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的古诗: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时间:2022-03-04 12:01:05 由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作文陶老师原创2022-03-04 12:01:05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2.关于山水的古诗词3.描写山水的诗句4.有关山水的诗句 古诗5.写山水的古诗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7.描写祖国山水风景的古诗词8.李白写的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1.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1、《古风二首/悯农二首》李绅唐春种一粒粟,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盛夏中午,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2、《饮酒》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多用白描手法。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山水”有的是随性而作。2.关于山水的古诗词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译文:到底才知道从高处。4、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唐·徐凝《庐山瀑布》译文:雷奔入江不休息。出自:3.描写山水的诗句万径人踪灭。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闻人语响。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陶渊明: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只缘身在此山中。(骆宾王: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城春草木深。《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春夜喜雨》) 4.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4.有关山水的诗句 古诗众鸟高飞尽,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闲”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作了铺垫”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重来为堕山河泪”之恨(《采石》);高启高唱“江山相雄不相让,胜形争夸天下壮”不用长江限南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白昼生虚寒……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汉唐所羁縻,垂创何其艰。金汤永深固;为军威盛大、国势宏张、疆土广大、山河永固而歌”清查慎行随康熙巡游兴安岭,写了四首《登绝域远眺》。舆图远辟大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半岭初云辅大漠“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宇宙宽,欣从奇险得奇观,诗情感真挚。描写生动,歌颂了康熙时国家统一强盛局面。魏源唱”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这些诗或写山水田园之美以歌颂国家统一强盛“或写山河之痛,抒发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或借山水形胜。寄托国家民族兴亡之悲慨,说它是山水诗可,说它是爱国主义抒情诗或许更为恰当;江山多娇,田园至美。为其壮美幽丽而自豪而欣慰,当外敌入侵山河改色时必发出,由忧国而及忧民“博大深沉的情怀始终激励着古代志士仁人”激励着真正热爱华夏山水田园的诗人们,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奠基期 严格地说山水田园诗是以题材为标准划分出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类不同诗歌。但是写山水多涉及田园,写田园亦必涉及山水,兼写二者之诗人居多。美学追求相近,故古人常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在一起加以论述,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最早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中华民族已建立了发达的锄耕农业。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故远古就有《遂草木》、 《奋五谷》之类反映农事的诗章。《诗经》中有《豳风·七月》、 《齐风·甫田》、 《小雅·大田》之类农事诗,然诗中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难以看出诗人的个性,田园景物在诗中不多见。山水景物更少见。诗中偶然出现的写景句子如《桃夭》的,蒹葭苍苍”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雨雪霏霏”诗写田园山水草木花鸟,仅是为比兴”中亦有不少写山水风光的名句”洞庭波兮木叶下,《山鬼》”寄寓情感,汉代诗歌本不发达“《长歌行》的,万物生光辉,青青河畔草,写山水田园景物的手法、风格及作用相似,从《诗经》到建安近千年。我国山水依旧,田园风光是一天比一天美“但田园诗却很少,更没有山水诗”其原因首先是其时生产力与后世相比还不甚发达,诗歌沿“劳者歌其事。无暇留意山水田园之美”更难及山水田园之妙,其次是其时诗歌还未成熟“尤其是古代诗歌意境说还未产生,文学(主要指诗歌)还未进入自觉时代”真正的文人诗亦未正式产生。门阀士族游览山水田园避世乐世以成风,玄学、释道思想的兴盛及儒释道思想的初步融合,文学自觉时代的来到,意境说的萌生,士族诗人群体的出现,山水田园诗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与完整的艺术形式正式出现在古代诗坛上。东晋南朝诗人几乎都写山水田园诗,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最为著名,下面拟作先合后分的具体论述。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空前黑暗,血腥的现实使儒家“的信念逐渐崩溃,且玄学、释道思想随之初兴,士人或超脱现实,或耽于美人醇酒,或走向自然而享受南方山水之乐趣,于是两晋南朝便有竹林七贤与宫体诗人,还有玄言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不过士人们不能完全忘怀“更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于是诗中便有矛盾与痛苦,走向上帝遁入空门过于枯寂难耐,耽于美人醇酒又较下劣,而走向自然与享受自然之乐则既不枯寂难耐又较为清雅,故山水田园诗成为时尚。5.写山水的古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有“不上峨嵋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之恨(《采石》);高启高唱“江山相雄不相让,胜形争夸天下壮”,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元代周伯绮“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固” (《野狐岭》),为军威盛大、国势宏张、疆土广大、山河永固而歌。清查慎行随康熙巡游兴安岭,写了四首《登绝域远眺》,其一云: “舆图远辟大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半岭初云辅大漠,乔木落叶依高寒。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宇宙宽。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诗情感真挚,描写生动,歌颂了康熙时国家统一强盛局面。魏源唱“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居庸关》)。