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描写牡丹的诗句:陶渊明赞美牡丹的诗 时间:2022-09-08 05:26:20 由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成语大全原创2022-09-08 05:26:20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陶渊明赞美牡丹的诗2.菊花出自陶渊明的哪句诗?还有牡丹出自哪句诗?3.爱莲说的古诗4.关于植物的古诗5.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6.从古诗里寻找"晋陶渊明独爱菊"和"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证据各一7.请问"晋陶渊明独爱菊",选自哪首诗??1.陶渊明赞美牡丹的诗陶爱菊花来着...难道你是找《爱莲说》,那是周敦颐的...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2.菊花出自陶渊明的哪句诗?还有牡丹出自哪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贵所高情便有余。(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戋戋五束素。低头独长叹,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夫人自帏中再拜,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鄂君乃揄修袂,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起联生气涌出。(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希望成空之意,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内向性格赏花人。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把火殷勤绕露丛;(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题所赁宅牡丹花》诗。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可怜零落蕊,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但是花开总有花落时,鲜花飘零,怜惜之心促使他又来收取残花。寄托恋恋不舍之情,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触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见出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唐人吟咏牡丹之作,牡丹花的风姿神韵,使诗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如描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紫觉灵芝不足祥",(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写牡丹的芳香",香许白龙亲"。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裁分楚女朝云片,--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宋玉 边腮正嫩,--徐夤《忆牡丹》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唐彦谦《牡丹》 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诗人们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牡丹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综合性地多样化地把各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侧面地状摹出牡丹的美丽,极尽体物之妙,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们是为了说明各种艺术手法在吟咏牡丹之作中的运用,其实丰富的想象要通过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来达到,巧妙的拟人中也包含着大胆的夸张,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黄金蕊绽红玉房。百枝绛点灯煌煌。宿露轻盈泛紫艳,红紫二色间深浅,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在白居易的笔下,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把牡丹花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象白居易的诗"(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爱花之情,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千娇万态破朝霞。诗中有典故,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使诗歌易唱、易记,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3.爱莲说的古诗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3、咏柳 / 柳枝词【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4、寒菊 / 画菊【宋】郑思肖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5、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卷舒开合任天真。4.关于植物的古诗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3、咏柳 / 柳枝词【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4、寒菊 / 画菊【宋】郑思肖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赏析:郑思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5、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赏析:诗的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5.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此花真合在瑶池。月晓风清欲堕时。出自唐·陆龟蒙《白莲》,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爱莲说》赏析:《爱莲说》具有“出淤泥而不染”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6.从古诗里寻找"晋陶渊明独爱菊"和"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证据各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杜牧的诗“唯有牡丹真国色。7.请问"晋陶渊明独爱菊",选自哪首诗??选自《爱莲说》。2、原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