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的故事:大文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大文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雨果一个夏天的中午,时值少年的雨果路经法国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他看到木柱上绑着一个年轻女子,据说是犯了所谓“向她裸露的肩背按了下去,那女子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成了雨果”心灵上永远不能磨灭的呼喊“以后雨果的作品中”雨果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人道主义倾向”在雨果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1部论著、20部小说。他的全部作品都以仁爱为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有受到过红十字会救助的伤残士兵、地震和水灾中的灾民,还有遭受迫害的巴黎公社社员,鲁迅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实在非常重要,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美国人说,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朝花夕拾这本书有很多关于鲁迅的,巴尔扎克小学时的作文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问巴尔扎克。这小子有没有天分“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胸有成竹地说?这小子天赋不高,凭这很难当作家:老太太听后“发自内心地笑道,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他写的那些文稿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正是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座右铭“支持他度过了难关”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作业和手杖,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人士坚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大仲马和小仲马】。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大仲马是当时很著名的作家,在文学领域声望很高。小仲马也喜欢文学,但他频频投稿都没有被采纳、都没有成功过,大仲马得知这一情况,就建议小仲马每次投稿的时候都注明。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但小仲马拒绝了: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他终于创作出了世界闻名的《茶花女》。【巴尔扎克与父亲】”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合起来把他轰走了.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

2.文学家的故事 短点 有题目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1 鲁迅早上要接待很多的客人要到早上2,3点钟才能写作他往往要到4。睡觉连衣服动不脱,为了能起床以后不用穿衣,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鲁迅的坐位,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十三岁时。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他早早来到学校,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

3.文学家的故事50字带上点评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最伟大的一个字——‘饭’——给我时间与饭我能够写出较好的。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吃药、发汗,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不过每逢有朋友来!老舍就不惜典当衣服买点酒菜,有一次卖了一套旧西装买了饭。碰巧遇上一个卖猫头鹰的。

4.文学家鲁迅的故事

10个文学家的故事: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稿子,贾平凹因小说成就大名声,也因小说遭受大毁誉,谈亲情: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做普通人,可以爱小零钱,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在女儿的婚礼上”寄望自己的女儿女婿,贾平凹自称。也可以见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在贾平凹的心目里。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父亲是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贾平凹非常严格,从上大学一直到父亲去世前。只要我回去。哪怕明天早上要走了“父亲前一天晚上肯定要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妈妈弟弟妹妹都叫上,跟孩子们讲人情世故,讲单位的事情怎么好好干,做人应该怎样善良宽容,怎样要谦虚不要张狂等等,今天说了明天可能还说,最后才说。父亲的严厉,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贾平凹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以后更成了一个文坛的领军人物,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面对女儿的任性和淘气”贾平凹却显得有点束手无策,看到被弄得一团糟的桌子,贾平凹亲笔写下。女儿说,家里的笔全让你弄坏,这种不爱惜笔墨纸书的行为我们这个家不允许“我帮你弄得更乱,你看看舒服不舒服,贾平凹还把书桌弄得更乱“女儿“与其说是在管教孩子“还不如说是一个大孩子对一个小孩子施行报复的,笨拙的办法毫不见效!他就在女儿的枕头边发现了一个揉得皱巴巴的纸团,原来是亲笔写下的”教女书。女儿对父亲的“丢在一边,贾平凹坦言“作为一个父亲。自己确实做得不好。像现在的小女儿,一星期见不了几次面,他回家时女儿睡着了,女儿早上起来上学去了”所以小孩对他不亲热!她妈说“接你爸电话”她回答说,太太跟他说:你娃表扬你了,说爸爸买的书漂漂。就是漂亮的意思,女儿对他最满意的一次,还不是做父亲的亲自买的,贾平凹的创作,早上带着一包擀成的面条或包好的素饺去工作室“中午随便一吃”晚上才回家,贾平凹平常很少带孩子!也很少和家里人一起出去玩”自己总想安安静静呆着,因为经常顾不过来!有时贾平凹就跟太太讲,你权当我是个领导干部,因为领导干部也不回去。