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200字:民族团结小故事300字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民族团结小故事300字

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 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2.民族团结的小故事(200-300字)

假的!骗人!

3.小学四年级作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100多字

三蜕变夏天,属于孩子们的日子,连那天气也变得孩子气了这个夏天,这是我们孩提时代的最后一段的时光,本无忧无虑的我们,此刻却深切地体会到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滋味我有些迷茫,有些彷徨,不想离开这个班级,这个满是回忆与欢乐的地方,却渴望着,拥有新的高一生活,时间已迫不及待,只剩下最后的九十九天。班上转走一位已相处了近四年的同学,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依然打闹着,低下头,轻轻拭去那眼眶中的泪水。高傲地仰起头颅,嘴角牵起往昔的嬉笑,我们不是没有脆弱,但我们的脆弱只留给自己,有属于我们一班的高傲与团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朋友,我们为她送去承载着我们满满思念和泪水的照片,我们为她送去一句句诚挚的祝福,愿他在远方一切安好,我们一次次向上天祈祷早日再次相见,放慢脚步,我们将她留在教室的痕迹一遍遍加深她的离开,让班级变了,但是大家都有些烦躁,两个男生因为一言不合而打了起来,过完这个夏天。

4.民族团结小故事400字数

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字昭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2、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5.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按时间算还不足月。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医生到达后,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二、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该团经常与地方的少数民族联络,相互学习在农业种植上的新技术;三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四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三、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

6.民族团结小故事

平平常常360民族团结小故事在这五十六个民族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虽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十分广阔,很多多地方都居住者回族。我国回族集小居住的地交广。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界,回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而奋斗不息。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小和谐相处,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江山,这和我们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社区辖区内也有一位热情好客的汉族干部,主动要求为辖区内的一个回族孤寡老人吐拉汗每天送去午饭,主动上门打扫房屋。他把吐拉汗当做自己亲人,关心她的生活。给生活不好的吐拉汗买衣、买粮,经常去照顾她。在辖区内掀起了一股民族团结之风,团结就引领着幸福,而是一个生活常识。团结和未来的幸福相连,宁夏就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地方,因为我们都清楚的了解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敌人才不会侵犯我们。团结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重要。团结”二字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每个人心小。

7.学校民族团结一帮一小故事

校园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毛桥小学 六(1)班 学生:陈玉华 一个民族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渗到沙土里面去,13亿多束太阳光混在一起,13亿多根筷子绑在一起,有一次学校举行了拔河比赛。我们班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拔河比赛中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非常的巨大。如果他们说那是汉族,力量不会聚中在一个地方,很容易受到别的班强烈打击,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来。他们为了自己班变更加优秀,而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进步,共同商量克服困难。不会因为不团结成绩不好,纪律不好,而受到别的班同学的嘲笑,一个国家相当于一个班集体,一个多民族的班集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都平安生活,具有一个巨大民族团结力量的国家。不让任何一个民族分裂都得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又汉族,但我们都非常和睦相处,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生活。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不仅关心我们学习,我们在课堂有师生关系,下课后就想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开玩笑玩。团结就是力量,比铁硬比钢还强… ’’这首诗天天在耳边唱响,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团结起来,聚集比铁硬比钢还强的力量,使校园变得更加和谐,使中国变得更加强盛,新疆校园里的民族团结故事2009年07月28日 12:和他们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乌鲁木齐市第20中学的热依汗·古丽已经在讲台上站了13年”新学期她将担任,班的老师”但一想到身后有很多汉族同事她信心倍增,一说起汉族同事对她的帮助,2004年牞乌鲁木齐市第20中学实行了民汉合校。热依汗·古丽多了很多汉族同事,在那之前她几乎没有汉族朋友,那之后她惊奇地发现,汉族和维吾尔族一样待人热情,爱帮助别人,民汉教师结对子“她和同是教化学的李元忠老师结成了,李元忠每次有了新的教学资料都要多准备一份。热依汗·古丽把自己学到的再传递给学生,每次化学组集体备课,他都会对热依汗·古丽提合理建议。复习时用什么书、用什么资料、用什么样的练习试卷。该学校化学组有17位老师,现在李元忠不光和少数民族同事关系很好,在学校以外还交了不少维吾尔族朋友,让李元忠对维吾尔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感觉和这个民族很亲。李元忠说“现在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朋友,汉族的节日他会收到热依汗·古丽的问候。维吾尔族过节时他会给热依汗·古丽送上祝福”工作中常相互开玩笑,热依汗·古丽对李元忠产生了像哥哥一般的信任,写论文遇到问题她会打电话给李元忠,备课时遇到困惑她会向李元忠请教。热依汗·古丽汉语授课水平提高了。以前她在课堂上总把一些专业术语弄错,李元忠一遍遍耐心地给她讲解。数理化一直是民语班学生的弱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化学的瓶颈,热依汗·古丽经常追着李元忠了解他班上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化学的,李元忠会把学生们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热依汗·古丽。
290320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