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什么意思?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埋骨何须桑梓地什么意思?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两句诗据说出自于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西乡隆盛”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传说西乡隆盛青年时写下这首立志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其实原诗为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锵东游题壁二首,西乡隆盛可能引用修改过“而数十年后毛泽东又作《七绝·改诗赠父亲》”《锵东游题壁二首》其一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其二男儿立志出乡关。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在日本山口县的月性遗品展示馆外有此诗的刻碑。为后人纪念月性而立,《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泽东的一首七绝。

2.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谁的诗?

这是出自毛泽东所作的《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该诗是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归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好男儿四海为家的意思,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3.“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

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起首两句直抒胸臆,叙述出作者心中立志走出家乡,不创造一番事业不还乡的抱负与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词句注释1.西乡隆盛: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维新三杰”如崔颢《黄鹤楼》诗句。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

4.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谁的诗?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两句诗据说出自于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西乡隆盛。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通称吉之助,号南洲。传说西乡隆盛青年时写下这首立志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其实原诗为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原题“锵东游题壁二首”,西乡隆盛可能引用修改过,而数十年后毛泽东又作《七绝·改诗赠父亲》,在中国广为人知。扩展资料:僧人月性原诗如下:《锵东游题壁二首》其一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其二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在日本山口县的月性遗品展示馆外有此诗的刻碑,为后人纪念月性而立。《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泽东的一首七绝,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乡隆盛,百度百科-锵东游题壁二首

5.“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出处。

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6.“埋骨何须桑梓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生无处不青山。

7.什么叫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为父母所栽种,对其必须表示敬意,后用其比喻家乡。青山应是泛指任何地方。字面意思是说。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无需埋骨故乡,此句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
470793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