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的诗意:请问一下,过故人庄的诗意是什么? 时间:2022-10-17 22:42:11 由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作文陶老师原创2022-10-17 22:42:11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请问一下,过故人庄的诗意是什么?2.<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3.过故人庄诗意短一点的4.过故人庄的全诗意思5.孟浩然 过故人庄 的诗意6.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诗意是什么?1.请问一下,过故人庄的诗意是什么?过故人庄诗意: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2.<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还来就菊花。词句注释⑴过: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置办。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场圃:打谷场、稻场;圃,菜园。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一、二句从应邀写起,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3.过故人庄诗意短一点的友人准备了农家饭菜,邀我去做客。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逶迤。面对谷场菜园;共话庄稼收成。4.过故人庄的全诗意思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故人具鸡黍,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仿佛信手拈来,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表露得非常直率。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且更耐人寻味?//zhihai.heshang.net/Article/fytd/kycj/200601/18333.html谈孟浩然《过故人庄》林庚而孟浩然的风格正是在表面的幽静中注入了深深的不平。这是和他一生的遭遇与性格分不开的: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是举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诗《秋登万山寄张五》来对照一下:北山白云里,诗人是孤独的。隐者自怡悦“他在山顶上望见了那么美丽的人间”而自己却只能在白云之中。正像《招隐士》中所说的,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山中尽管高洁,诗人却不能不感到一些清冷。所以这首诗与《过故人庄》虽然最后都归结于希望在重阳节的时候与友人共饮,可是一个是在寂寞的山中。一个是在以清峭的心情在期待着温暖,一个却忘怀于友情与大自然之中;孟浩然大部分的作品其实正是属于前者,这首《过故人庄》因此表现了一个寂寞的诗人到了人间所能获得的喜悦。而这个人间只有在素朴的农庄中才存在。也只有这个素朴的农庄才真正能够接待我们不幸的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归去来辞》,写诗人把官一丢而跑回农村去。那时充满了多么喜悦的心情,为什么《过故人庄》中。孟浩然是那么充满了喜悦的,正是这个喜悦让孟浩然歌唱出一个和平生活的美丽的农村,也只有那素朴的心才会真正地深深感受到,眼前不过是一片场圃,谁真正爱这个天地呢,而孟浩然确是写出了这个淳朴的天地。这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处?写出一个天地是不容易的事。要诗人的世界观与农村淳朴的生活有高度的统一。于是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再现一个典型的和平的农村、一个理想的天地,这里孟浩然并没作任何更多的表白,它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告诉了我们。要进一步地理解这首诗,就还要更具体地通过诗句的分析。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似乎很平淡,它的素朴的语言与素朴的田家款待。故人具鸡黍,让全诗在一个平民生活的气氛中展开,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细微的事物的描写,唤起了整个田家的形象。青山郭外斜:这是全诗的灵魂,思想情感与艺术形象交融的顶峰。我们这里引一首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几句。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这也是散曲中的绝唱,马致远的诗句可能更容易引人入胜。因为这里刻画得更新鲜,我们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句更浑厚些。这里表现了更深的工夫,这当然也由于马致远是从一个茅舍的角落来写的,这是一个隐者小小的天地。然而这小小的天地却与大自然一脉相通,而孟浩然所写的却是整个农村,在这里孟浩然的诗有更多的人间味。在更为普遍的天地里有更多的生活气息,不但写出了层次分明的近景和远景“而且这围绕着村落的绿树与斜倚在绿树之外的青山,正是相映成趣地表现为一种谐和而单纯的美”那绿树像母亲的温柔,怀抱着这个村落“远远地也注视着这个村落”它们的心全在这个村落上。因而那城郭也就被冷落地丢在一边了。此篇又恰是五律中的佳作。他的作品乍一看去,好处往往不太显眼。如果说诗应该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或许可以说象清泉,要品尝它的色和香,还需要多用一些吟咏的功夫。跟孟浩然风格上的特点――“《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故人具鸡黍,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日记“文字上毫无渲染“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仍然是中国农村中一种亲切的招待。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上句漫收近境“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元人马致远也许是从这里翻出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往往把它的内容挑在竹竿尖上让人看。去进一步挖掘孟浩然这两句诗的内涵“因为它有点象是用电影,来展现孟诗那种浑括的意境。孟浩然和马致远所处的时代毕竟不一样,表现了对外间的”的厌烦和逃避的态度。而孟诗并不把,不惹红尘,反倒把城郭引来作为”周围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显得亲切美好的缘故”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格外畅快。