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全部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野史秘闻 未解之谜 探索发现 社会百态

最新文章

  • 可以酿酒的粮食介绍
    可以酿酒的粮食介绍

    古代能用来酿酒的粮食种类其实并不多,但到了现代酿酒用的粮食就变得多种多样了,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哪些酿酒的粮食有哪些了,大家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下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来酿酒的粮食到底有哪些吧!酿酒文化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2022-01-20
  • 葡萄酒的起源地介绍
    葡萄酒的起源地介绍

    大家可能喝过了许多葡萄酒,但你知道葡萄酒的起源地在哪里吗?很多人以为葡萄酒的起源地是法国或者意大利,其实都不是。欧洲葡萄酒,即“欧亚葡萄(Vitis Vinifera)”,其实起源于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葡萄酒的起...

    葡萄酒 2022-01-20
  • 神龙政变时是怎么逼宫的
    神龙政变时是怎么逼宫的

    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

    武则天 2022-01-20
  • 神龙政变起兵过程怎么样
    神龙政变起兵过程怎么样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神都紫微城北门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

    武则天 2022-01-20
  •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

    武则天 2022-01-20
  • 神龙政变的背景是什么
    神龙政变的背景是什么

    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

    武则天 2022-01-20
  • 史书上关于神龙政变的记载为什么很少
    史书上关于神龙政变的记载为什么很少

    武则天花了50年的时间让权力竞技场接受了一个女人,成为最高统治者。当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朝为周朝时,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包括青春年华和三个子女(两子一女)的性命在内的惨重代价。谁料,登基仅仅是一...

    武则天 2022-01-20
  • 米兰敕令的影响
    米兰敕令的影响

    君士坦丁放开对基督教的限制绝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但是他制订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他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能够豁免赋税和徭役,信奉基督教还成了晋升国...

    2022-01-20
  • 米兰敕令名词解释
    米兰敕令名词解释

    米兰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译作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

    2022-01-20
  • 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国家
    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国家

    在整个二战中,同盟国的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英国的诺曼底登陆,还有苏联攻陷柏林,美国的太平洋战争,都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役,都对二战取得胜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真的要分个先后顺序的...

  • 二战最惨国家
    二战最惨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一场噩梦,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中,全世界60多个国家被直接卷入战争,数千万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因战争而死亡。在所有的参战国家中,又以苏联、中国损失人口最多,分别死亡2300万人和1800万人,而受伤、残疾的数字更...

  • 二战东线战场的惨烈状况
    二战东线战场的惨烈状况

    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简直是人间炼狱,由于苏德双方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意识的不同,再加上历史上不断堆积的仇恨,双方的愤怒值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苏军吊死两名德军俘虏,德军就会反过来烧死三名苏军战俘加以回敬。随着双方战时的不断发酵,这种仇恨最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