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古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是哪句?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古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是哪句?

不是所有古诗都有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这是在律诗中才有的。律诗通常每首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颔联是第三,四句颈联是第五,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首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颔联)三山半落青天外,(颈联)总为浮云能蔽日,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的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

如何区分首联 颔联 颈联和尾联?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则为排律。律诗中,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颔联,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每联的上句称”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 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啥意思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颔联“颈联,第四联(第7“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风烟望五津”--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译文,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四海之内不觉遥远,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五律显得简短“朴直,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字数上,绝句共四句,律诗共八句。

古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指第几句?

颔联:颈联:律诗中的第五、六句。尾联:律诗中的最后两句。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什么意思?

首联:律诗中的第一、二句。颔联:律诗中的第三、四句。颈联:律诗中的第五、六句。尾联:律诗中的最后两句。

七言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是指七言律诗中的第一联(一、二对句)。3、颈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四联(七、八对句)。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扩展资料七言律诗格律:每句七字,颔联“颈联,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

诗句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各有什么作用

一首律诗,共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最后两句为“在每一联中,前一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称之为仄平脚,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绝则是每行七个字。五律是每行五个字。一共八行,五绝是每行五个字。五、七代表每行的字数,律代表一共八行。绝代表一共四行。

七律长征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分别是哪些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创作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90832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