……这些诗或写山水田园之美以歌颂国家统一强盛,或写山河之痛,抒发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或借山水形胜,寄托国家民族兴亡之悲慨。说它是山水诗可,说它是爱国主义抒情诗或许更为恰当。江山多娇,田园至美,游览之,欣赏之,歌颂之,为其壮美幽丽而自豪而欣慰;当外敌入侵山河改色时必发出“还我河山”之怒吼,愿为其捐躯献身。由忧国而及忧民,博大深沉的情怀始终激励着古代志士仁人,激励着真正热爱华夏山水田园的诗人们。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奠基期 严格地说山水田园诗是以题材为标准划分出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类不同诗歌,但是写山水多涉及田园,写田园亦必涉及山水,兼写二者之诗人居多,独长一种者甚少,且二者源流相同,美学追求相近,故古人常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在一起加以论述。笔者亦将其合而论之,该分论处则大略分论。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最早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中华民族已建立了发达的锄耕农业,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故远古就有《遂草木》、 《奋五谷》之类反映农事的诗章。 《诗经》中有《豳风·七月》、 《齐风·甫田》、 《小雅·大田》之类农事诗。然诗中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难以看出诗人的个性, 田园景物在诗中不多见,山水景物更少见。诗中偶然出现的写景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溱洧》的“溱与洧,方涣涣兮”, 《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沔水》的“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节南山》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崧高》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写田园山水草木花鸟,有的写得十分出色,但到底不是主要题材,仅是为比兴,或为渲染气氛,处于陪衬地位。 “楚辞”中亦有不少写山水风光的名句,如《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山鬼》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狄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但也是为了渲染气氛,寄寓情感,不是主要题材。汉代诗歌本不发达,汉乐府如 《战城南》的“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长歌行》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无名氏的古诗如 《青青河畔草》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葵”,亦与《诗经》、 “楚辞”写山水田园景物的手法、风格及作用相似。 从《诗经》到建安近千年,我国山水依旧,田园风光是一天比一天美,但田园诗却很少,更没有山水诗。其原因首先是其时生产力与后世相比还不甚发达,诗歌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无暇留意山水田园之美,更难及山水田园之妙。其次是其时诗歌还未成熟,尤其是古代诗歌意境说还未产生,文学(主要指诗歌)还未进入自觉时代,真正的文人诗亦未正式产生,因此以描写山水田园来外化人格、寄寓理趣性灵心态的追求意境美的高层次的诗歌便不可能产生。且先秦至汉代诗多民歌,诗人多是普通百姓,他们因生活及文学水平的制约,无暇欣赏也无法描写表现山水田园之美。再次,其时时代的主导思潮是重人事重现实的前期儒家思想,儒家诗学的中心是“言志”, 目的是“发乎情止乎礼义”,受此影响也不可能产生写景物重内蕴的山水田园诗。最后,其时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与南方相比,山水田园之美是较为逊色的,受审美客体影响,也不可能产生较为成熟的山水田园诗。纵向考察,山水田园诗恰须此四者并具才可能产生并走向成熟。 古代第一首较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诗写北方山水大海,诗中“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描写寓志寄情,且视野开阔,意境雄阔,风格健朗豪爽。到东晋南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进一步南移与东南的进一步开发,庄园经济的发展,门阀士族游览山水田园避世乐世以成风,玄学、释道思想的兴盛及儒释道思想的初步融合,文学自觉时代的来到,意境说的萌生,士族诗人群体的出现,山水田园诗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与完整的艺术形式正式出现在古代诗坛上。东晋南朝诗人几乎都写山水田园诗,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最为著名,既肇其源,又奠其基。下面拟作先合后分的具体论述。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空前黑暗,血腥的现实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逐渐崩溃,且玄学、释道思想随之初兴,士人或超脱现实,走向上帝,或耽于美人醇酒,或走向自然而享受南方山水之乐趣,于是两晋南朝便有竹林七贤与宫体诗人,还有玄言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不过士人们不能完全忘怀“修齐治平”,更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于是诗中便有矛盾与痛苦。相比之下,走向上帝遁入空门过于枯寂难耐,耽于美人醇酒又较下劣,而走向自然与享受自然之乐则既不枯寂难耐又较为清雅,故山水田园诗成为时尚,是诗坛最有活力与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陶渊明与谢灵运因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的不同,虽同受时代及思潮的影响,但诗歌创作的路子与成就却大不相同。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36656.html?fr=idnw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36656.html?si=4这里更详细!!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鹿柴唐代:复照青苔上。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2、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3、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云从窗里出。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从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5、暮江吟唐代:7.描写祖国山水风景的古诗词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渔翁头戴青色斗笠,2、泊船瓜洲宋代: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3、望庐山瀑布唐代: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4、望洞庭唐代: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犹如未磨的铜镜。8.李白写的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明月出天山,汉下白登道,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北风行[ 唐 ] 李白烛龙栖寒门,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