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淮南城市发展规划,淮南城市规划高清图最新消息

时间:
王华老师
分享

王华老师

未来淮南城市发展规划,淮南城市规划高清图最新消息

1.淮南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远景至2050年。

2.规划范围分为始于、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①市域城镇化体系的范围

为淮南市行政范围,包括6区1县,分为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试验区和凤台县,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

②依据《中化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规法》,确定淮南市属五区为城市规划区,包括潘集区、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山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内,要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要求。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法》,在开展城市总规划时要确定中心城区增长边界,淮南市中心城区由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的城区组成,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为北临淮河、南至规划南环快速路、西至瓦蚌湖东岸、东至高塘湖,总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具体规划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皖北及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加快合淮同城步伐,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承接长三角经济转移,加强与蚌埠的交通联系与产业合作,增强淮南产业、金融、文化教育以及科技服务等功能的实力,建设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坚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抓住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三大基地(煤电化)建设,围绕”三大基地“的建设带动经济和城市发展,协调区域城镇布局,围绕“三大基地”加强淮南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促进城市向东、向南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镇、矿区、城乡的协调发展,加强市域内各城镇的联系与协作,形成城镇与乡村相互联系的协调发展格局。

市域人口与用地规模

①城市总人口

2020年淮南市常驻人口达到290万人。

②城镇化人口

2020年淮南城镇人口达到249万人。

③城市化发展水平

2020年淮南市城镇化水平达到85%-86%

④城乡用地规模

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2793.54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7788.48公顷,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5005.06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4.94%和35.06%。

城镇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以高速公路和市城主干公路为依托,构建“一主要两副四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一主”:指始于内的中心城市,即淮南中心城区,主要承担区域性服务功能,辐射市域周边区域。“两副”指市域内2个副中心城市,即潘集区驻地,凤台县、市区县城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四区”指的是在全市形成四大城镇协调发展片区,即南部城市协调发展区,潘集至芦集城镇化发展区、凤台至桂集城镇协调发展区和毛集至新集城镇协调发展区。

南部城市协调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以及周边的曹庵镇、上窑镇、高皇镇、平圩镇和杨公镇,中心城区周边的建制镇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建设中心城区到各建制镇的城郊公共交通体系,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潘集—芦集城镇协调发展区,以潘集驻地为中心,依托淮潘公路,东联古沟乡,西接芦集镇,并串联“三大基地”,建设城镇协调发展区、积极促进潘集区中部沿泥河采煤沉陷区的居民向潘集区驻地、芦集镇转移、并加强与泥河镇以北地区的交通联系

凤台—规集城镇协调发展区,以凤台县城为中心,依托308省道和加强与桂集的联系建设城镇化协调发展区、完善凤台县和桂集矿区配套服务功能和支农功能。引导西淝河两侧采煤沉陷区居民向区内转移。

毛集—新集城镇协调发展区,以毛集镇为中心、依托102省道和夏集岳张公路,联系新集镇、岳张集建设城镇协调发展区。

新区的规划建设为淮南市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4小滨河滨湖新区即山南新区(50平方公里)、滨淮河新区(12.8平方公里)、滨高塘湖新区(23平方公里)、滨瓦蚌湖新区(17平方公里)、山南新区是集中了行政、会展、文化、体育、居住、商业和商务等重要取能的核心区,核心区内的政务中心、中央公园、奥体中心、国投新集总部、创新园等项目的高品质规划建设为山南新区增添本色。滨高塘湖新区是商务办公、宜居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滨瓦蚌湖新区将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合淮同城化“蓝色生态经济带”上的核心节点,全国知名的田园休闲度假胜地。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

目前淮南正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工业强市、宜居产业布局规划,淮南市将“T”型工业带作为承载工业园区的主体空间,并相继规划建设了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工业园、凤台开发区。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四个省集开发区以及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在实现“四区多园”优化升级的基础上,统筹布局、合理分工、努力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亿吨煤炭基地,千万千瓦火电基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这“三大基地”的规划建设也将近一步推动淮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①第一产业:在淮河以北地区、稳定凤台、潘集、毛集等粮食产量;在淮河以南地区、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扩大素菜、水产、水果、苗木的种植面积、在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前提下,在焦岗湖、采煤沉陷湖等水鱼发展淡水养殖业;以乡镇为区域采用农业合作组织方式发展规模化的家禽、家畜饲养业,积极促进高塘湖和瓦蚌湖周边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②第二产业:按照“北重(煤炭、电力、煤化工业产业)南轻(高新技术产业区)、东新(现代制造业)南传(传统制造业)”的原则安排工业、在淮河以北地区、建设“三大基地”,统筹协调淮河干流和支流的水源保护区,合理布局煤炭开采与采选(包括煤炭深加工)、电力工业、煤炭化工等产业;工业发展应考虑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减排要求、严格控制发展造纸、陶瓷、印染等高污染类产业;在中心城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制造、纺织工业、电气机械、食品加工制造业、新材料类和环保产品制造等,分期有序的将旧城区的传统工业门类归并和集中,建设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山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台一八公山产业走廊以及淮南工业园区等四个转型产业基地,作为未来淮南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③第三产业:结合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启动,建设商业中心区块,加强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促进商贸流通发展、完善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启动山南新区的片区商业中心建设;依托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完善现有教育资源,山南新区建设高教园区;依托“三山三水”积极培育旅游业、建设八公山旅游经济圈,加强中心城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促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改善民生;引导毛集镇、上窑镇、草庵镇、朱马店镇等重点小城镇的商贸发展。

中心城区规划

城市性质与规模

淮南市的城市性质是安徽北部的中心城市、国家能源基地、2020年淮南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65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65万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人控制。

空间布局

①用地发展方向

淮南市中心城区主要向南发展,在舜耕山以南形成新城区、其它次要发展方向为:东部城区向东发展,西部城区向东南方向发展。

②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东进、南扩、西调、北联”

东进:扩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形成新型工业和物流产业基地

南扩:配合“合淮同城化”战略,在舜耕山以南建设山南新城区

西调:优化西部城区城市用地布局、疏解旧城人口、对停产、破产企业用地实施”退二进三“,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产业。

北联:加强中心城区与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新建多座跨河大桥、增加交通通道、提高道路等级,带动潘集区和凤台县的城镇发展。

③空间结构

构筑”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山水园林城市结构,“三城”之间保留生态隔离带,以城市快速通道相互联系,“三山”分别为:西部的八公山、中部的舜耕山和东部的上窑山,“三水”分别为:北部的淮河、西部的瓦蚌湖和东部的高塘湖。“三城”分别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山南新区三个城市组团。

④功能结构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为“三组团、多中心”结构,即东部城区组团、西部城区组团和山南新区组团,东部城区组团为全市的商贸中心;西部城区组团为全市的旅游服务中心;山南新区组团为全市的行政办公、文化、科研教育、体育中心

相关热搜

887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