也经常顾不上家嘛,你权当咱也是个干部,10个文学家的故事,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地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我就开始写小说了。开始写小说的余华在文学道路上有些幸运”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被《北京文学》相中,这在余华当时所在的海盐县是件大事,用余华的话说,我是我们县第一个上北京改稿子的人“回来后县委宣传部的人说我是个人才,余华说他到文化馆第一天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此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来成了每个月只有领工资的时候才去单位: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大概文人都有自嘲的特点,有时候还愿意拉上一些同行,余华在说完自己从事写作的原因后又补充了一段。后来我发现我们这批人里面和我一样的有不少,有一次我和莫言、王朔几个人去意大利,主办方让我们写一篇‘我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的文章:我才知道莫言是为挣钱买一双皮鞋“王朔则是为了换个工作,但和每一个成功的作家一样,余华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严肃的,现在我写作已经完全是因为热爱。没有一点功利性”其实作家在从事写作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功利的一面在内,但当他真正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功利性就会慢慢消失了“一个好作家首先是一个好读者余华虽然因为,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但广泛的阅读让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他自己称自己的写作最初受川端康成的影响,而后卡夫卡的着作又让他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川端康成让他学会了细节的描写”而福克纳又教会了他如何描写心理“不妨让我们来听听他对几位大师的感受”杰克·伦敦的一句话,宁愿去读拜伦的一句诗,也不要去读一百本文学杂志,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的话。当时我明白应该去读经典名着:而不要仅仅去读文学杂志“我开始读外国小说的时候读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笔法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记得他有一篇文章,写一位母亲坐在已经死去了的女儿的床前。让我知道了以后在写文章时比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鲁迅就是这方面的大师。一句话就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交代清楚了,穿长衫的是坐在里面的,而孔乙己是惟一一个穿长衫坐在外面的。鲁迅在这篇文章里最棒的一笔是写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来酒店的场景,当时他摊开手。这时鲁迅用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是怎么来的,原来他就是用这双手走来的,这一细节的描写说明了鲁迅的伟大:可以说这篇文章如果不写孔乙己是怎么来的,鲁迅就不能称之为鲁迅,我一直迷恋川端康成,幸运的是我碰到了卡夫卡,读到了他那篇《乡村医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中的那匹马,后来我认识到,作家应该是自由的,可以说是卡夫卡解放了我写作的能力。教会我如何去写心理描写的是美国的福克纳“我读了他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人杀人后的心理,他全部采用了客观的视觉的描写,看完这篇小说,我总结的心理描写是。让我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这种感觉非常地美妙,我当时发现人物是有生命的。余华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第二阶段”虽然一直咬定作家与笔下的人物是两回事。但余华也承认童年的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活着》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他认为现在20多岁的小说家不会再这样写了,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有着一生的影响。童年对世界的印象就像是一张白纸在复印机里一下复印下来一样“而我后来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在局部做一些修改,在余华的文章中,余华的答案是,我以前不愿意写长篇?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书:我一直认为太复杂“但有一次我听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我发现如此宏大、如此丰富的一部交响乐,采用的音乐却是如此地简单,发现单纯是如此地有力量,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我就尝试着用这种风格来写,尽量把语言用得简单一些。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朝着什么方向走,余华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写出来了才能知道,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刘放园表兄鼓励冰心,说她能写,同时还不断地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几种新出的杂志给她看:鲁迅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狂人日记》,给冰心很大的震动,这时她看课外书的兴味又突然浓厚起来,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也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她的爱小说的心情,冰心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描写了两个家庭由于教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很羞怯地寄给刘放园表兄,这篇小说,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不会想到这两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稿子寄去后;她连询问的勇气都没有,小说在《晨报》上登出来了,署名为冰心女士,冰心打电话到报社,冰心往往也以”冰心女士;出版着作。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创作,冰心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刘放园表兄又竭力地鼓励她再作“冰心抱着满腔的热情”夜里就笔不停地挥写。