相顾无杂言,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蓄饶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所创造的艺术美,似乎和生活距离更近,联系更紧,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又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清新的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怡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纯熟的表现,王士祯把它说玄了,色相俱空,无迹可求,(《带经堂诗话》)其实就是孟浩然不在形式和字句上过分刻意雕琢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他的与此篇相类似的一些诗“能领着你进入一种诗境”让你看到形象。感受到韵味,但要把它的诗、形象、韵味归结为某一两个句子写得好,或者说是由于某种单一技巧的表现,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所以出语洒落,使全诗从,中显示了它的魅力,孟浩然的作品标志着唐诗经过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达到了成熟的境地”5.孟浩然 过故人庄 的诗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fytd/kycj/200601/18333.html谈孟浩然《过故人庄》林庚而孟浩然的风格正是在表面的幽静中注入了深深的不平,这是和他一生的遭遇与性格分不开的。当然孟浩然也偶有一些天真忘怀之作,这首《过故人庄》就是其中的代表。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孟浩然的名作。特别是前四句给人印象最深,这四句并曾以一首绝句的形式,误入王维集中,也可见这首诗与王维的作品很相近。王、孟并称,相沿已久,这是由于后人特别强调王维隐逸诗的缘故。其实即使就隐逸诗来说,王维的风格也显然与孟浩然有别,前者比较自然朗爽,后者比较深远清峭。至于王维其他的方面,如一些边塞的主题,七古的长篇,七言的绝句,就是五律中像《观猎》《送赵都督赴代州》等,都与孟浩然相去颇远。孟浩然大部分诗作都集中在隐逸一类的主题与五律的体裁上,一种谨严洗炼的风格,往往给人以更深的孤独感。他的冷峭之中有时甚至于是激切的,像他的名作《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数行泪,遥寄海西头。这里的形象也是王维诗中所少见的。而孟浩然的风格正是在表面的幽静中注入了深深的不平,这是和他一生的遭遇与性格分不开的。当然孟浩然也偶有一些天真忘怀之作,这首《过故人庄》就是其中的代表。要说明这首诗的天真忘怀,最好是举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诗《秋登万山寄张五》来对照一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这也是名作。可是这首诗中,诗人是孤独的。他虽然“时见归村人”,却只能“隐者自怡悦”。他在山顶上望见了那么美丽的人间,而自己却只能在白云之中。正像《招隐士》中所说的:桂树丛生兮山之幽,……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山中尽管高洁,诗人却不能不感到一些清冷。所以这首诗与《过故人庄》虽然最后都归结于希望在重阳节的时候与友人共饮,可是一个是在寂寞的山中,一个是在人间的农庄;一个是在以清峭的心情在期待着温暖,一个却忘怀于友情与大自然之中。孟浩然大部分的作品其实正是属于前者。这首《过故人庄》因此表现了一个寂寞的诗人到了人间所能获得的喜悦,而这个人间只有在素朴的农庄中才存在,也只有这个素朴的农庄才真正能够接待我们不幸的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归去来辞》,写诗人把官一丢而跑回农村去,那时充满了多么喜悦的心情。我们在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故人庄》中,孟浩然是那么充满了喜悦的。正是这个喜悦让孟浩然歌唱出一个和平生活的美丽的农村,这美丽,也只有那素朴的心才会真正地深深感受到。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既没有引人注目的名胜,也没有任何出奇之处,眼前不过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一些村人来往的道路。谁真正爱这个天地呢?而孟浩然确是写出了这个淳朴的天地。这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诗人,写出一个天地是不容易的事。这里要真正全心全意地歌唱它,要诗人的世界观与农村淳朴的生活有高度的统一,于是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再现一个典型的和平的农村、一个理想的天地。这里孟浩然并没作任何更多的表白,它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告诉了我们。要进一步地理解这首诗,就还要更具体地通过诗句的分析。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似乎很平淡,它的素朴的语言与素朴的田家款待,所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让全诗在一个平民生活的气氛中展开,这对于全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细微的事物的描写,唤起了整个田家的形象。这里是谐和的,真实的,而又是开朗的。于是出现了那千载流传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全诗的灵魂,思想情感与艺术形象交融的顶峰。要知道这两句诗真正的好处,我们这里引一首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几句: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这也是散曲中的绝唱。如果分开来看,马致远的诗句可能更容易引人入胜,因为这里刻画得更新鲜。可是一对照起来,我们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句更浑厚些,它丝毫没有露出怎样加工的痕迹,然而整个农庄历历在目,这里表现了更深的工夫。这当然也由于马致远是从一个茅舍的角落来写的,这是一个隐者小小的天地,然而这小小的天地却与大自然一脉相通,这正是那可喜之处。而孟浩然所写的却是整个农村,在这里孟浩然的诗有更多的人间味,在更为普遍的天地里有更多的生活气息,这也就是所以更为深厚的缘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不但写出了层次分明的近景和远景,而且这围绕着村落的绿树与斜倚在绿树之外的青山,正是相映成趣地表现为一种谐和而单纯的美。这里我们无妨说它们是在心心相印着,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绿树像母亲的温柔,怀抱着这个村落;而那青山像一个岗哨,远远地也注视着这个村落。它们的心全在这个村落上,因而那城郭也就被冷落地丢在一边了。这里我们才明白,既然说“绿树村边合”,已经是在城郭之外了,为什么还要说“青山郭外斜”呢?这诗句正在于陪衬出那城郭的不重要来;青山、绿树、村落,那么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那城郭就只好若有若无地默默靠站在一边,这真是再亲切也没有的一幅图画。