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资料:关于地球的资料 时间:2023-01-06 00:08:56 由诗词网小编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诗词网小编2023-01-06 00:08:56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关于地球的资料2.有关于地球的资料3.有关于地球的资料4.有关地球的资料。5.关于地球的资料。6.有关地球的资料7.关于地球的资料30字8.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1.关于地球的资料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地球亦作“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地球年龄21世纪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再次进行了确认:认为地球产生要远远晚于太阳系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1.5亿年左右这远远晚于此前认为的30-4500万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太阳系年龄计算公式算出了太阳系产生的时间为55.68亿年前。而地球产生的年龄要比太阳系晚30亿年到45亿年左右,瑞士的科学家对此数据进行了修正,认为地球的产生要在太阳系形成的6200万年之后,科学家一般是通过同位元素铪182和钨182两种放射元素来计算地球和月球年龄的。铪182的衰变期为900万年衰变之后的同位素为钨182。而钨182则是地核的组成部分之一。2.有关于地球的资料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的结构:1、大气圈地球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万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2、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3、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3.有关于地球的资料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的基本参数。ap = 6356755.00 米平均半径:a = 6371001.00 米赤道重力加速度:秒2平均自转角速度;秒2平均密度;厘米3太阳与地球质量比;E = 332946.0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M+E) = 328900.5公转时间;秒表面温度;t = - 30 ~ +45表面大气压:p = 1013.250毫巴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地球各圈层结构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地壳厚度 80.465公里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岩石圈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软流圈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地幔圈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外核液体圈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 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 克/厘米。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见表。天体圆如弹丸“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在远古就已模糊地存在了。测量夏至的日影长度和北极的高度,折合现代的尺度就是纬度 一度长132.3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为7600千米。比现代的数值约大20%,这是地球尺度最早的估计( 埃及人的测量更早 一些,精确的地形测量只是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有可能,而地球形状的概念也逐渐明确。地球并非是很规则的正球体,它的表面可以用一个扁率不大的旋转椭球面来极好地逼近。扁率e为椭球长短轴之差与长轴之比。是表示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参量。经过多年的几何测量、天文测量以至人造地球卫星测量,它的数值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这个椭球面不是真正的地球表面,用来作为全球各地大地测量的共同标准,所以也叫做参考椭球面,按照 这个参考椭球面,子午圈上一平均度是111.1千米。赤道上一平均度是111.3千米,在参考椭球面上重力势能是相等的,所以在它上面各点的重力加速度是可以计算的。式中g0是海拔为零时的重力加速度:知道了地球形状、重力加速度和万有引力常数G=6.670×10-11牛顿·米2/千克2,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为 5.976×1027克。自转 由于地球转动的相对稳定性,人类生活历来都利用它作为计时的标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然而由于地球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地球的转动其实是很复杂的。地球自转的复杂性表现在自转轴方向的变化和自转速率即日长的变化,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自转轴在空间绕黄道轴缓慢旋进。造成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256〃的岁差,这是日、月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吸引的结果,其次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的位置变化。造成了地面各点的纬度变化。是大气和海水等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振幅约为0.15〃;是地球内部变化所引起的,叫做张德勒摆动,转速的变化造成日长的变化。长期变化是减速的。季节性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0.6毫秒,最大可使日长变化4毫秒;是地球内部变化的结果,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极复杂的,地表的各种形态主要不是外力造成的,它们来源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起因至少有以下几种设想,①地球的收缩或膨胀。许多地学家认为地球一直在冷却收缩:地面流出去的热量和地球内部因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生出的热量是同量级的。也有人提出地球在膨胀的论据,在地壳以下的某一定深度。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有一种倾向于均等的趋势。地面上的巨大高差为地下深部横向物质流动所调节,③板块大地构造假说——地球最上层约八、九十千米厚的岩石层是由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的潮汐运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在地磁场中,用统计平均或其他方法将短期变化消去后就得到所谓基本地磁场。用球谐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基本地磁场有99%以上来源于地下,而相当于一阶球谐函数部分约占80%,短期变化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变化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纳特;干扰变化有时是全球性的,基本磁场也不是完全固定的,磁场强度的图像每年向西漂移0.2°~0.3°,这就指出地磁场的产生可能是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结果。现在普遍认为地球核主要是铁镍组成的(还包含少量的轻元素)导电流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便产生电流。这种电磁流体的耦合产生一种自激发电机的作用,因而产生了地磁场。这是当前比较最为人接受的地磁场成因的假说。当岩浆在地磁场中降温而凝固成岩石时,便受到地磁场磁化而保留少许的永久磁性,大多数岩浆岩都带有磁性,其方向和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由相同时代的不同岩石标本可以确定成岩时地球磁极的位置。但由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标本所确定的地磁极位置却是不同的。磁化方向恰好和现代的地磁场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地球在形成之后,地磁场曾多次自己反向的结果。按照自激发电机地磁场成因假说,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可以感应地下电流,而地下电流又引起地面的感应磁场。地下电流同地下物质的电导率有关,因而可由此估计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现在所能取得的一致意见是电导率随深度而增加,在60~100千米深度附近增加很快。电导率又有明显的变化,此处相当于地幔中的过渡层(又叫C层)。温度和能源 地面从太阳接受的辐射能量每年约有10焦耳,但绝大部分又向空间辐射回去,只有极小一部分穿入地下很浅的地方。浅层的地下温度梯度约为每增加30米,由温度梯度和岩石的热导率可以计算热流。全球平均值约为6.27 微焦耳/厘米秒,由地面流出的总热能约为10.032×1020焦耳/年。地球内部的一部分能源来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铀 、钍、钾。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近年来总在不断地修正,有人估计地球现在每年由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所释放的能量约为9.614×1020焦耳,与地面热流很相近,另一种能源是地球形成时的引力势能,假定地球是由太阳系中的弥漫物质积聚而成的。这部分能量估计有25×1032焦耳,但在积聚过程中有一大部分能量消失在地球以外的空间,由于地球的绝热压缩而积蓄为地球物质的弹性能。假设地球形成时最初是相当均匀的,以后才演变成为现在的层状结构,这样就会释放出一部分引力势能,这将导致地球的加温。地球是越转越慢的。地球自形成以来,旋转能的消失估计大约有1.5×1031焦耳,还有火山喷发和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面附近的温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几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处的传热机制是极其复杂的。4.有关地球的资料。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扩展资料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5.关于地球的资料。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这一类比单位让人更加摸不着头绪)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扩展资料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6.有关地球的资料关于地球的冷知识。7.关于地球的资料30字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8.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原始的海洋形成了。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扩展资料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