每周都有新作品问世,冰心所写的,问题小说,都是自己周围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写的是被顽固的父亲所禁锢”而不能参加学生运动的青年的苦恼,《秋雨秋风愁煞人》写的是一个有志于服务社会的女青年。就被迫和一个富家子弟结了婚”写的是一个女孩子,在这些小说里,给予他们的都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问题中的主人公“没有给他们以一线光明的希望,冰心自己也想不出死中求生的办法,谢婉莹这个名字被淡忘了,对冰心这个名字,说的是民国时期着名小说家、《啼笑姻缘》的作者张恨水,此人单恋女作家冰心“沈从文那年才26岁,但他以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除原班学生外,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讲一节课的内容,但他没有天南海北的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的坦言失败“引得全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10个文学家的故事,英国着名的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司各特为人正直”他的一个朋友看见他的生活很困难。就帮他办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这使原本就很贫穷的作家又背对背上了六万美元的债务包袱。司各特的朋友们商量:要凑足够的钱帮助他还债,司各特拒绝了,凭我自己这双手我能还清债务,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他像拉板车的老黄牛一样努力工作。他的朋友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当时的很多家报纸都报道了他的企业倒闭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满了同情和遗憾“他把这些文章统统扔到火炉里,他的心里对自己说。瓦尔特·司各特不需要要怜悯和同情,他有宝贵的信用和战胜生活的勇气。在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干的活,他的一个债主看了司各特写的小说后,专程跑来对他说。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讲信用:但是您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您应该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写作上,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钱就不用还了”司各特说,我不能做没有信用的人,他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睡得这样踏实和安稳,我的债主对我说:他觉得我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说可以免掉我的债务,尽管我的前方是一条艰难而黑暗的路,但却使我感到光荣,我可能困苦而死。司各特曾经病倒过“他经常对自己说,我欠别人的债还没还清呢。等我赚了钱,然后再光荣而安详的死“这种信念使司各特很快从病中康复了过来。两年后他靠自己的劳动还清了债务,代表作为传奇剧本《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别号亭林,清初思想家、学者、爱国作家。反宦官权贵和抗清起义”《复庵记》出自《亭林诗文集》。魏禧(1624~1681)字冰叔。清初散文家,《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钞》。官至海南副使,著有《铁厓文集》,他的《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诗自序》。方苞(1668~1749)字灵皋。安徽桐城人,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碑传等。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彭端淑(1699~1779)字仪一。清代中叶文学家,《为学》选自《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宁波)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一生潜心于学术,在经学、史学、文章诸方面均有成就,为后期浙东学派代表人物,著有《鲒埼亭集》,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姚鼐(1731~1815)字姬传。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全集》,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阳湖(江苏)人,清中叶经学家、文学家,在经史、地理、音韵、训诂方面都有成就,论文《治平篇》选自《洪北江全集》,提出了人口繁衍与社会经济力量存在矛盾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论学说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创见,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今文学派,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已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三百一十五首绝句,总题为《已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著有《龚自珍全集》,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近代)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曾在上海行医、官候补知府,向俄军贱购太仓储粟赈济饥民;以私售仓粟罪徙戍新疆而死,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孙文(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著有《孙中山全集》,课文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又自署我佛山人。

