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总结:求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提纲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求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提纲

lili16899168高一数学知识总结必修一一、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a,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5}(2)集合的表示方法: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1)列举法:{a,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2}3)语言描述法:{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关系—子集注意:

2.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摘要答题技巧现在数学这个科目也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孩子们都不喜欢这个科目,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会做这些题,老师在上数学课我相信数学你们应该都知道吧,不管是学习上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处处都是要用到的,现在我就来教你们一些数学的技巧.选择题1、排除:排除方法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知识你就知道你肯定不选择这一项,因此只剩下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获得正确的选项,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度.注意去除这种方式还是一种解答这种大麻烦的好方式,也是解决选择问题的常用方法.2、特殊值法:择选出来这种独特的方式还有知道他们,耳膜的内容关键都是要进行测量.在你使用这种方式答题的时候,你还是要看看这些方式都是有很多的要求会符合,你可以好好计算.3、通过推测和测量,可以得到直接观测或结果: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探索高考题中问题的规律性.这类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是采用不完整的归类方式,通过实验、猜测、试错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填空题1、直接法:根据杆所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正确的答案.2、图形方法:根据问题的主干提供信息,得到正确的答案.首先,知道题干的需求来填写内容,

3.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数学重点有什么?高中数学重点内容还有很多.这些重点都是保持多年来的经验,他们分析过高考数学的题型,高中数学重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高中数学知识一、函数和导数,函数可以说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关键.在高中数学当中,每一个.板块都需要函数的引导.这是高中数学的一根纽带.在高考数学中,函数这些内容方只在30分左右,还有图像的变化.考察的内容,关键是以填空的形式,有的还有在解答题需要让你画一些图像来正确解答.二、数列,数列也是高中的重点内容.其实数列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经历过,只不过数列在高中这个阶段也是重要的一个版块儿.他可以让你算出钱一个数列的数值都是多少?等差数列,往里边套就好.三、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也是高中数学重点内容.三角函数的考查一般就是在诱导公式还有俩差公式或者就是证明求解.还有图像的分析会让你.算出图像平移的变化,单调区间周期性.最后一个对函数的考查就是用实际例题几何的综合.四、几何函数综合,这种综合题也是高考比较常见的题型,也就是考察一些线性的规划,圆柱都是考察的重点.还会让你算一些面积,

4.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原发布者:lili16899168高一数学知识总结必修一一、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

