锅中炸成香嫩金黄的面食。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出自:宋·范仲淹《江上渔者》。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2.形容东西好吃而且珍贵的诗句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豆花”东坡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秋来霜露满园东,不知何苦食鸡豚。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强为僧舍煮山羹",好竹连山觉笋香“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美不数鱼鳖“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初游唐安饭薏米”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鲈肥菰脆调羹美“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贫者不解煮,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饱得自家君莫管,2、羊肉泡馍。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3、腌笃鲜。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一叶落锅一叶飘,柳叶乘风下树梢。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8、驴打滚,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3.描写美食的诗句1、《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2、《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3、《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4.形容食物不好吃,有什么成语或者诗句?好竹连山觉笋香。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火候足时他自美。宋·苏轼《猪肉颂》。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3、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4、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宋·苏轼《戏咏馓子赠邻妪》。就是一位年轻女子加面添水,和面塑形。5.描写食物的诗句有什么?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朝·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惠崇春江晚景》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3.《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6.什么古诗可以形容食物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不辞长做岭南人。蜀人贵芹芽脍,东门买彘骨,美不数鱼鳖。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7.形容好吃的古代诗句,能琅琅上口的,不要形容某个食物的诗句。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尝戏 东坡肉作《食猪肉诗》云,饱得自家君莫管,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苏轼赴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苏轼以身卒之,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东坡居士“苏东坡。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能接受的东坡肉。如果没有宋代时候苏东坡解锁了猪肉,猪肉可能现在还在被雪藏,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