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教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

教案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2.学生学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同时规范检验方程组的解的书写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三、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三)疑点及解决办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这是本节课的疑点.在教学中只要通过多举一系列的反例来说明,就可以辨析解决好该问题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判断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整体感知由复习方程及其解,导入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同时学会用一个未知数表达另一个未知数为今后的解方程组埋下伏笔;最后学会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自由举例.【教法说明】提此问题,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做铺垫.(2)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6千克.上面的问题中,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方程 观察以上两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观察、讨论、举手发言。方程组.方程组各方程中,才能合在一起.练习五已知 、 都是未知数,判别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练习五有助于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目的是避免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形成错误的认识.对于前面的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根据前面解得的结果可以知道,又满足方程②,我们说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学生活动,尝试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纠正、指导后板书,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例题 判断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学生活动,口答例题.此例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习惯.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练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课本第7页第1题 目的: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练习,(1)P8 4.【教法说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并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2)P8 B组1.【教法说明】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找等量关系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扩展1.让学生自由发言。

2.含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教案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3.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初一下)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2.使学生正确运用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 过程性目标 1.体会去括号和移项法则的不同之处;2.经历解方程的过程,得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 + x = 7;3x + 5 = 7-2x;第一行的方程(即前3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第二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都超过一个,第三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的次数都超过一次;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后四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 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像 这样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2(x-2)-3(4x-1)=9(1-x).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设法先去括号. 解2x-4-12x + 3 = 9-9x,……………………合并同类项 x = -10. ……………………系数化为1 注意 (1)括号前边是,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2)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系数化为1,才是结果. 从上面的解方程可知,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2)移项:(4)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方程;3(x-2)+1 = x-(2x-1).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 解 去括号 3x-6 + 1 = x-2x + 1,系数化为1 x = 1.5. 例2 解方程 . 分析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那么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去括号,系数化为1 . 注 1.本题多次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解题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步骤. 2.也可把全部括号去掉后,再合并同类项后,解方程. 例3 y取何值时,法则和分配律,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外的符号,同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若等式两边的多项式有同类项,可先合并同类项后再移项,以简化解题过程. 五、检测反馈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解方程:. 2.解下列方程:(3)2(x-2)-(4x-1)= 3(1-x);(5)3(2y + 1) = 2(1 + y) + 3(y + 3). 3.列方程求解;(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和2(3 + x)的值相等,(2)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和2(3 + x)的值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教案二,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教师可以用两个课时把内容传授给学生:主要讲授的是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教师通过小学的学过的算式引入到现在要学的方程。通过讲授例题引出方程的相关概念,这样同学在教授新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过程与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讲授法、引导式:教学过程。农民赛克斯正在嘀咕?他要支付90元现金以及若干千克小麦种子作为他租赁一块农田的一年地租.对此,如果小麦种子的价格为每千克6元的话,但现在小麦的市场价己涨到每千克8元,所以他所付的地租相当于每亩64元.他认为付得太多了.试问,这是一个方程问题?你就会解答.(二)新授Ⅰ.方程的概念问题,小明向小彬询问年龄:小明立刻就说出了小彬的年龄”你会用算式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试着列出等量关系:等量关系。上面列出的是算式关系式。现在我们可以引入未知数:也就是用x来代替小彬的年龄,(板书)可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2x-5=21,(直接估算一下结果得x=13):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先看例题,(幻灯片)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列方程 1700+150x=2450,列方程 2(x+1.5x)=24(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列方程 0.52x-(1-0.52)x=80,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师:从方程1700+150x=2450,你能估算出x的值吗?如果x=2,1700+150x的值是:类似的,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表。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练习1.3x-1是方程嘛?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3.上题中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嘛?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如果不是,说明原因。