5.谁能给我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 集合(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2.函数值域的求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⑨导数法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①首先将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5.函数的奇偶性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⑷奇函数 在原点有定义;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6.函数的单调性⑴单调性的定义;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见2 (2));④图像法;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7.函数的周期性(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2)三角函数的周期①。⑶函数周期的判定①定义法(试值) ②图像法 ③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⑷与周期有关的结论① 或 的周期为;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⑴幂函数;⑵指数函数;⑶对数函数:⑷正弦函数;⑸余弦函数:⑺一元二次函数:⑻其它常用函数;1 正比例函数:②反比例函数;⑴解析式: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⑶二次函数问题解决方法:①数形结合,10.函数图象:⑴图象作法。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⑵图象变换:(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ⅲ“ⅳ”5 翻转变换;a+x)=f(b-x) (x∈R) y=f(x)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特别地:f(a+x)=f(a-x) (x∈R) 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⑤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12.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13.导数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⑸导数的应用:①利用导数求切线: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该点的切线?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ⅲ列表得极值。④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ⅰ求的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ⅲ得最值。14.(理科)定积分 ⑴定积分的定义:⑵定积分的性质:⑶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⑷定积分的应用:①求曲边梯形的面积:3 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③求变力做功: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弧度。弧度 ⑵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2.三角函数定义,角 中边上任意一点 为: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⑵ 对称轴:对称中心“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9.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⑵余弦定理:几个公式。⑴三角形面积公式:⑵内切圆半径r=:外接圆直径2R= 11.已知 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1.三视图与直观图;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S=S侧+2S底。S侧=:S=S侧+S底:⑶台体: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求角)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直线;2 构造三角形。补成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4 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转化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先求斜线上的点到平面距离h。与斜线段长度作比: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⑶二面角的求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作出平面角,②三垂线法:由一个半面内一点作(或找)到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面积射影公式: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注。对于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作出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转化为两个班平面法向量的夹角;5.求距离:(步骤-------Ⅰ,找或作垂线段,Ⅱ;求距离)⑴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所成的角相等,记为,⑷长方体的性质①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②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有cos2 +cos2 +cos2 =2;⑸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则正四面体的:③相邻两面所成角余弦值: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1.直线方程⑴点斜式;⑸一般式;(A:B不全为0);(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 2.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列约束条件;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直线系5.几个公式⑴设A(x1,y1)、B(x2。y2)、C(x3:⊿ABC的重心G:⑵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⑶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6.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⑵一般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 A=C≠0且B=0且D2+E2-4AF>;7.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⑶圆系法:8.圆系:当 时表示两圆交线:9.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① 点在圆上:② 点在圆内;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① 相切: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距。表示两圆半径:10.与圆有关的结论;⑴过圆x2+y2=r2上的点M(x0;x0x+y0y=r2:过圆(x-a)2+(y-b)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⑵以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x-x1)(x-x2)+(y-y1)(y-y2)=0。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1.定义:⑴椭圆,⑶抛物线;略2.结论 ⑴焦半径,(e为离心率);+,⑵弦长公式;(Ⅰ)焦点弦长;=x1+x2+p=:(Ⅱ)通径(最短弦);①椭圆、双曲线“②抛物线”2p“⑶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同时大于0时表示椭圆;时表示双曲线):⑷椭圆中的结论:①内接矩形最大面积;2ab:Q为椭圆上任意两点:③椭圆焦点三角形;④当点 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 最大:⑸双曲线中的结论;0)的渐近线;≠0);③双曲线焦点三角形;.P是双曲线 - =1(a>0;b>0)的左(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则△PF1F2的内切圆的圆心横坐标为;④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 渐近线为 渐近线互相垂直,1)、B(x2,②作差得;③解决问题。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2)直接法(列等式);(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5)参数法;(6)交轨法。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⑴设a=(x1,y1),b=(x2,b=0 x1x2+y1y2=0 .⑵a•b=|a||b|cos<=x2+y1y2;①|a|cos<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b的几何意义: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⑶cos<a,=;⑷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B三点共线;附:(理科)P,A,B,C四点共面。第八部分 数列1.定义:⑵等比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前n项和 性质 ①an=am+ (n-m)d,①an=amqn-m;②m+n=p+q时am+an=ap+aq ②m+n=p+q时aman=apaq ③ 成AP ③ 成GP ④ 成AP,等差数列特有性质:1 项数为2n时:S2n=n(an+an+1)=n(a1+a2n);S2n-1=(2n-1);⑴分析法;⑵定义法(利用AP;GP的定义)。⑶公式法:⑸构造法( 型);(6)迭代法:⑺间接法(例如;⑼待定系数法;⑽(理科)数学归纳法:注;要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是分段形式。4.前 项和的求法:⑴拆、并、裂项法,⑵倒序相加法,⑶错位相减法。5.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的求法: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九部分 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2.绝对值不等式:3.不等式的性质:⑸:4.不等式等证明(主要)方法;⑴比较法;作差或作比;⑶分析法;第十部分 复数1.概念;⑴z=a+bi∈R b=0 (a;b∈R) z= z2≥0。⑵z=a+bi是虚数 b≠0(a:b∈R):⑶z=a+bi是纯虚数 a=0且b≠0(a;⑷a+bi=c+di a=c且c=d(a: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b;c,d∈R),⑵ z1.z2 = (a+bi)•:(c+di)=(ac-bd)+ (ad+bc)i,3.几个重要的结论,T=4:(6) 以3为周期;=0;(7);4.运算律:6.模的性质,⑴;⑷:第十一部分 概率1.事件的关系: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⑵事件A与事件B相等: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⑶并(和)事件;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⑸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事件A与互斥:(6)对立事件,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随机数法。⑵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其时个体编号;④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⑶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⑴样本平均数;⑵样本方差;⑶样本标准差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4.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⑴总偏差平方和:⑸相关指数: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则回归效果越好;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说明两个分类变量。第十四部分 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1. 四种命题,⑷逆否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2.充要条件的判断:(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则A是B的充要条件,命题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⑴全称量词-------:全称命题p的否定 p,⑵存在量词--------;特称命题p的否定 p“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⑵演绎推理: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第十六部分 理科选修部分1.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⑴排列数公式:=n(n-1)(n-2)…(n-m+1)= (m≤n,m、n∈N*),当m=n时为全排列 =n(n-1)(n-2)…3.2.1=n!⑵组合数公式;(m≤n):⑶组合数性质,⑷二项式定理;②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⑸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 和 +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③ (6)求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或奇(偶)数项系数和时;注意运用赋值法,2. 概率与统计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i≥0。i=1:p1+p2+…=1,②离散型随机变量,DX=:方差;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称分布列 X 0 1 … m P … 为超几何分布列,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⑤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若X~B(n,p)。⑵条件概率,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②P(B∪C|A)=P(B|A)+P(C|A)。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

