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改革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大力发展

时间:
才子老师
分享

才子老师

新的政策大力发行,必然会带来新的面貌和气象。而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多来,形成141项创新政策举措、13个创新典型案例、34项制度创新成果——去年10月31日,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营;今年3月,两江新区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今年10月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正式成立……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重庆自贸试验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四自一简”海关监管创新、“创新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等经验案例,被国家推广。市商务委介绍,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122项,29项正积极推进。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被列为重庆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在渝企业就近进行国际商事仲裁的呼声日渐强烈,成立“运用国际通行的商事仲裁规则”的仲裁中心,将有效提升重庆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

在此背景下,重庆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应运而生。该仲裁中心借鉴国际通行的商事仲裁规则,将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提供仲裁法律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以专业化、国际化的审理模式开展仲裁、调解等活动。同时,仲裁中心将建立自贸试验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选聘在涉外法律或者国际贸易、投资、海事、知识产权等领域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仲裁员,依法解决自贸试验区内商事纠纷,为自贸试验区提供法治保障,积极营造自贸试验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安商营商环境。

重庆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的成立,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与国际接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关便利化,提升国际贸易效率

通关便利化,也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去年10月31日,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重庆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据介绍,通过“单一窗口”,重庆口岸通关环节将优化30%以上,通关时间将缩短10%以上,企业成本将下降10%以上。

去年,重庆海关正式实现“7×24小时”常态化通关保障机制。依托“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在江北国际机场空运口岸货物即到即查即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其余口岸“7×24小时”网上预约通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放行货物“7×24小时”进出区,跨境电商已放行包裹“7×24小时”自主出区。

另外,市商务委透露,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项目覆盖率达100%。

从逐步探索到常态化运行

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探索创新方面成果丰硕。陆上贸易规则是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创新的重点领域。去年12月,重庆自贸试验区开立了首份跨境铁路联运提单及跟单国际信用证,国际陆上贸易规则探索迈出重要步伐。

西永片区物流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是运用合同法及贸易规则,结合重庆铁路口岸对货物的指定查验及放行权限,“以货代单”即中欧班列(重庆)运输的进口汽车货运提单被银行授权认可作为物权凭证。目前,中欧班列(重庆)线路已有4批整车采用这种模式进口,初步实现常态化。

而西永片区微电园则在国内率先启动对多次进出境研发用产品申请“3C免办”(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该项创新举措实施以来,西永综合保税区累计51批、5396台测试样机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帮助企业44种型号的新产品迅速面世,涉及出口产品500多万台、金额5.97亿美元。

多种新兴业态落地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一批新兴业态也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落地。

去年12月22日,重庆首次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殊目的公司(SPV)“保税租赁”方式引进的飞机,降落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这标志着重庆自贸试验区“保税+飞机租赁”实现突破。重庆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了飞机保税租赁业务。

不仅如此,在智能产业、金融等领域也有突破——

在智能产业领域,商汤科技人工智能、金泰克内存生产基地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新加坡莱佛士集团独资医院落户,标志着医疗领域实现突破;

航空产业逐步壮大,美国AAR、新加坡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公司等先后落户;

金融、教育领域逐步扩大,筹建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及合资医疗保险机构,引进美国石溪中学等境外教育机构。

市商务委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30户,占全市比重9%,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占全市比重13.8%。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347户,占全市比重21%,注册资本24.0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2%。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4848.14亿元人民币。

相关热搜

1830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