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时间:2023-01-01 06:56:23 由诗词网小编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诗词网小编2023-01-01 06:56:23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初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6.物理中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7.初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8.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1.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AB长还是CD长?中心两个圆哪个面积大?一国际单位:m。二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m三长度单位的换算: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10-3mm=10-6m1cm1dm?1nm=0.000000001m=10-9m一下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三角尺二下图是一些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注意: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以及单位。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观察文具盒中的刻度尺,它的分度值是__毫米__,测量范围是__0到200毫米(看你的尺子)____. 2.要用刻度尺测量注射针筒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材料,并说明测量原理。用垂直刻度尺子的纸板两边夹住注射器,测量出距离。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实际生活中用的钢直尺、钢卷尺、皮尺、三角尺,精确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首选应该弄清楚有关刻度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它的值是多少等。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使用时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但在记录读数时要注意减去前面的数值。(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h)”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60min: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停表、电子表等。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秒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常用的仪表值也有两种。3.误差(难点)(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蝗差异就叫误差,它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以及测量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2)可以通过选用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示平均值是我们减小误差的主要办法,错误和误差要区分开:误差不同于错误,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难点)(1)累积法。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分度值是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甲:故分度值是0.1dm乙:0.648m 倒数第二位是百分位,故分度值是0.01m0.1dm=0.01m,故分度值相同,准确程度也相同A正确,B错误。5.初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分度值是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甲:6.50dm 倒数第二位是十分位,故分度值是0.1dm乙:0.648m 倒数第二位是百分位,故分度值是0.01m0.1dm=0.01m,故分度值相同,准确程度也相同A正确,B错误,D错误。两个测量结果都是对的,故C错误。选A6.物理中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2.用刻度尺测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10/1L该同学以上做法的三个错误是什么?封面的纸是特别厚些的,所以不要测封面。错误2:10页的量太少了,要适当增加,错误3:7.初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AB长还是CD长?二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m三长度单位的换算: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10-3mm=10-6m1cm1dm?1nm=0.000000001m=10-9m一下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三角尺二下图是一些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注意: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以及单位。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8.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长度测量最早用于水文测量、天文测量。使用规矩准绳,定高下之势,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记,西周开国时,周公向商高请教测量天高地广的方法,就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各边的相互关系测量的方法”商高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三国时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发表了他利用两次矩(或两次立表杆)分别测量,求其差值计算的方法(叫重差法),测量,如太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太阳与测量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水平距离,太阳的直径,在海边测量海岛的高度等;根据刘徽对测量方法的描述,现在可作图分析。列出三角形比例公式,求解测量结果,刘徽虽未说明他如何建立这些公式的,但测量原理和计算公式是正确的。可见刘徽对测量技术研究造诣之精深,人们对影响日影影差变化因素的探索。导致天文大地测量也取得很大成就,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开始与南宫说等实测了今河南滑县,经开封、扶沟到上蔡县四个地点的北极高度、日影长短以及他们之间的地面距离。其结果是351.27唐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天文用尺每尺合24.525厘米。由此折算子午线一度长约合131.11公里,虽然这个数值与当今测得值110.6公里相比。误差较大,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对地球子午线的实际测量,清代康熙帝大约在1702年至1710年间,为开展大规模经纬度测量。亲自规定200里合经线的弧长一度,尺度以营造尺32厘米为标准。以此折算,经线一弧度之长相当于115.2公里,这与法国18世纪末建立米制时测定子午线一弧度长111.2公里比较接近,而测定的时间要比法国早80多年。将长度单位与北极高度或地理经线弧长相联系,是中国计量史上的一大成就。汉代创造的测量长度的计量器具有记里鼓车和始建国卡尺,时间计量。古代常用的计量时间单位是年、月、日和时、刻。指回归年,回归年长度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周礼》中已有测定日影的记载。从实践中得出,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而冬至这一天日影最长。由于冬至日影长,所测结果比夏至要精确一些。因此都利用冬至来实测求得每年的日数,春秋后期(公元前5世纪),已经定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5天。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这一回归年的数值比现今所测数值多11分钟又14.5秒“我国历法由汉代到明代“西汉武帝时制定的,已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南北朝时的祖冲之制定大明历“南宋天文学家杨忠辅在1199年制定统天历,得出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与理论值只差22秒。欧洲采用这一数值比他晚了400年,明代邢云路于1608年测得一回归年为365.242190日,比今测值只差0.00027日。领先于当时欧洲天文学水平。为适应天文学和人们生活中对计时精细度的需要,古代又采用一日为十二时制,对十二时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测太阳所在的方位,但是十二时制仍不能满足计时精细化的要求。把一昼夜分成均匀的一百刻,促成了计时制向精密化的发展,就出现了两种计时制度并存的局面,百刻制可以校准十二时制,十二时制则用以提携百刻制,计时仪器则有漏刻、日晷和浑仪等,漏刻的基本原理是人工制造出一种稳恒管流,再将这种管流转化为刻箭的运动。通过刻箭上显示刻度变化表示出时间来。百刻制起源于商周时代,几千年来不断改进漏刻的记时方法,力求将百刻计时与天象统一。并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商代起一日分100刻。据荷兰科学史家史四维的研究。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