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写竹的诗句:刘禹锡的竹诗词诗中含有反义词的两句是什么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刘禹锡的竹诗词诗中含有反义词的两句是什么

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而人间世道“也会起波澜,人心”

2.刘禹锡 竹枝词 诗词解释

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轻妙地游动着,忽远忽近,它犹如心情的触须,相互打量,或纠缠不休。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

3.刘禹锡写的竹枝词的意思

竹枝词的特色【诗文欣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诗文解释】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说是没有晴天吧,【词语解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诗文赏析】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街头客店任逍遥。十个铜元拣样挑,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诗中的长安,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小步街头日夕回“寄人檐下高声唤。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不到天明已入城: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芒鞋草笠去烧畲,得闲且摘苦丁茶,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俗语中含雅,(二)不拘格律,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白帝城头春草生。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后人接踵,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拗体,即指不按律、绝体的平仄规范的诗体。清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云。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也说,竹枝“竹枝词的拗体特色,成为与七绝诗体的重要区别之一。竹枝词的这种特色:给了它广泛流传发展的便利条件“由于格律较自由,作者易于掌握。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勃,昔人所云善戏谑而不为虐也,(《秣陵竹枝歌》序)”清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序中也说。必于嬉笑之语“隐寓箴规,游戏之谈,好的竹枝词往往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直感妙笔生花,常常在诙谐解颐中发人深思。竹枝词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得历代读者的喜爱,《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六国饭店的,清末建造,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红顶花翎日日来,红顶花翎指清代官吏。诗中说这座外国风味的饭店,然而外国客人却来得很少,清廷大吏们倒天天来,辛辣地讽刺清廷的腐败。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廷大吏们纷纷携眷逃出城外。有一首竹枝词写了这种场面,都道相公移眷属:小事不糊涂,就把只顾家不顾百姓。只想个人安危“不管国家兴亡的清廷官吏嘴脸”刻画得一览无余,还有一首借傀儡戏而痛骂清代统治阶级的竹枝词,朽木难雕从古说,添些粪土捏成坯,自经妙手施丹垭。尽属封侯拜将材:这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全然不着一个脏字。却把清代腐朽的统治者们骂个痛快淋漓,竹枝词反映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有不少写得极有风趣,《西湖竹枝词》有一首写男女恋情的,又道芙蓉胜妾容。诗中以姑娘的口吻问自己心爱的人说,你不是说芙蓉比我漂亮么。你只瞧着我而不看芙蓉呢!两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态写得十分真实生动,《北京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致美斋的风味小吃的!馅融春韭嚼来香,咽后方知滋味长,把致美斋馄饨之好。写得有滋有味:幽默俏皮,令人垂涎。竹枝词诙谐风趣的风格,成为它与律、绝体诗的区别标志之一。古人云,诗用意要精深,竹枝词正是在诙谐风趣之中。化精深入平淡,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成为历代诗人所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所谓竹枝词的,(四)广为记事,以诗存史,诗与史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都是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在这里特别应提到竹枝词一向有注文的传统。每首诗后加小注。用简明的文字注释诗的内容,既可加深对诗的理解,也是对诗的补充,常常发现在正史里记载简略。或没有记载的,却往往从竹枝词里找到重要史料。那些简明注文与优美的诗歌。《清代北京竹枝词》里有一组《都门纪变百咏》,是当时住在北京的两个外地人目睹义和团进京和八国联军侵略京城的情形而写出的,《纪变百咏》每首诗后都有注文、文字简洁,生动具体。实为一组庚子京师目睹记,成为史料翔实的历史见证,初起山东多义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惊辇下纷纷遍,真似神仙会驾云,诗后小注云。流入京师,胁从益众。踪迹飘忽,相传有驾云之术。玉府门前大纛高:黄巾夹路怒提刀“神仙符箓无凭准,误把京官当二毛,义和团进京后,在诸王贝勒府第,奉旨义和团,携眷逃出城。烧香焚表,一千精锐泰西兵,赴援无计通前路”众拆照墙砖块抛掷,作者愤怒地道出这次事变是官逼民反”清末苏曼殊在他的小说《断鸿零雁记》里留下七首《捐官竹枝词》、是揭露清廷腐败吏制的。凡是为赈灾、河工、军需捐款的都可给官做。谁捐的钱多,谁就可以做大官,实际上所捐的银钱都饱入上级官吏的私囊,工赈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是知府的辅佐官员。司马是对同知的尊称,得了同知,可在家门外的照壁上画狮子一以做标示。

4.刘禹锡的《竹叶词》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5.竹的诗句刘禹锡

《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意思: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6.刘禹锡的竹枝词到底有几首?

希望能帮上忙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南人上来歌一曲,长恨人心不如水,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银钏金钗来负水,竹枝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巫峡苍苍烟雨时,个里愁人肠自断,竹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两岸山花似雪开,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竹枝城西门外滟澦堆,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竹枝日出三竿春雾消,刘禹锡诗集中有《竹枝词九首》,又有《竹枝词二首》,都是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竹枝词九首》是最初的作品,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里中儿联歌《竹枝》,歌者扬袂雎舞,以曲多为贤。虽伧儜不可分,词多鄙俚,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第一句是说各地的民歌,应当是说明作《竹枝词》的时和地,下文是叙述作者在建平时听到儿童唱竹枝词的情况,这是一种联唱的歌曲,有人吹短笛伴唱。歌的人同时也舞,是作者对这种民歌的印象,但羽声是激昂慷慨之音。是和平中带有激昂的音调,激昂是在歌曲的最后部分。象苏州的山歌那样“但也分不出那里是吴声”那里是楚声。是对吴人的鄙称。唐诗中常用此字来表示猛烈、激越”这里是指楚声,总之这些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很宛转的“有些象《诗经·卫风》中的那些情诗”以下六句说屈原在湖南“因为民间巫师唱的迎神送神歌都用鄙陋的歌词”所以改作较文雅的《九歌》,至今当地人民还在用他的歌词作为舞曲,刘禹锡也摹仿屈原作了九首《竹枝词》。使能唱的人流传开去,最后二句是说他把这九首《竹枝词》附在屈原《九歌》之后。是巴郡(今四川东部)的民歌,郑、卫二国的诗“虽然是淫辞艳曲”诗”十五国风中有正风、变风,文辞音调雅正的诗称为正风“文辞音调有些不端庄的称为变风”卒章激讦如吴声”从这一段序引看来。刘禹锡开始作《竹枝词》九首是有意继承《九歌》的,就另外题作《竹枝词二首》。另外他又作了《堤上行三首》、《踏歌词四首》”竹枝词“因为这两组诗中都提到,竹枝”刘禹锡在建平初次听到竹枝歌,仿效屈原拟作九首,也就运用这个地区的山水、古迹、风土、人物。他歌咏到白帝城、白盐山、瀼溪、昭君坊、永安宫,瞿塘峡中的十二滩、巫峡”都是从夔州到归州这一段长江两岸的山水古迹,也有诗提到”《水经注》卷三十三对这些山水古迹有详细的叙述描写。词的语气也大多自白,这是民歌的第三个特征。刘禹锡这九首诗中,第二、四、六、七、八首都是用唱歌者自白的语气。民歌的第四个特征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喻。比男子的薄情,水流无限”比自己的愁绪。波浪不能摧”的滩石来对比来去不定的情人之心。第七首以瞿塘峡中危险的水道来对比“

7.如何理解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活泼。
431435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