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明而道中庸:"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详细一些。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详细一些。

【冯友兰自题联】 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集句自题座右铭 (此联约写于1987年。时作者已92岁,视力与精力均已不济;依靠助手完成《中国哲学中新编》。语出《诗经·大雅·文王》,关于此句作者曾在《康有为‘公国上书’书后》中写道,我把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指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作者平生志向“句,语出《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谓性格高亢明爽。中庸“谓不偏叫中”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2.“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大意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又要穷尽精微;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大哉圣人之道!发育万物,「苟不至德,」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

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翻译

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中庸》原文: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诗》曰:君子应当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主张被接受采纳,国家政治黑暗时以沉默保全自己。扩展资料《中庸》的后世影响。《中庸》是儒家经典!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次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中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庸》在西汉时被戴圣整理并编入《礼记》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儒道合一、佛道流行的时代新趋势。有学者把儒家的。与道家,尚俭”如刘劭在《人物志》中将”作为一种极高德行来推广。情性“当时伴随着佛家“学说的流行。还有引佛家义理释解,的著作出现”唐代李翱将《中庸》尊为经书,撰有《中庸说》“提出了一个《中庸》的传承谱系”并与佛家心性之学相糅合。阐发与弘扬《中庸》儒家天命性道学说,他将传承《中庸》的本意弘扬性命之说为己任,在糅合佛儒观念的基础上,用佛家,的理论来诠释儒家,不仅由此建构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融汇佛家与儒家的心性学说为一体”对于后来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庸》逐步确立了儒家经典地位,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曾将《中庸》一书作为科考的内容。

4.“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是什么意思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关于这句话作者曾在《康有为‘公国上书’书后》中写道,我把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是指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作者的平生志向“出自《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说性格高亢明爽。中庸“是说不偏叫中”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这句话是为作者平生追求的境界“这副对联集借鉴前人的词句,工稳自然,同时又恰切地描绘了作者的形象,这两句话是冯友兰先生自题的座右铭,当时作者已经92岁了“视力与精力都已经开始不济“依靠助手完成了《中国哲学中新编》。

5."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

“阐旧邦以辅新命”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这句话作者曾在《康有为‘公国上书’书后》中写道:“我把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是指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是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是作者的平生志向。“极高明而道中庸”一句,出自《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高明”,是说性格高亢明爽。“中庸”,是说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这句话是为作者平生追求的境界。这副对联集借鉴前人的词句,工稳自然,同时又恰切地描绘了作者的形象。这两句话是冯友兰先生自题的座右铭 。这副对联约写于1987年。当时作者已经92岁了,视力与精力都已经开始不济;但是仍然奋力向前,依靠助手完成了《中国哲学中新编》。扩展资料: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这副对联用以自勉,他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这副对联悬挂在三松堂书房的墙壁上。这两句话表达出只有掌握了人生智慧的人才能活得怡然自得、从容潇洒。坚定的学术理想和中庸的人生追求,宛如两股细流,尽汇于此座右铭中。

6.“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集中体现了中庸的基本含义,如果仅从字面解释这三句话。但要真正理解这三句话,但也大致表达出了这几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想要至德。想要明道,在自己一生中就必须坚持,尊德性而道问学“什么是德性。就是我们先天本具之性?《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这个道中“这一阴一阳之气也都一直在我们身上不停地运行”《易经》还说,我们谁都离不开道。借用佛教的话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每个人都具备佛性,还是日用之谓道,亦或是佛教所说的佛性、真如”但是我们一般人却不知道啊。总觉得自己离道还远着呢,还没有得道,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圣人才将这个道理点破!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这个德性,孟夫子说过。即仁义礼智信并不是从外面来教化我们。读过《三字经》的朋友都知道第一句,性本善”不要让它堕落。不要让它异化,这就是尊德性“我经常都在说,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脑门上立个警察监督自己”使自己的思维不去胡思乱想。这也是尊德性的一个窍门哦,就是所学所问都不要离开道。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之中,这一套学修程序。今天有位老先生对我说,他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这几十年一直坚持在学习国学,今天来这里听课,而是确实喜欢国学,虽然老先生几十年一直含辛茹苦地生活在社会底层,这种精神非常可贵,道问学,不要以为圣人之道,只有朝堂上的人才有资格学。或是翰林院的学士们才有资格学,这种想法是错的。

7.“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的是超越境界与现实态度的统一”
457258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