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赣州GDP增长约217倍 时间:2019-05-18 18:43:11 由王新老师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王新老师2019-05-18 18:43:11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记者日前从赣州市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全市GDP从1978年的11.5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524.01亿元,增长216.77倍,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和赣州特色的欠发达革命老区发展之路,确立了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的实践路径,明确了“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让赣南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着力强产业促升级、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优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谱写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市GDP仅11.59亿元,之后连续鱼跃龙门:1994年突破100亿元,1997年突破200亿元,2010年突破1000亿元,2016年突破2000亿元,2017年达2524.01亿元。从1978年到2010年,我市GDP达到1000亿元,用了32年;从2010年到2016年,我市GDP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了6年。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2019年我市GDP将超3000亿元,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3年的时间新增1000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在改变赣南红土地面貌、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7年,全市施工项目达27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32个,最大项目投资达298亿元),项目数是1979年的17.4倍;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2501.48亿元,是1978年6000万元的4169倍,也就是说,2017年平均每天实现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97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1.4倍。从1979年到1998年20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92.91亿元,而2017年仅赣州经开区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321.34亿元。40年来,我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新技术加速成长,新产业加速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据了解,我市第一件发明专利授权诞生于1991年,到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总量已达1251件,具备较强实力的研发机构和平台达156个。如今,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稀土和钨产业正从初级加工、资源简单利用向新材料及应用转变,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3。家具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从无到有,孚能科技动力电池多项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出货量稳居全国前列。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青峰药业先后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设备、电子信息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和软件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集群。40年来,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产品从供给稀缺走向相对丰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63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1112.14亿元,年均增长17.72%,三次产业结构比从61.1∶24.8∶14.1优化为13.7∶42.3∶44,第三产业比重较1978年增加了29.9个百分点,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新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如,区块链票链全国监控运营管理中心落户赣州,我市发布上线全国首单区块链票链业务,正式启动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票链产品实行“T+0”融资模式,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首选。再如,我市在全国首创货运行业“滴滴模式”物流交易平台以及全国首个打通物流交易结算闭环的物流平台——赣州智慧物流平台吉集号,注册司机用户已达32.7万,注册企业用户已达8340家,为企业户均降低物流成本21.3%。40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飞跃发展,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交通、能源项目相继获批建设,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交通方面,铁路从无到有,总营运里程达555公里。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实现铁路零的突破,2015年赣瑞龙铁路通车实现动车运营零的突破。昌赣客专计划2019年底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变赣南老区无高铁的历史。“一主多辅”机场布局加快形成,即将从4C级改扩建为4D级的赣州黄金机场,开辟了通往全国25个城市的“空中快捷通道”。瑞金机场开工建设,宁都、安远等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同时,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县县通国道、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达3.11万公里。能源方面,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口径发电装机规模、发电量已分别达380万千瓦、96亿千瓦时,分别较1978年增长30.7倍、19.4倍。电网规模从1978年的2座110千伏变电站、2条110千伏线路,发展到目前的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1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64条,在全省率先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县县110千伏多电源供电。40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突出问题加快解决,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生态屏障日益巩固,生态保护机制更加健全,走出了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至今,共完成造林绿化、长(珠)防林等工程建设26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43.83%提高至并稳定在76.32%,稳居全省首位。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由6个增加至101个,排全省第一。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建成2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城镇垃圾处理厂。累计治理废弃稀土矿山90.54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3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比1978年减少45.04%。关闭和搬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500多家,拒绝“三高”项目3100多个。赣州先后获评“绿色生态城市特别保护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城市。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终极目的。市委、市政府秉持这一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为百姓铺筑“幸福路”。40年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不断扩大,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至2017年的29567元、9717元。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道路建设、低电压治理等突出民生问题得以加速解决。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瑞金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南康、寻乌、安远、石城、上犹、会昌等6县(区)基本达到脱贫摘帽条件,预计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2%左右。今天的赣州,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全市上下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感恩奋进,创新向前,朝着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迈出愈加坚实的步伐。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