而与这同时,通过那青山的顾盼,通过那绿树的环抱,对于这个村落,我们将感到多么亲热啊,仿佛我们早就该认识它们了。于是我们感受到每一块草地的绿色,每一片庄稼的成长,每一条小路上的泥土气息。这些,诗中都并没有写,它却存在于青山的一瞥与绿树的拥抱之中。而我们不幸的诗人,像一个贫困的孩子,忽然到了真正心爱的乐园,他要东看西看,东问西问。于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他不知有多少话在说呢。他忘怀于这个面前展开的天地之中了。于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说他下次还要再来。他当然是要再来的,这难道不是最诚恳最动人的语言吗?凡是稍有童心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孩子在要离开玩了一整天的心爱的地方的时候,那天真的心将要说出什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片天地将永远生活在诗人的心里,这首诗因而也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http://www.pep.com.cn/200410/ca547221.htm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其中,五律的成就更高一些,此篇又恰是五律中的佳作。不过,他的作品乍一看去,好处往往不太显眼。如果说诗应该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或许可以说象清泉,要品尝它的色和香,还需要多用一些吟咏的功夫。其所以这样,跟孟浩然风格上的特点――“淡”有密切关系。《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但他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那么,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日记。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这种“鸡黍”宴,直至今天,仍然是中国农村中一种亲切的招待。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元人马致远也许是从这里翻出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曲子贵露,往往把它的内容挑在竹竿尖上让人看,但我们却可以借助于这种露,去进一步挖掘孟浩然这两句诗的内涵,因为它有点象是用电影“分镜头”的办法,来展现孟诗那种浑括的意境。不过,孟浩然和马致远所处的时代毕竟不一样,马致远是处在“闹嚷嚷蚁争血”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元代,他通过所描绘的境界,表现了对外间的“红尘”的厌烦和逃避的态度;而孟诗并不把“不惹红尘”看得重要,反倒把城郭引来作为“故人庄”的陪衬。这是由于处在盛唐那样一个升平时代,周围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显得亲切美好的缘故。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格外畅快。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顾无杂言”,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季节的特征。有了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蓄饶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所创造的艺术美,似乎和生活距离更近,联系更紧,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是因为求仕失望才不得已归隐的。虽然置身于“岩扉松径长寂寥”的环境,但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在思想中纠缠着,现在“故人庄”的这种农家生活似乎使他暂时得到了解脱,并且有几分皈依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皈依的表现,就是这样在临走时直接了当、毫不掩饰地宣告他不久还要再来。这种真率的表示,是从一个受到健康生活的洗礼,几乎恢复了童真的灵魂中迸发出来的动人的语言。诗人之来是出于故人的邀请,去时却不顾虑主人将要赔上鸡黍饭而预约重来。前后对照,这个天地对他的吸引,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天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怡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消息吧。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 ―― 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怡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又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清新的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怡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 …… 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纯熟的表现。王士祯把它说玄了,认为是“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带经堂诗话》)其实就是孟浩然不在形式和字句上过分刻意雕琢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还是有它的“迹”可求的。他的与此篇相类似的一些诗,能领着你进入一种诗境,让你看到形象,感受到韵味,但要把它的诗、形象、韵味归结为某一两个句子写得好,或者说是由于某种单一技巧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孟浩然的作品标志着唐诗经过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已经形成了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艺术风格。再往前发展,就是李白、王维、杜甫那种在浑融完整的前提下,既有华采,又有深刻的意境乃至宏伟气魄的诗篇了。李杜等人并不照搬孟浩然形式上的“淡”,但孟诗在“淡”中所包含的深厚、隽水、朴实、自然等素质,却被他们汲取并且向前发展了。http://chuanjiang.blog.enorth.com.cn/article/1408.shtml6.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过故人庄朝代:孟浩然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把酒话桑麻。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此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诗意是什么?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