5.求几个清代文学家的故事 不要简介 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10个文学家的故事: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稿子,到30年推出100余部作品,到多次获得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项,多年来,贾平凹因小说成就大名声,也因小说遭受大毁誉,但无疑已成为“一字千金”的文坛领军人物。谈亲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在女儿的婚礼上,贾平凹用这样三句话,寄望自己的女儿女婿。贾平凹自称“丑陋的汉人”,在我眼里却是个“鬼才”。从这三句话里,也可以见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在贾平凹的心目里,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父亲是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贾平凹非常严格。“从上大学一直到父亲去世前,漫长的二十年中,只要我回去,哪怕明天早上要走了,父亲前一天晚上肯定要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妈妈弟弟妹妹都叫上,有时开到半夜一两点,跟孩子们讲人情世故,讲单位的事情怎么好好干,对人家长辈怎么尊敬,做人应该怎样善良宽容,怎样要谦虚不要张狂等等,就是说这些事情。这些老话,今天说了明天可能还说,所以大家都在那儿打盹。最后才说,到时候了吧,晚了,一点了,该睡了,大家才散了睡了。每次都这样,长长短短几个小时。”父亲的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贾平凹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以后更成了一个文坛的领军人物。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以后的日子,更成为了他的财富。然而作为父亲,面对女儿的任性和淘气,贾平凹却显得有点束手无策。在大女儿12岁时,看到被弄得一团糟的桌子,贾平凹亲笔写下“教女书”,列出了七条规定,“警告”女儿说:“家里的笔全让你弄坏!这种不爱惜笔墨纸书的行为我们这个家不允许”,“你要乱,我帮你弄得更乱,你看看舒服不舒服!”贾平凹还把书桌弄得更乱,以“示”女儿。这哪是“教女书”?分明是治安管理条例,与其说是在管教孩子,还不如说是一个大孩子对一个小孩子施行报复的“恶作剧”。笨拙的办法毫不见效。第二天,他就在女儿的枕头边发现了一个揉得皱巴巴的纸团,展开一看,原来是亲笔写下的“教女书”!女儿对父亲的“手谕”不屑一顾,揉成一团,丢在一边。贾平凹坦言: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自己确实做得不好。像现在的小女儿,一星期见不了几次面,他回家时女儿睡着了;他还在睡呢,女儿早上起来上学去了,所以小孩对他不亲热。她妈说“接你爸电话”,她回答说“不接!”有一次早上,太太跟他说,哎!你娃表扬你了,说爸爸买的书漂漂,就是漂亮的意思。女儿对他最满意的一次,就是这次买书,还不是做父亲的亲自买的!贾平凹的创作,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早上带着一包擀成的面条或包好的素饺去工作室,中午随便一吃,晚上才回家。因为忙,贾平凹平常很少带孩子,也很少和家里人一起出去玩,一有时间,自己总想安安静静呆着。因为经常顾不过来,有时贾平凹就跟太太讲:“你权当我是个领导干部,因为领导干部也不回去,也经常顾不上家嘛,你权当咱也是个干部,是个市委书记嘛。”10个文学家的故事: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地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简介: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韩、英、法、意等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当作家最初有功利目的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余华毫不回避当初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毕业以后我干牙医,一干就是5年,一点不夸张地说,这5年我拔了至少有1万颗牙,每天7点就上班,干8个小时,感觉自己就像笼子里的鸟。有时我站在窗户前,发现隔壁文化馆里的人成天在街上闲逛,我就问他们不用上班吗?他们告诉我这就是工作,我当时就想:‘这工作好’。后来我问文化馆里的一个朋友:‘怎么样才能进文化馆工作?’他告诉我写小说吧,我想我认的汉字也有五千多个了,做音乐、画画不行,写小说大概行,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了。”开始写小说的余华在文学道路上有些幸运,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被《北京文学》相中,请他到北京进行修改,这在余华当时所在的海盐县是件大事,用余华的话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是我们县第一个上北京改稿子的人。回来后县委宣传部的人说我是个人才,不能让我再干牙医了,干什么呢?进文化馆吧,这一下满足了我的愿望。”没有冠冕堂皇,却是那么的真实,这就是余华。余华说他到文化馆第一天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到单位一看自己竟然还是第一个上班的,于是他心里第一个念头是:这个单位我来对了。此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来成了每个月只有领工资的时候才去单位,最后干脆辞职,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大概文人都有自嘲的特点,有时候还愿意拉上一些同行,余华在说完自己从事写作的原因后又补充了一段:“后来我发现我们这批人里面和我一样的有不少,有一次我和莫言、王朔几个人去意大利,主办方让我们写一篇‘我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的文章,我才知道莫言是为挣钱买一双皮鞋,王朔则是为了换个工作,和我一样,谁也不比谁好多少。”不过自嘲归自嘲,但和每一个成功的作家一样,余华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严肃的,“现在我写作已经完全是因为热爱,没有一点功利性。其实作家在从事写作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功利的一面在内,但当他真正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功利性就会慢慢消失了。”一个好作家首先是一个好读者余华虽然因为“文化大革命”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但广泛的阅读让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他自己称自己的写作最初受川端康成的影响,而后卡夫卡的着作又让他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川端康成让他学会了细节的描写,而福克纳又教会了他如何描写心理。不妨让我们来听听他对几位大师的感受:“杰克·伦敦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那句话就是:宁愿去读拜伦的一句诗,也不要去读一百本文学杂志。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的话,当时我明白应该去读经典名着,而不要仅仅去读文学杂志,现在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我开始读外国小说的时候读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笔法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记得他有一篇文章,写一位母亲坐在已经死去了的女儿的床前,结尾是这样写的: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一位出嫁的新娘。这种比喻对我影响极大,让我知道了以后在写文章时比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但凡大师都注重细节,鲁迅就是这方面的大师。