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遂:五羖大夫百里奚 求翻译。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五羖大夫百里奚 求翻译。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周幽王被犬戎杀死,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出名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周平王东迁以后,形同一个小国,在诸侯中的威望已大不如前。

2.东周如何灭亡的

东周是被秦朝所灭。求救于晋文公,遂为伯而得河内地。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西周被秦国所灭,东周覆亡。东周国亦被秦所灭。扩展资料东周公国为西周公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东周公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周考王元年(前440年),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兵源。西周和东周常相互倾轧攻伐,周天子地位已经完全徒有虚名。

3.秦朝郡县制是怎么选拔官吏的呢?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后,主要采取军功、保举、征辟、纳赀、考察晋升等方式选拔官吏。秦朝的建立主要靠武力征服,其官吏的主要来源是以前在战斗中立有军功的武臣。秦在统一以前就是一个执行推荐制度最好的国家。经过别人的推荐和国君的考察,只要国君认为合适就会给予很高的官职,甚至一个平民百姓一下子就可以升迁到很高的尊位。(3)征辟。征辟就是聘用,朝廷通过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那些有名望、有道德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士作为顾问、或委任政事。叔孙通就是通过秦始皇招聘而成为博士的。纳赀就是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粮食和钱财可以给以适当的官爵。

4.周朝为什么分为东周和西周

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 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出名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大不如前。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4]。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5]。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时已百余岁。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周亡。

5.《秦穆公任用百里奚》“传鬻以五羊之皮”详细解释

鬻(yù)是指卖;明告鬻梅者:及《左传·昭公十四年》“鲋也鬻狱。翻译成卖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说用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扩展资料典故故事。百里奚辗转到虞国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与名马“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被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便从秦国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境的人抓获,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派人对楚国人说,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用子,故亡,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十分赏识他,授以国政。五羖大夫“内修国政。教化天下”作为诸侯国的大臣,百里奚劳作不乘车马,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这种平易朴素的品行。

6.周朝的皇城到底在什么地方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国姓为姬。定都镐京、丰京(宗周)(今陕西西安),成王五年营建雒邑(又称成周 ),但是主要活动依旧以镐京为中心。大量活动以成周为中心。周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后来这里由秦人夺回),史称平王东迁。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西周从约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民族。以武装殖民与军事占领来进行东进。每有新开拓领地,须筑城、建庙、立社,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镐京(宗周)。与丰京合称丰镐,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东岸,是西周的政治中心。周武王灭商后。定都镐京,周文王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周武王又迁都于镐,镐京又称宗周。据《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解释为,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周成王时,周人兴建东都雒邑”即成周。以此为中心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王虽然经常在成周驻节,但还是以宗周为活动的中心,昭穆之世。周人加强了对东方的活动,大量活动开始以成周为中心。等到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焚毁,周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从此也有人沿袭西周旧称,将成周称为宗周,周既去镐京。犹名王城为宗周也,丰镐是丰京和镐京的统称,周朝的都城”在今日陕西西安市。早在周文王之时,为向中原地区拓展,就在沣水渭水间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再建镐京,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丰京及镐京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的西岸,镐京则在东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把丰镐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前770年至前255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时期。东周京都于前770年自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幽王死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雒邑,史称,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战国时代;周平王东迁以后,形同一个小国,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东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隐王迁都西周。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反而彼此攻杀。西周国为秦所灭,东周国亦为秦所灭,雒邑别称成周。选定了城址,周公于成王五年开始营建,历时约一年基本建成。雒邑建成后,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军政统治与殖民。新邑”等。等到成王成年亲政自行政权,在雒邑行祭祀,因此雒邑从此又称为“(一说在平王东迁后才有成周之称)。西周受到犬戎的侵略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于成周,从此成周又称王城。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内王子朝势大,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后因王子朝之乱,晋国率诸侯为周敬王于前510年修筑新都,位于今洛阳白马寺以东。新城沿用“成周”之名,旧城称为;王城“俗称”西周,从此成周与王城分为两地“但都在今日洛阳市附近”到周赧王时。

7.秦灭六国必然之势 站在秦国的角度作文800字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秦统一六国前各国之形势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国无贤臣良将,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韩 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韩就已臣服于秦国。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魏 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不断被秦战败,秦始皇初年,国势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也是北方之强国。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燕 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国力日强,南与齐、赵接壤。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楚 自春秋至战国始终未失其南方大国之地位,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春。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秦灭六国的基本战略与策略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史书记载秦国“东有崤函之固”军事力量远胜于其它六国”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山东六国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虽然屡次合纵抗秦。但在秦国连衡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失败,恃一强以攻众弱”无法形成稳固统一的抗秦力量,给秦国各个击破以可乘之机“当今崤山以东的六国衰弱不振,韩赵魏三国向秦国割地求安。二周已被秦灭亡,燕齐楚等大国也向秦国屈服:天下必然是秦国的了,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灭诸侯,成帝业。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东以弱齐燕,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攻下韩国南阳,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安率王族投降,后被秦封为归义候。秦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六国中韩国首灭,秦大举攻赵,名将王剪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秦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撤换并杀死李牧。李牧原统率的代地精锐部队痛恨赵国王室昏庸无道残杀忠良,赵国军事力量立即瘫痪。王剪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后被秦废为庶人),赵王迁弟赵嘉率残部败逃至代地。赵国灭亡,秦国在攻赵的同时,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燕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政,被秦国处死,秦王政以此为借口,派王剪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罕,王剪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秦国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魏人困守孤城,军民顽强抵抗强大秦军半年之久,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秦将王贲恼恨魏王组织军民抵抗日久,将魏王假斩首。王室被灭族,魏国灭亡,早在秦军攻取燕都时,秦国已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秦王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剪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李信则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秦王以为王剪因年老怯战,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打楚国,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开始进军顺利。亡秦必楚”埋下了日后复仇灭秦的火种。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燕赵残余势力。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后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投降,秦王政看在燕王喜杀子请降的份上,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其人在押途中自杀),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国灭亡。齐王建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河内共地(今河南辉县)时,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相继灭掉诸国。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攻燕灭魏,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秦国运用策略正确。
154697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