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教育专业: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赴美学前教育代表团”参加了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研讨会,并对美国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洛杉矶、奥兰多等六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团长,成员中有市教委领导、华师大教授、区县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员等。代表团参加了在佐治亚洲亚特兰大举行的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参与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1000多个专题讲座和1000多个展览室,展现了当代早期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与教材、教玩具的技术。研讨会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学前教育发展动态”朱家雄教授作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概况”孔美琪校长作了“香港学前教育发展特点”与会者(特别是外国人和境外华人)对中国幼教发展的现状表现出十分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中国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进,东、西方学前教育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这是大会的宗旨之一。在美期间,代表团深入美国12个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与考察。有瑞吉欧学校、High-Scope学校、蒙台梭利学校、Bank-Street学校等,对当今在世界学前教育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类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较深入地学习。学习与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记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美国都那么出人头地,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学前教育呢”中美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正在建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的上海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国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我们将赴美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见闻与思考做一概要的报告?一 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 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幼儿教育周年研讨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热点。便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之一),会议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丰富的图象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瑞吉欧的教育信念。会活动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各种色彩去表达孩子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幼儿以两只小脚的动态表达,编织了一个有趣的。反映了两个2岁半儿童用游戏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儿童可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东西”表达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诸如身体、叶子、鸡毛、笔头、叉子等各种替代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现自我。这就是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瑞吉欧教学法,园长近十年来,四次赴意大利学习、研究瑞吉欧教育系统。并在自己幼儿园内成功地演绎了瑞吉欧教育思想“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以玩沙与水为主题的”活动中“孩子们以各自极富个性的”去探索沙、水及物体坡度之间关系。更没有豪华的装修与装饰,有的幼儿园甚至连专用的大人会议室也没有。而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玩具材料、幼儿的作品物品等,却能不惜一切代价以追求最好的。课程实验基地,我们看到了幼儿园花了不少钱对孩子们那极不“的绘画作品进行“使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种被重视的满足,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幼儿园发动全体教师、家长为孩子制作丰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礼物,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能更自主地探索、学习,幼儿园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架上。仿佛是一个个专业的小商店,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地、自由地活动着、成长着,他们享受着真实的。所到的几个城市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城市一种风格,华盛顿的肃穆、纽约的繁华,迪斯尼之乡奥兰多的童趣:以及好莱坞之都洛杉矶的风情等等,每个城市都透着个性,蕴含着创造的魅力,城市建设需要创造,教育发展需要创新。更需要有创造力的素质,创造力能教吗。创造力是不能教的,教育者如果营造了良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幼儿创造力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在美国的幼儿园中,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一所为4-18岁学童而设的私立的好学校“它是美国东部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着重艺术教育,我们看到儿童各种艺术作品,有绘画、泥塑、剪贴、纸制品等。儿童的作品,没有范例,每个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涂鸦、怎样随意“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还看到了幼儿在积极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功能,探索不同国籍的特点。用图画、表格、照片、文字等来大胆地表达与表现,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幼儿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儿的表征更是大胆的、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在纽约一所享有培育,美誉的幼稚园中。园长介绍了他们实施课程目标的“学习→应用→创造,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他们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在瑞吉欧《儿童一百种语言》展览厅里”我们看到了学前儿童创造力:幼儿画的嘴巴千姿百态,唱歌的嘴、说话的嘴、接吻的嘴、说疯话的嘴、愤怒的嘴、打架时的嘴、争论时的嘴、能发出高兴声音的嘴……“幼儿画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时的眼睛、柔和微笑时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梦见好东西时的眼睛、爸爸愤怒时的眼睛……。当一个民族在思考它未来命运时;不能不把培养一代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来履行:学前教育也应当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仍留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关于多元化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学前教育中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幼儿园办园类型多元化。有民办的、私立的、政府资助的、也有各种类型合资办园的等等。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多元化的情况。有奉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课程模式。通过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来实现预定目标(如,长青幼儿园老师每天早上要化1小时左右时间在幼儿来园前为孩子们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也有时通过并行活动等来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只是这种"指导"

2.中国幼儿教育和美国幼儿教育有哪些差距?

中国的幼儿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模仿、借鉴到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幼儿教育教育是和中国社会一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幼儿教育是真正的平民化的、大众化的事业。幼儿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30年来美国托幼事业也不断发展。现在学前一年的幼儿园教育已经普及,三四岁幼儿入保育学校的比率20世纪60年代为11%,入各种日托中心与家庭托儿所的五岁以下的孩子现达1300万。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学前教育是奠基性教育,它的效果有着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更需要人们的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但美国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仅体现在观念上,也体现在具体的一些制度上。学前教育已纳入与小学、中学统一的一个轨道,称P-12教育,即学前(Preschool)至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三)一条龙基础教育。学前与小学低年级属同一层次,获得这一层次证书的教师可任教于小学或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具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整体学历(大学本科或以上),共享有同等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一个硕士或一个博士去当幼儿园教师,以往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观念上和口头上,具体制度和做法尚不够。如学前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地位不高,师资培养主要依靠中师,教师的素质和学历不高等。这背后既有着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也有着两国教育工作者观念上的差异,双方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美国的学前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幼儿园中虽然也有语言、常识、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幼儿园还注重游戏和手工活动的结合。美国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多基于某种理论的指导,有的完全遵循一种理论的设想,斯金纳幼儿园”也有的兼容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但不管是什么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比较注重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在园经历的乐趣。而家长下午接孩子时通常也是问,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儿童在学前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玩也需要学,中美教育者在这一领域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经验。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玩的方法,美国可以向中国借鉴学的方法,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由、质疑、独创性、顺序与交流等态度和价值观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活动过程能为幼儿提供大量机会发展和锻炼包括大小肌肉运动的心理动力。科学探索十分需要独创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等特性,这些自然就成了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强调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通过科学教育来培养,使幼儿能依据科学的概念、方法、价值观等来作出各种决定,通过科学教育来丰富幼儿的世界观。中美两国幼儿科学教育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在教育组织形式方面,我国重视用正规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科学教育的任务;所谓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非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完全开放的、个人化的活动,随机科学活动是指根据临时出现的有利时机,每个单元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老师不加任何指导和干预。活动始终处于老师的指导之下,但是指导是非常个人化的,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和活动。第三阶段是幼儿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和引导。我们比较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美国则强调让幼儿认识科学家的活动过程,而不只是认识他们的活动成果,不只是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理解能力,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以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我们习惯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幼儿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即给幼儿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最后引导幼儿概括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3.美国幼儿教育?