6.谁能帮我总结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

2009年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个第二章 函数 1、求 的反函数:解出,互换,2、对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③、底的对数等于1,④、积的对数:商的对数,幂的对数:第三章 数列1、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公差是:1. (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4)、等差中项:是 与 的等差中项,a-d,a;a+d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首项是:公比是 )(3)、前n项和:(4)、等比中项,等比中项有两个)第四章 三角函数1、弧度制:( 是角的弧度数)2、三角函数 (1)、定义: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的角度 的弧度 — —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正切一三为正公式二;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9、三角函数:函数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递增区间递减区间[-1:1] 偶函数 函数定义域值域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图象[-A:A]A 五点法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正弦定理:(3)、余弦定理:第五章、平面向量 1、坐标运算:设:则 数与向量的积:λ:数量积,(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则 .(终点减起点):(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注意: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设P(x,y),P2(x2;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中点坐标公式 第六章,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b>:或 一正、二定、三相等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0: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 率,直线上两点,则斜率为 2、直线方程,(1)、点斜式,(3)、一般式,(A、B不同时为0) 斜率,轴截距为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时:垂直;(2)、到角范围,到角公式;都存在;夹角范围:夹角公式,都存在;(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半径为 (2)圆的一般方程 (配方;表示一个以 为圆心:圆锥曲线 1、椭圆标准方程:准线方程,参数方程:2、双曲线标准方程,离心率的范围:准线方程;渐近线方程用 求得:等轴双曲线离心率 3、抛物线: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离心率: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 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2、两点的球面距离求法,球心角的弧度数乘以球半径:3、球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4、柱体:锥体:锥体截面积比,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1、排列:(1)、排列数公式,∈N*,=1(3)、全排列,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2、组合:(1)、组合数公式,= = = (:∈。N*,(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第r +1项):各二项式系数和;Cn0+Cn1+Cn2+ Cn3+ Cn4+…+Cnr+…+Cnn=2n (表示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2+Cn4+ Cn6+…=Cn1+Cn3+Cn5+ Cn7+…=2n -1第十一章。0≤P(A) ≤1(必然事件:P(A)=1:P(A)=0)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A:P(A+B)=P(A)+P(B),A、B对立:

7.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我说句实话吧你可以从书店买一本小个儿的那种总结类的书没多少钱 而且方便拿着你可以放在兜里有空就拿出来看看上面的挺全的。
339303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