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怎么计算   城镇化率计算公式

时间:
王华老师
分享

王华老师

城镇化率计算公式:

城镇化率是概念性的东西,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

城镇化率现状如何?

根据官方统计,我们的城市化率是52.6%,有超过7亿人居住在城市,如果以户籍人口统计,不到40%,所以看上去城镇化空间巨大。

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

城镇化率被高估

内需则毋庸置疑地指向了“城镇化”,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城镇化是否存在着明显的潜力,我们需要从城镇化率说起。一般而言,城镇化率指在一个国家中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联合国根据中国官方的人口统计数据,估计中国的城镇化率大约在51%的水平上。[3]

然而,也有一些评论指出,中国的官方城镇化率数字低估了中国实际的城市化水平,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对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十年内,城镇居民指在城市中居住的非农人口,这意味着在城市中谋生的农民工群体并不被定义为“城镇居民”。直到2006年,在中国的官方统计定义中,“城镇”才被定义为行政市或者行政镇。

有必要强调这样两点:第一,在中国的官方统计中,“城镇”不仅包括城市区域,也包括由城镇提供公共服务的乡村,这意味着中国对于“城镇”的定义是较为宽泛的,这也可能提升了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第二,城镇人口指所有居住在城市的人群,包括居住期限已经超过6个月的农民工群体。

如果将持有非农户口的人群排除,调整后的城镇化率水平大约比官方统计值低13~15个百分点。农民工群体在获得社会保障方面则仍然较为困难。根据中国法律和官方指导,农民工群体需要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农民工群体的社保覆盖率仍然较低。因此,如果我们使用“是否能够公平获得公共服务”这一定义,中国的官方城镇化率在某种程度上高估了实际的城镇化水平。

除了基础建设的投资之外,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来说,提升所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则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需要对现行的户口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以保证所有农民工能够公平获得公共服务。跨国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整体公共支出仅为GDP的25.1%,这大大低于经合组织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的41.6%和33.1%。

2020年城镇化率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相关热搜

846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