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怎么分:古诗如何分平仄?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古诗如何分平仄?

五言的平仄,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1)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白话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白话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白话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扩展资料:特定格式在五言“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2.平仄怎么分啊

即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在古代上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逐步形成阴平,上声,入声取消的格局。二、现代汉语中的平仄:1、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一、平仄的起源据陈寅恪的说法,四声是按印度三声说发展而来,沈约等用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四声,元竞等完成四声二元化,就诞生平仄。

3.平仄到底怎么分辨?

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上声也是仄声。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平仄目的: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4.怎么区分平仄,简单通俗点

区分平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仄,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上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声音高而平且长”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1、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2、四种声调,(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5.怎样快速区分平仄?

区分平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音。“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扩展资料:1、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2、四种声调:(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6.怎样区分平仄音?

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期间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诗所讲的。平仄“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在现代学习中“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扩展资料,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2. 用现在普通话念字。

7.中文中平仄怎么区分?

1、解释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指平直,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2、辨别原则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468275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