在《孔乙己》的开头,一句话就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交代清楚了:咸亨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坐在里面的,穿短衫的是坐在外面的,而孔乙己是惟一一个穿长衫坐在外面的。鲁迅在这篇文章里最棒的一笔是写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来酒店的场景,当时他摊开手,手里有几文铜钱,这时鲁迅用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是怎么来的:他满手是泥,原来他就是用这双手走来的。这一细节的描写说明了鲁迅的伟大,可以说这篇文章如果不写孔乙己是怎么来的,鲁迅就不能称之为鲁迅。“我一直迷恋川端康成,直到最后有些走投无路了。幸运的是我碰到了卡夫卡,读到了他那篇《乡村医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中的那匹马,当时我奇怪,怎么这匹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后来我认识到,作家应该是自由的,可以说是卡夫卡解放了我写作的能力。“教会我如何去写心理描写的是美国的福克纳,这个本领让我可以用一辈子。我读了他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人杀人后的心理。他全部采用了客观的视觉的描写,看完这篇小说,我总结的心理描写是:让心脏停止跳动,让眼睛睁开,去看。真正要写一个人的心理,恐怕一百万字也不够。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确实是这样,内心的宽阔不是可以去描写的。”余华自己称他一直坚持在读一些文学名着,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学作品,能给人极大的改变,改变你的想法,改变你感受的能力,甚至改变你的思维。他对此的总结是:作为一个作家来说,他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一个读者。任何一个作家他首先是一个读者,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他能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力量究竟在什么地方。我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余华说,很多人看了他的书后问他关于书中的人物描写是否有他的影子,对此,他一再强调人物是人物,而作者是作者。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余华给自己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刚开始写作到上世纪90年代写的三部长篇之前,对于这个阶段,余华称自己的写作风格为“霸道”,“这段时间里我创作的时候是抱着人物不说话的态度,我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余华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开始突然说话了,“我当时很奇怪,因为这并不是我想说的,但他的确从我的笔下写出来了,当时的感受是我只是在记录着。”虽然还一直克制着,但小说中人物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话语越来越多了,《活着》就越来越多,“到《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我就完全放开了,随着人物走,让我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这种感觉非常地美妙,我当时发现人物是有生命的。”余华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第二阶段。虽然一直咬定作家与笔下的人物是两回事,但余华也承认童年的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活着》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他认为现在20多岁的小说家不会再这样写了。“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有着一生的影响,童年对世界的印象就像是一张白纸在复印机里一下复印下来一样,而我后来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在局部做一些修改。”在余华的文章中,干净、简洁是他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特点是怎么来的呢?余华的答案是:音乐。“我以前不愿意写长篇,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书,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一直认为太复杂。但有一次我听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我发现如此宏大、如此丰富的一部交响乐,采用的音乐却是如此地简单,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这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发现单纯是如此地有力量,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我就尝试着用这种风格来写,尽量把语言用得简单一些。”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朝着什么方向走,余华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写出来了才能知道。10个文学家的故事: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刘放园表兄鼓励冰心,说她能写,让她再写,同时还不断地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几种新出的杂志给她看。鲁迅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狂人日记》,给冰心很大的震动。这时她看课外书的兴味又突然浓厚起来,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也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她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着的浮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冰心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描写了两个家庭由于教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走上了两条生活的道路。小说写好后,很羞怯地寄给刘放园表兄。这篇小说,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她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稿子寄去后,她连询问的勇气都没有!