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科怎么办?如何应对偏科 时间:2019-05-19 16:38:43 由王新老师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王新老师2019-05-19 16:38:43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一、什么是偏科期末考试刚结束,惴惴不安的心终于稳定了下来。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纸成绩单,让回到家的孩子们受到了不同方式的“欢迎”。成绩好的孩子,不骄不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面临的可能是父母的“洗礼”。不过除了孩子之间相互的对比,孩子的个人的成绩也有高有低,最让家长担心的就是“偏科”。偏科的学生大都有过“强势学科北大清华,一门偏科北大青鸟”的体验,看到优势科目,还能沾沾自喜;一说起短板学科,无奈又无力。家长和孩子在面对弱势学科的时候又形成了一个默契,考不好是必然,是情有可原,这样的默契,俨然成为了孩子的“免死金牌”。二、 产生偏科的原因那“偏科”到底是什么呢?从源头上看,出现偏科是伴随着“分科”而来,根据学科的性质分成“文科”和“理科”两类,文科重记忆,理科重逻辑。而北京从2017年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意味着“偏科”即将变成伪命题。在偏科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且不无道理。有老师说偏科是兴趣不够;有家长说偏科是不够努力;有学生认为偏科是性别差异,女生天生理科差,男生天生文科不好。到底偏科问题谁来“背锅”。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的能力是具有倾向性的。而且越是成就卓越的人,能力的倾向性就越明显。有的人逻辑思维能力突出,有的人空间思维敏捷,有的人语言感知能力强,另一些人则可能有很强的乐感节奏能力……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因此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之后增加了存在智能,共九种: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偏科是由一定“基因”因素所决定的。基于以上的理论,我们是否只能接受偏科是天生的呢?盖瑞·麦克赫森专门作了一项测试,随机挑选了157名儿童,提问“这个新乐器,你觉得自己会弹多久呢?”根据孩子回答的期限,将测试者分成短期承诺、中期承诺、长期承诺三类,分析这些孩子的音乐成长历程。分析结果表明:进步不取决于任何可衡量的天赋或性格,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念头却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孩子甚至在学习开始之前就打定了主意,这决定了进步的快慢。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那组孩子表现得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好4倍。而给出长期承诺的孩子再加上充分的练习,他们的技能早已出神入化。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说道,“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想成为音乐家。他们的理想源自某个清晰地信号,源自他们的亲人、家庭、老师身上的某些东西,源自他们在短短几年的生命中看到的一系列景象,遇到的各色人等。那个信号触动了几乎无意识的反应,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他们的激情被点燃了,而且即将创造所有的奇迹。如果说一定要说有天才存在的话,那就在于让自身的激情被点燃,并维持激情之火熊熊燃烧的能力。”或许我们可以大方地承认偏科是天生的,可在唯物主义论前提下,仍能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的自我认同具有强大的暗示力量,一旦认定了“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愈发肯定这样的想法,从而陷入不断的“自我论证——否定自己”的循环之中。因此在“偏科”问题上避免贴上“我不行”的标签。三、 如何应对偏科无论是文科成绩好,还是理科占优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智力发展的偏重点不同导致的。花同样多的时间练习,在优势科目上获得的提升一开始会快些、多些,甚至省力些。但是中高考既要看优势,也不能忽略短板。假如你的语文特别好,拿到好成绩,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你可能就会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语文。而数学不那么精通,老师也不太关注你,不容易出成绩,你会愿意去花更多时间在这方面吗?对于这样的情况,语文已经做得很好了,要再提高,就是很轻松的事情。可后期语文达到了成绩的天花板,要想再提高只能更难。而数学尽管弱,欠缺的可能是基础部分,本来提升空间大。当还没熟悉套路之前,觉得数学好难,今天不愿意尝试,明天也不愿意练习,可是数学的困难不会因为你的听之任之而减少,反倒问题堆积只会越来越难,此后就越发没有办法弥补,最终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看懂了“偏科”的物质基础(基因)与意识(信念)层面问题,攻克“偏科”只剩下行动。想要偏科不“偏”,需要做到以下:1.分析弱势科目的优点2.把握基础知识是要点3.有效的练习是重点——Just do it.结语:学科之间没有优劣,学习政史地,增加阅读文学的经典,培养人文精神;学习物化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