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情的唐诗句:关于伤情的诗句 时间:2022-09-08 03:35:38 由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成语大全原创2022-09-08 03:35:38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关于伤情的诗句2.推荐几首关于“伤情”的诗词3.古人感时伤世,伤情的诗句4.关于女人伤情的古诗词5.母亲生病 描写子女伤情古诗词6.关于“殇情”的诗句有哪些?7.白居易的伤情诗句1.关于伤情的诗句《秋风词》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2.推荐几首关于“伤情”的诗词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天色已入黄昏。2、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元·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寂寞伤心,形影孤单好烦恼。3.古人感时伤世,伤情的诗句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纳兰容若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深情和快乐。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处:杜甫译文:城池残破,可是乱草遍地,3、莫道不销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李清照译文: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4、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赠去婢》作者:崔郊译文: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4.关于女人伤情的古诗词《秋风词》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5.母亲生病 描写子女伤情古诗词《送母回乡》(五言律诗)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6.关于“殇情”的诗句有哪些?高楼望断,--《满庭芳》宋.秦观2.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宋. 陆游3.一朝归携他人袖,那时伤情泪痕多。--《情诗其十》清. 仓央嘉措4.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东周退傅最伤情。--《开成大行皇帝挽歌》唐. 白居易6.谪居为别倍伤情,旧人多是凋零。与君相见最伤情。--《临江仙》宋. 晏殊8.我是行人更送行。潇潇风雨倍伤情。7.白居易的伤情诗句感伤的诗化表达──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因其所包含巨大的意义潜势,致使对它的历史理解和现代诠释异彩纷呈,歌颂爱情说”结合白居易的感情经历”以现代爱情观念来观照李、杨二人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的爱情理想和这一爱情理想泯灭后的深沉喟叹,认为作品融讽谕与爱情、集批判与同情于一体“此说力求辩证而不无折衷的企图”无论偏执一隅还是辩证折衷。都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揭示了《长恨歌》的思想意蕴,从文本的开放性和文学的主体性来看”以上诸说的共同缺陷是拘泥于对作品中政治和爱情元素形而下的阐释。缺乏对作者主观体验的深度把握和凸现,因而难以体认作品的情感指归,笔者试图从寻绎作者的主观体验入手,的界定及其情感内核的揭示,认为《长恨歌》作为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白居易在中唐因缘际会的产物“它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感伤情调”弥漫着诗人对命运忧伤无奈的感伤气息,作者将这种世俗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完成了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淡淡的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感伤是人类情绪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人类情感的特殊形态:它既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反映,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的生物性表现。而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存在,作为人类情绪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强度看,感伤不同于狂喜、愤怒、沮丧、绝望、极度悲伤等强烈的、爆发式的激情,感伤是一种低强度的、淡淡的忧伤无奈,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是一个生动的标本”壮年听雨客舟中,人生的况味在时间的浸泡中。从馥郁的浓香转向苦涩浑浊而终至清淡透明,心灵在岁月的迁徙辗转中从喜到悲而终至于无奈的一声长叹,人生历练是培育感伤的温床,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广度看,感伤既有空间上的弥散性又有时间上的持久性。当一个人处在某种心境之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感伤由一定情境唤起之后“往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淡淡的向四周扩散的情绪状态,心境往往因事件之重大或事物之重要而更持久,如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繁华的凋敝、美的断送、爱情的埋葬等等,这类事物最容易引起持久的感伤;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源于人类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在中唐的因缘际会关于《长恨歌》的创作缘起,陈鸿《长恨歌传》作了说明: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乐天因为《长恨歌》?《长恨歌》是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在中唐因缘际会的产物”无疑都是一个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的题材,因为它包孕着巨大的意义潜势和广阔的审美空间,其中最突出的是政治和情爱两大元素,开元盛世,情爱又是帝王家罕有的、皇帝与妃嫔之间的悲欢离合”更兼有宫闱、权势、美女、死亡、命运、道德、宗教等诸多因子。面对如此有意味的题材,文人想借以表达什么和怎么表达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文人可以选择抨击帝王荒淫、沉溺女色而误国,也可以选择批判女人祸水、媚惑君王而倾国。文人可以选择政治悲剧埋葬了情爱悲剧,也可以选择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政治与情爱元素裂变出的强烈悲剧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当日举国上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灵魂震颤犹然撞击人心,在战乱的硝烟散尽、美人香消玉殒五十年后,中唐文人有责任也有更多选择从当日坍塌的余波中表达当下的情怀,只不过你必须从政治与情爱坍塌的断壁残垣间寻觅属于你心灵的瓦砾,自天宝十五年(756)马嵬之变后。李、杨故事与传说就在民间流传,文人也从未停止自己的建构,白居易之前有杜甫,之后有元稹、张祜、李商隐、杜牧等递相。、闲话玄宗“但他们或是咏史抒怀”在艺术形式上较多选择传统的律绝与新乐府,艺术形式空间的逼仄难以容纳丰富的文人情怀。艺术的琴弦依然拨弄着不愿也不敢遗忘的政治情愫,变化的艺术包装依然裹挟着那份天崩地裂式的强烈的灵魂震颤,白居易是中唐诗坛极富艺术素养、创作力旺盛又富有革新精神的诗人之一。他十六岁即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赢得诗坛前辈顾况亲睐。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保存最多的一位。成为唐诗传播史上一大奇观,他力倡新乐府运动,力举用平易的语言、婉转的音韵和切实的讽谕实现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唐诗歌革新运动,在李白、杜甫之后,开辟了唐诗的新天地,深于诗。《新唐书·白居易传》曰”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到创作《长恨歌》的元和元年(806)止,白居易在仕途科试上表现了卓异的才识,贞元十六年(800)春29岁进士及第。贞元十九年(803)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但因言辞径切率真“没能担任理想中近侍皇帝的谏官”时年白居易35岁。的制度建设让中兴的渴望渐浓,对开元盛世的遐思如同振衰起弱的强心针。知识分子的出路却越来越窄。白居易《与元九书》的一段话透露出一定的历史信息: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又自悲矣,中唐知识分子汲汲于功名而付出的超常艰辛以及未老先衰、形容憔悴的精神面貌可见一斑!当他们杀开一条血路摸爬滚打出来以后。九品之家皆不征,皆端居役物,不如啮肥、跃骏马、党与者。科举的积弊、官僚体制难以调节的矛盾、社会种种丑恶与不公平,让普通知识分子由执著、参与走向苦闷彷徨、无奈感伤,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不在世间,而在心境,(6)儿女情长取代了英雄情调,闲情逸致取代了建功立业“深沉细腻的感怀取代了阔朗的情思。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