4.急寻一次方程与方程组教案

教案一:初中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正确运用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 过程性目标 1.体会去括号和移项法则的不同之处; 2.经历解方程的过程,得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 + x = 7; 3x + 5 = 7-2x; ; x + y = 10; x + y + z = 6; x2 - 2x – 3 = 0; x3-1 = 0. 二、探究归纳 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方程(即前3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可以看出,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根据这一命名方法,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第二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都超过一个;第三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的次数都超过一次,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后四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 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像 这样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2(x-2)-3(4x-1)=9(1-x).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设法先去括号. 解2x-4-12x + 3 = 9-9x,…………去括号 -10x-1 =9-9x,……………… 方程两边分别合并同类项 -10x + 9x = 1 + 9,……………… 移项 -x =10, ……………………合并同类项 x = -10. ……………………系数化为1 注意 (1)括号前边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2)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3) -x =10,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系数化为1,得x = -10,才是结果. 从上面的解方程可知,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方程:3(x-2)+1 = x-(2x-1).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 解 去括号 3x-6 + 1 = x-2x + 1, 合并同类项 3x-5 =-x + 1, 移项 3x + x = 1 + 5, 合并同类项 4x = 6, 系数化为1 x = 1.5. 例2 解方程 . 分析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那么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解 去括号 , 合并同类项 , 去括号 , 合并同类项 , 去括号 -12x -3 = 5, 移项 -12x = 8, 系数化为1 . 注 1.本题多次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解题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步骤. 2.也可把全部括号去掉后,再合并同类项后,解方程. 例3 y取何值时,2(3y + 4)的值比5(2y -7)的值大3? 分析 这样的题列成方程就是2(3y + 4)-5(2y -7)= 3,求x即可. 解 2(3y + 4)-5(2y -7)= 3, 去括号 6y + 8-10y + 35 = 3, 合并同类项 -4y + 43 = 3, 移项 -4y = -40, 系数化为1 y = 10. 答:当y =10时,2(3y + 4)的值比5(2y-7)的值大3. 四、交流反馈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注 (1)去括号是依据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外的符号,同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 (2)去括号后,若等式两边的多项式有同类项,可先合并同类项后再移项,以简化解题过程. 五、检测反馈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 + 3) - 5(1- x) = 3(x - 1) 解 2x + 3 – 5 - 5x = 3x - 3, 2x - 5x – 3x = -3 + 5 - 3, -6x = -1, . 2.解下列方程: ; (2)5(x + 2)= 2(5x -1); (3)2(x-2)-(4x-1)= 3(1-x); (4)4x - 3(20 - x) = 6x - 7(9 - x); (5)3(2y + 1) = 2(1 + y) + 3(y + 3). 3.列方程求解: (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和2(3 + x)的值相等? (2)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和2(3 + x)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 是方程 的解,求m的值.教案二: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教师可以用两个课时把内容传授给学生,主要讲授的是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教师通过小学的学过的算式引入到现在要学的方程,通过讲授例题引出方程的相关概念,这样同学在教授新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过程与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这块地有多大?农民赛克斯正在嘀咕,他要支付90元现金以及若干千克小麦种子作为他租赁一块农田的一年地租.对此,他逢人便说,如果小麦种子的价格为每千克6元的话,这笔开销相当于每亩56元,但现在小麦的市场价己涨到每千克8元,所以他所付的地租相当于每亩64元.他认为付得太多了.试问:这块农田有多大?这是一个方程问题,学习本章知识后,你就会解答.(二)新授Ⅰ.方程的概念问题:小明向小彬询问年龄,小彬说“我的年龄乘2减5得21”。小明立刻就说出了小彬的年龄,你会嘛?(幻灯片)师:你会用算式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试着列出等量关系。生:等量关系:年龄×2-5=21。师:上面列出的是算式关系式,现在我们可以引入未知数,也就是用x来代替小彬的年龄。(板书)可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则: 2x-5=21, (直接估算一下结果得x=13)。师:列方程时, 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先看例题:(幻灯片)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列方程 1700+150x=2450。(2)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1.5x cm。列方程 2(x+1.5x)=24(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为 (1-0.52)x。列方程 0.52x-(1-0.52)x=80。师: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像1700+150x,2(x+1.5x),0.52x,(1-0.52)x.等这样的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0.52x-(1-0.52)x=80在(3)中表示女生数与男生数的差。归纳: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Ⅲ.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师:从方程1700+150x=2450,你能估算出x的值吗?如果x=1,1700+150x的值是:1700+150×1=1850。如果x=2,1700+150x的值是:1700+150×2=2000。类似的,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表。x的值 1 2 3 4 5 6 7 …1700+150x的值 1850 2000 2150 2300 2450 2600 2750 …总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练习1.3x-1是方程嘛?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3.上题中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嘛?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如果不是,说明原因。

5.2.1 花边有多宽(1) 教案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 1、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内容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 篮球联赛中,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负4场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2x+y=16.教师归纳: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连在一起写成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把它们填入表中xy上表中哪些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归纳: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设计意图: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6.初中数学说课包括那些儿方面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体验数学的价值,二、教法说明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三、教学过程(一)感知身边数学多媒体播放一段发生在电信公司里的情景: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求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长时间?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二)享受探究乐趣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填空,(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 的解,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得到一次函数: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四)体验成功喜悦1、抢答题(1)、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 _____的图象上,2、旅游问题古城荆州历史悠久,近期正在进行优惠活动,购买时有两种方式;方式A是团队中每位游客按8折购买,方式B是团队中除5张按标价购买外,你会如何选择购买方式使整个团队更合算,[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五)分享你我收获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六)开拓崭新天地1、数学日记姓 名日 期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所学的重要数学知识理解得最好的地方疑惑(或还需进一步理解的地方)对课堂表现的评价(包括对自己、同学、老师)所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布置作业(1)、当自变量 取何值时?(必做)(2)、北京2008奥运的理念是,某校甲、乙两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已知甲班每小时植树20棵”(必做)(3)、结合一次函数,这一话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选做)[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四、教学设计反思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教案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学生已经探究过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从函数的角度动态地分析方程(组)、不等式。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感受数学的统一美,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方程模型。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活动中,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它们的关系。

7.因式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次根式结合的题目,看起来很难,但是

0
46286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