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随笔分享(四篇)

时间:
三水老师
分享

三水老师

(一):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换位思考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一一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二):

孩子,我要你学会尊重!

案例:

那天,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哭的满脸通红,跑到我这告状:某某同学掀他四个巴掌!当时一听,表示震惊!掀他的那个孩子在我面前表现一向很好,虽长的人高马大,却很是可爱,还品学兼优。更为震惊的是眼前的这个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人才。这两个人,怎样会发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按捺心中的怒火,找来当事人。平日里温柔的小男生此刻异常淡定!应对我的和颜悦色不言不语。我想该是气到了极致吧?!

被打的男生显得躁动不安,连哭带嚎:我就说他考英语的时候,抄书了啊!他就打我!!!我目问,他没有否定,也不说话,我再追问的时候,他再勉强说:是!但我没有作弊!那个被打的男生最终承认:他也没亲眼所见,听别人说的。

那么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对这个被打的男生进行了几语句语重心长的点拔:对于一个一度品学兼优的人来说,你说他抄袭,这对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况且你还是道听途说,他打你是给你一个教训,人不能够口无遮拦。有时候语言的伤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脸,而他伤的是心!这一点你懂吗?

好像我是默许了那个甩人耳光的同学,身边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个个七嘴八舌都说某某该打,他就是不会说话,他说话就是让人生气,想抽他。

然后,我对这个仍然不言不语的孩子说:你的怒火老师能够理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得学会尊重别人,想想你的老师,你的家长,有没有哪个人因为生气给过你耳光?打的是脸,伤的其实也是心啊!

在这场是非中,他们俩个都有错,错在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因而言行举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别人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俩个互相道了歉,算是结束这场风波了!

第二天,他们俩个又在一齐开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书已有不少年头,习惯了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只要不是罪大恶及,无法无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宽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个不太厉害的班主任,很少与孩子生气,也能够说这些年的生活,我已经学会不再生气了。

英语老师说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道理!有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泪水与汗水呢?成长不都是在一次次泪水的洗礼下才变的越发茁壮的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没有人会能感同身受!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也许会被几个巴掌觉醒,会懂得说是一种潜力,而不说才是一种智慧,不道听途说该是一种原则!那个打人的孩子,看着平日里灿烂阳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来,最终也会明白:巴掌的伤害不亚于一颗子弹。

懂得尊重,就应是青春期里孩子教育的第一课!

走向青春期里的孩子,容易燥动。德国的专家说:你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教育静下来,你就成功了!应对一群燥动的孩子,我们为师者该做的,我想不就应是煽风点火,不就应是火上浇油,若能似春风,温柔吹过耳畔,化作几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几滴成长的养液,也许我们就真的能看到满园花开的温馨,我想:这也就应属于尊重的范畴吧?

(三):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主角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潜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应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此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理解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潜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资料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够“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潜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资料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潜力。可见预习时应个性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透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比较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资料,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资料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潜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

(四):

语文下册第单元《关爱》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读写课文时,全班同

学几乎都围绕小鱼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谢来读写。但在我得引导下,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资料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能够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透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相关热搜

7163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