但是,三天之后,居然登出了,小说在《晨报》上登出来了,并且是连载三天,署名为冰心女士。冰心打电话到报社,询问为何要在“冰心”后面加上“女士”;但木已成舟,不能更改。所以,后来,冰心往往也以“冰心女士”的笔名发表文章,出版着作。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创作,冰心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刘放园表兄又竭力地鼓励她再作。冰心抱着满腔的热情,白天上街宣传,募捐,开会;夜里就笔不停地挥写“问题小说”,每周都有新作品问世。冰心所写的“问题小说”,都是自己周围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斯人独憔悴》,写的是被顽固的父亲所禁锢,而不能参加学生运动的青年的苦恼;《秋雨秋风愁煞人》写的是一个有志于服务社会的女青年,中学一毕业,就被迫和一个富家子弟结了婚,过起“少奶奶”的生活,从而断送了她的一生;《庄鸿的姐姐》,写的是一个女孩子,因为当公务员的家长,每月只能从“穷困”的政府那里拿到半薪,又因为这个家庭重男轻女,她就被迫停学,抑郁致死。在这些小说里,给予他们的都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问题中的主人公,个个是消沉了下去,憔悴了下去,抑郁了下去,没有给他们以一线光明的希望!那时,冰心自己也想不出死中求生的办法。此后,谢婉莹这个名字被淡忘了,“冰心”却扬名于世。对冰心这个名字,坊间有“恨水不结冰”的传说,说的是民国时期着名小说家、《啼笑姻缘》的作者张恨水,他原名张心远,此人单恋女作家冰心,取笔名“恨水”,表达自己最终不能结冰之憾。10个文学家的故事: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10个文学家的故事:钱钟书是我国着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10个文学家的故事: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那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但他以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当时已很有名气。在他第一次走向讲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讲一节课的内容,被他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着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的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位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败,引得全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了!10个文学家的故事: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10个文学家的故事:英国着名的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虽然为他很贫穷,但是人们都很尊敬他。司各特为人正直,他的一个朋友看见他的生活很困难,就帮他办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于经营,不久就倒闭破产了。这使原本就很贫穷的作家又背对背上了六万美元的债务包袱。司各特的朋友们商量,要凑足够的钱帮助他还债。司各特拒绝了,说:“不,凭我自己这双手我能还清债务。我可以失去任何东西,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为了还清他的债务,他像拉板车的老黄牛一样努力工作,他的朋友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当时的很多家报纸都报道了他的企业倒闭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满了同情和遗憾。他把这些文章统统扔到火炉里,他的心里对自己说:“瓦尔特·司各特不需要要怜悯和同情,他有宝贵的信用和战胜生活的勇气。”在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干的活,经常一天跑几个单位,变换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有一次,他的一个债主看了司各特写的小说后,专程跑来对他说:“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讲信用,但是您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您应该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写作上,因此我决定免除您的债务,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钱就不用还了。”司各特说:“非常感谢您,但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帮助,我不能做没有信用的人。”这件事之后,他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睡得这样踏实和安稳。我的债主对我说,他觉得我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说可以免掉我的债务,但我不能接受。尽管我的前方是一条艰难而黑暗的路,但却使我感到光荣,为了保全我的信誉,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却死得光荣。”由于繁重的劳动,司各特曾经病倒过。在病中,他经常对自己说:“我欠别人的债还没还清呢,我一定要好起来,等我赚了钱,还了债,然后再光荣而安详的死。”这种信念使司各特很快从病中康复了过来。两年后他靠自己的劳动还清了债务。洪升:清代剧作家,代表作为传奇剧本《长生殿》。 孔尚任:清代剧作家,代表作为传奇剧本《桃花扇》。 蒲松龄: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该书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勾联而成。 曹雪芹、高鹗: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楼梦》。该书共一百二十回,又叫《石头记》、《金玉缘》。前八十回为清朝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多认为由高鹗续成。 纪昀:清代著名学者,即纪晓岚,代表作为《阅微草堂笔记》。李宝嘉:清末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该书共六十回。 吴沃尧:清末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该书共一百零八回。 刘鹗:清末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老残游记》。该书共二十回。 曾朴: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孽海花》。该书共三十回。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爱国作家,曾领导“复社”反宦官权贵,招募义兵抗清。所著《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体现了民主性的思想。