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体:歌行体的名词解释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歌行体的名词解释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简单来说 就是 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歌行体的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出征时的记叙,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什么是歌行体古诗?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歌行体古诗的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其中唐代最长的歌行体诗歌为韦庄的《秦妇吟》,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出征时的记叙,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歌行“

4.乐府诗与歌行体如何区别?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

5.“歌行体”诗中的 行 是什么读音?

歌行体[xíng]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行”歌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代表作。歌“

6.歌行体的诗歌属于“排律诗”吗?

歌行体属于古体诗,排律属于格律诗,唐代以后,诗歌分两大类;古体诗和格律诗(今体诗、近体诗)。也叫古风,它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每首句数不拘,有五言(五古)、七言(七古)、杂言等形式。因为汉魏时有许多乐府诗,唐时有人仿效乐府诗的体式写过不少“乐府”诗和“古风”其实就是古体诗,汉乐府诗里有许多带,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这类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歌行体不属于排律诗,是唐代才定型的一种诗体。唐代以后律诗和绝句通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一定的格局。所以也叫格律诗。今体诗主要有两种。1、律诗。因格律严密。中间两联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7.歌行体诗有什么规定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诗歌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前中国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句字数必须相同,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近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近体诗,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楚辞体,骚体”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歌行,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
467909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