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别破坏程度:解释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解释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地区发生的震级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灾害大小是很不一样的,(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段,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必须作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

2.地震是怎么分级的?几级才会造成破坏?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扩展资料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室外大多数人有感: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房屋轻微损坏: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3.破坏性地震分为哪几个等级?

地震有大有小,对地面的影响或破坏程度有强有弱。大地震导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小地震则一晃而过。文学家蒲松龄出游到山东省临淄县北的古齐城,晚上8点左右他正与表兄李笃在旅馆对烛畅饮时,忽闻地下有声如雷,屋梁椽柱错折乱响,呆滞了一阵才意识到是地震,只见远近楼阁房舍剧烈摇晃,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声交混鼎沸。一个多小时后始稍定。写成《聊斋志异》一书中精湛的《地震》一文。这次大地震就是山东省郯城、莒县发生的8.5级大地震。山东省南部的郯城、临沂、莒县、莒南一带是1668年大地震的极震区,灾情十分惨重。城郭房舍、庙宇寺观毁如平地,高阜崩为堑,地裂缝深不可测,遍布山东省全境及江苏省北部的许多县区。井、泉、裂缝喷水高达数米至十几米不等,莒南、莒县一带山崩裂15处。江苏北部的赣榆县海滩隆起,黄海海水后退15公里之遥。这次大地震对地表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是很严重的,破坏范围是很广阔的,地震烈度是很高的。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时地表受震强度的标准。它是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房屋建筑物受震程度和地表自然面貌受影响的程度综合评定出来的。每次地震震动最厉害的中心区域烈度最高,称为极震区烈度;距离震动中心区域越远的地方,烈度越低。好比炸弹爆炸一样,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本身的大小(即震级),炸弹爆炸后对各地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烈度,爆炸点附近区域破坏最严重,距离爆炸点越远破坏越轻。由于地震波在地下行走的路径不同,各地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土质条件和地下水分布情况不同,各地房屋等建筑物的形式和耐震程度千差万异,所以每次地震的烈度分布都很复杂。根据地震现场的实际受震情况,科学家把地震破坏程度分为若干等级,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最早的地震烈度表是一次地震制定一回,欧洲人卡塔尔迪在调查1564年7月20日发生在阿尔卑斯山麓的地震时,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出地震破坏强弱的分布,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地震烈度表。意大利学者罗西和瑞士学者弗瑞尔分别研究地震烈度问题,1883年他们联合发表世界上第一次得到广泛使用的综合性的罗—弗氏地震烈度表。这个表把非破坏性地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由弱至强分为7个等级,破坏性地震从破坏至毁灭分为3个等级,即全表共分为10个等级(称10度表)。德国学者西伯格除在内容上充实罗—弗氏烈度表的判据外,将最高的一个烈度细分为3度,成为当时最完备的通用12度烈度表,是各国制定本国地震烈度表的蓝本。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教授根据我国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特点,编制成12度的《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表中的各度烈度按房屋、结构物、地貌和其他现象等四项内容,较详细地列出了烈度判据,并对房屋类型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作了较明确的说明。这个烈度表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和国家基本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地震局组织修定发布了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在表中增加了平均震害指数和参考物理指标。为适应新时代抗震设防的要求和土木工程师的需要,欧洲地震委员会(ESC)重新修订著名的1964年《欧洲地震烈度表(MSK—64)》,制成新的《欧洲地震烈度表(MSK—1992)》,作为烈度表的国际标准向欧洲各国推荐使用。全世界已有六十多个地震烈度表,中、高烈度以房屋等建筑物破坏情况为主。地震也会造成严重灾害,出现很高的地震烈度;而地下岩层完整坚固、土层结实、地下水位较深和建筑物按抗震建筑规范设计建设的地区。

4.地震震级共分多少级,每级的伤害程度是什么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灾害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应在地震瞬间,地震以后,应严防传染病、水灾、火灾。破坏性地震应该理解为地壳中的雷电现象。在两个地层的电势形成过程中,地表层中会有电流产生。地面会出现重力失常,个别地层中的局域电场会对其同性电场产生斥力,地面会发生倾斜、隆起,扩展资料地震的危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5.一般把大于多少级,且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灾害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 应在地震瞬间,保持冷静,争取12秒。地震以后,应严防传染病、水灾、火灾。破坏性地震应该理解为地壳中的雷电现象。在两个地层的电势形成过程中,地表层中会有电流产生。地面会出现重力失常,地磁失常。个别地层中的局域电场会对其同性电场产生斥力,这种力足够大时,地面会发生倾斜、隆起,水位变化。扩展资料地震的危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坏性地震

6.用什么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

7.5.1级的地震有多严重啊?

5.1级的地震属于中强震,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小于里氏震级2.5的地震,称为小震或微震;里氏震级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大于里氏震级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扩展资料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发明了地震烈度。麦加利地震烈度“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无感)至12度(全面破坏)”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但烈度则视乎该地点与震中的距离。
316836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