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别号亭林,称亭林先生。清初思想家、学者、爱国作家。曾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和抗清起义。《复庵记》出自《亭林诗文集》。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号裕斋,宁都(江西)人,清初散文家。《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钞》。林嗣环,字起八,清初文人,官至海南副使,著有《铁厓文集》。他的《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诗自序》。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论文提倡“义法”即言之有物有序,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碑传等。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五十五回。彭端淑(1699~1779)字仪一,清代中叶文学家,知识广博,工诗能文。《为学》选自《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宁波)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一生潜心于学术,在经学、史学、文章诸方面均有成就,尤以经史学为最,为后期浙东学派代表人物,著有《鲒埼亭集》。《梅花岭记》选自《鲒埼亭集外编》。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辞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全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江苏)人,清中叶经学家、文学家,在经史、地理、音韵、训诂方面都有成就。论文《治平篇》选自《洪北江全集》,提出了人口繁衍与社会经济力量存在矛盾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论学说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创见。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已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三百一十五首绝句,总题为《已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著有《龚自珍全集》。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近代)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曾在上海行医、官候补知府,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京后,向俄军贱购太仓储粟赈济饥民,以私售仓粟罪徙戍新疆而死,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孙文(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广东省中山县人,我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著有《孙中山全集》,共十一卷,课文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吴趼人(1866~1910)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署我佛山人,清末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制台见洋人》节选自该书第五十三回。曾朴(1871~1934)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闽候(福州)人,是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与妻书》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6.五个文学家的故事

思想太丰富了马塞尔·埃梅(1902—1967年)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一名记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埃梅答道“我不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典的限制,作家选择决斗的武器乔治·库特林(1858—1929年),法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幽默作家。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作者想一鸣惊人“便写信给库特林,借三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向他提出决斗”但这一封信实在上不了桌面,甚至有许多字拼写错误。库特林很快给他写了回信”该由我来选择决斗武器,我要用‘正字法’来决斗,在接到这封信之前你就已经失败了,巧问巧答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将书稿投寄给一位出版商: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他知道有希望了”他的《悲惨世界》不久就出版了。笔杆贩子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写东西的,于是宪兵就在登记薄上写道“贩卖笔杆。给自己喝倒彩乔治·费多(1862—1921年)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滑稽,《马克西姆家的姑娘》一剧曾轰动一时。但在他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受能上能下观众的冷遇。

7.文学家的故事有哪些(100字以内)

必须站着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马克吐温说!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马克吐温说,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8.现代文学家的故事200字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唏唏”于是又捧起书攻读,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手上拿着一本书,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看到妙处就大叫,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他还不知笑他什么,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此时曹禺正在看书,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
46394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