飑线:飑线气候是怎么产生的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飑线气候是怎么产生的

飑线squall line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其宽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几千米,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非常突然.飑线过境时,气压涌升、气温急降,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北半球温带地区,线后转偏西或偏北风,飑线后的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飑线前天气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飑线两侧温差可达10℃以上.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

2.飑线的介绍

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雷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通常被用作冷锋的代名词。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和海龙卷风。飑线通常具有典型的弓状特征,并伴随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则可能在中尺度低压区存在时沿着波形线状回波存在。

3.飑线和冷锋天气有什么区别,和锋面气旋有什么关系?

指风向突然改变、风速急剧增大的天气现象”其出现时气温会下降,飑线是呈线状排列的中尺度雷暴群体。飑线产生的条件——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是飑线产生的必要条件。最常见的情况是冷气团碰撞。高空中都会有风切变,就会产生风切变,飑线虽属中尺度天气系统。但其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有关,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大部分飑线与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

4.飑线的飑线的移动

飑线虽属中尺度天气系统,但其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飑线产生于强烈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见大气静力稳定度)。

5.飑线的产生条件

飑线虽属中尺度天气系统,但其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飑线产生于强烈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见大气静力稳定度)。这种不稳定层结,多数是由中层或高层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所致。飑线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6.飑线是什么现象?

飑线作为一种中尺度对流性风暴带常造成激烈的天气现象,自多普勒天气雷达问世以来,对于如何从多普勒雷达资料中提取风暴信息、准确识别出风暴的问题,并没有跟雷达观测结合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飑线发生过程中的多普勒雷达回波信号特征,从中总结出对飑线天气预报预警及识别有用的信息因子,期望对短时天气预报及机器对其自动识别的研究有所帮助。多普勒雷达风暴识别的基本算法,然后介绍了飑线的结构和演变、影响风暴结构和种类的环境因子、飑线的种类以及飑线强中心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总结飑线天气过程的物理特征。最后参考WSR-88D以及多普勒雷达二次产品处理系统的监测技术,详细分析了一次飑线过境时的多普勒雷达特征、流场的物理特征以及飑线内部的风暴特征。

7.中纬度有哪两类常见飑线?它们有何结构特征

中纬度飑线从环境场分析,飑线可出现在对流层中上部偏南气流型中,也可出现在偏北气流型中;有的出现在地面冷锋前或气旋波的暖区,也有的出现在冷、暖锋上或切变(辐合)线附近。在偏南气流型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主要通过差动的湿度平流;而在偏北气流型中,差动的温度平流对位势不稳定的建立起了主导作用。高、低空急流及其有利的配合,在一次强天气过程中,中纬度飑线的结构。
455295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