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的后果: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1、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1、建立国际间和各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约束机制,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我国正在为实现《议定书》规定的指标而努力,制定并实施了20余项有关保护臭氧层的政策。这对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及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意义。

2.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它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臭氧层被破坏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减弱。

3.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因:氟利昂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在被发现会破坏臭氧层前,氟利昂在世界上用于冷却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氟利昂也随之大量释放。氟利昂比空气重,释放后会慢慢接近臭氧层。对于知晓此事不断减少氟利昂排放的我们来说,臭氧层是不会增加的。现在氟里昂被禁止使用了,因此当今一种对臭氧层危害相对较小名为“的气体正被广泛使用。我们应当避免氟利昂的违法遗弃,通过严格执行氟利昂的回收最小限度的防治臭氧层的破坏。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防范臭氧层破坏的措施。生物会受到紫外线的侵害,人类会出现皮肤类的病变臭氧层的破坏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但紫外线(λ=200~400nm)中的紫外线B(λ=280~320nm)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据估计平流层O3减少1%(即紫外线B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4%~6%。死于皮肤癌的人每年大约要增加5千人。在长期受太阳照射地区的浅色皮肤人群中,即肤色浅的人比其他种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紫外线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2)对植物的影响。科学家对200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线照射的实验,发现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试验中有90%的植物是农作物品种,西红柿以及白菜科等农作物对紫外线特别敏感(花生和小麦等植物有较好的抵御能力)。秧苗比有营养机能的组织(如叶片)更敏感。紫外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因而减少捕获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同时紫外线B可改变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收获产物的质量,这种变化的长期生物学意义(尤其是遗传基因的变化)是相当深远的。3)对水生系统的影响。紫外线B的增加,这些处于海洋生态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容易被削弱(约60%),增强的紫外线B还可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淡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4.臭氧层遭到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臭氧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至25千米的平流层内,从而形成臭氧层。臭氧层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

5.臭氧层破坏有哪些危害?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臭氧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至25千米的平流层内,从而形成臭氧层。臭氧层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目前有科学数据证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层正受到严重破坏。

6.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现在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出现了一个“臭氧(O3)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好比是地球的。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十几万人,患白内障的病人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产量。如果臭氧减少25%。紫外线的增强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杀伤力,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紫外线可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水域生产力,并使地球上2/3的农作物减产;从而加重粮食危机,臭氧层减少以及南极上空出现,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有破坏作用,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人类在使用冷冻剂、消毒剂、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溴等气体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氯氟烃: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控制可破坏臭氧层物品协定》。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水平的50%,即使现在立即禁止使用氯氟烃。已经减少的臭氧层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弥补过来,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7.臭氧层被什么破坏?

空调、电冰箱用的制冷剂氯氟烃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烃在低层大气中稳定,直至穿出臭氧层。穿出臭氧层后,氯氟烃迅速分解,产生氯原子,专门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层逐渐变薄,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

8.臭氧层带来危害的例子

1.过度砍伐森林 2.向空气中排放CO2,形成温室效应,3.过度开采石油和煤 4.对大量濒危动的灭绝负有直接责任 5.污染水源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与上年相比增长 8%。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131367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