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杠杆原理:阿基米德自己是怎样证明杠杆原理的 时间:2023-01-03 16:42:13 由诗词网小编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诗词网小编2023-01-03 16:42:13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阿基米德自己是怎样证明杠杆原理的2.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什么定律3.阿基米德杠杆原理表达式4.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过程5.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6.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是怎样产生的?7.我们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如图1.阿基米德自己是怎样证明杠杆原理的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知道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因此杠杆是不可能省功的。 据功能关系,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的转化。 譬如我们用杠杆把石头翘起,这与用手抬起石头没有什么两样。 假设在理想状况下,使用杠杆不做额外功。 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这也符合W=FS与能量守恒。2.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什么定律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理和浮力定理。浮力原理简述: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F=G(式中F为物体所受浮力,G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基本上就是杠杆: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阿基米德对于机械的研究源自于他在亚历山大城求学时期:经过思考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转而把水吸上来的工具,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3.阿基米德杠杆原理表达式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就是:4.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因此杠杆是不可能省功的。据功能关系,譬如我们用杠杆把石头翘起,这与用手抬起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假设在理想状况下,使用杠杆不做额外功。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5.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给我一个支点“这句话形容杠杆的作用之大。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和一个合适的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把地球(像地球一样质量物体)轻松搬动”二重物平衡时:通俗一点讲就是如果你和小伙伴玩跷跷板,假设你们重量一样。那么坐的越靠近中心支点的人就会被翘起来,用公式可表达为: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现在这句话被一些年轻人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只要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创造一个奇迹的意思,一、杠杆原理的定义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上述原理用公式表示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二、杠杆原理的起源与发展战国时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 · 经下》中说,权重不相若也;相衡“重相若,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便是说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也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它们将平衡。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 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6.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是怎样产生的?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7.我们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如图(1)∵GL1=FL2,6×1024kg×10N/kg×1m=600N×L,(2)地球移动距离h=1cm=0.01m,设s为人通过的路程,根据数学上学过的相似三角形,1m0.01m=1×1023ms,解得:s=1×1021m=1×1018km,∵v=st,∴t=sv=1×1018km100km/h=1×1016h≈1×1012年;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