自主学习!比中国教育局的管理少!

4.美国学前教育机构有哪些

在幼儿教育和看护方面,美国几乎没有所谓的体系。而欧洲教育整体规定幼儿园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美国学前教育没有固定的框架,没有任何一个州能清楚地描述该州的幼儿教育机构。由政府建立的接收3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各州的教学目标、质量和合格程度都相差很大。幼儿园并不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大约85%的3~6岁儿童在非官办的社区或者教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德国幼儿园的费用差别很大,有些专家认为费用上的差别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甚至使得一些家庭的孩子无法上幼儿园,所以有专家提议国家学前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因为他们认为免费会使父母对幼儿园失去发言权,幼儿园之间也不再存在竞争。

5.美国 欧洲学前教育整体上的区别

美国:在幼儿教育和看护方面,美国几乎没有所谓的体系。而欧洲教育整体规定幼儿园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作为非义务教育机构。美国学前教育没有固定的框架,没有任何一个州能清楚地描述该州的幼儿教育机构。近年,由政府建立的接收3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但是它们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性,各州的教学目标、质量和合格程度都相差很大。德国:“幼儿园”是德国人的发明,本意是“孩子们的花园”在德国,幼儿园并不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大约85%的3~6岁儿童在非官办的社区或者教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因为地域的影响,德国幼儿园的费用差别很大,从免费到每年4千欧元不等。有些专家认为费用上的差别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甚至使得一些家庭的孩子无法上幼儿园。所以有专家提议国家学前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可是也得到一些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免费会使父母对幼儿园失去发言权,幼儿园之间也不再存在竞争,反而会降低幼儿园的质量。日本:学前教育系统十分发达在日本,大概超过90%的儿童会在正规幼儿园或者儿童看护中心待上两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会资助公立幼儿园,父母只需承担部分学费。不过大约80%的家庭会选择私立幼儿园,而其中一部分幼儿园与宗教组织有关。

6.美国的幼儿园教育教什么?

要了解美国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先要了解美国幼儿园教育的形式。美国的幼儿园一般分为四种形式,蒙式幼儿园以及Kidango形式。除了蒙式幼儿园不接受小婴儿之外,一种是after school也就是接受比较大一点的孩子,包括上小学的孩子。主要是方便职业父母,她们会去学校接孩子放学,然后家长去他们学校接孩子。那么到底美国的幼儿园老师都是怎么教孩子呢?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学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蒙式学校一个班级24名学生两个老师。附属幼儿园一个班级也是24名但是有3个主要的老师。每天都会有一个运动的老师来教小朋友一些运动,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去玩或者不玩。每天都会有讲故事的时间,在美国的幼儿园,不喜欢睡午觉的孩子都会有一个老师带领去外面玩或者让他们做一些手工工艺,但是一般老师都会尽量让孩子躺下,让孩子看书或者安静下来休息一下。有专门给家长和大学学这个专业的学生观察用的观察室,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一切活动以及老师的教育方法,所有老师的教学态度都处在透明度很高的地方。幼儿园可以有很多创意的东西,教小朋友自己动手创造图画,很多奇怪的材料老师都会提供。这也是在教小孩子学习利用生活上的废物来创造美丽。比如牙医来活动教学,大学的棒球队或者其他的运动队会来和小朋友互动,老师会鼓励孩子自己去想一些他们自己想做的活动,每一个孩子也会在学校过生日,这个主要看学生的家长是否愿意这么做。美国的幼儿园学得也只是这些东西,我们教给孩子的是道德品质,美国的幼儿园就不教英文字母吗?从玩具中教,从游戏中教,从游戏的工具中教。

7.中美两国幼儿园教育方式之比较

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误区,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质的形成,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家庭培养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缺乏的,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从家庭教育的结果反观家庭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虽然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是依据目的确定的。1、教育目的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制约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决定其总体效果,所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决定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内容、方式都据之选择。美国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或者两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有什么差异呢?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很少父母抱着玩,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2、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孩子,萌发学习的愿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潜能分为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空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全国青少年创造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问,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40%的家长对孩子“可见我国父母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还需要提高,美国家长在认知发展上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爱好,重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许多专家不主张过早地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知识,中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多是,老师教你的知识记住了吗:而美国父母第一句则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这就反映了中美父母对智能的不同理解“3、教育方式的比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格习惯、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而且受教育目的制约,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美国家庭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允许孩子,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2)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美国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3)美国父母如朋友,(4)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2)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3)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4)中国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害,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增强能力、培养兴趣特长,美国父母“(2)看重玩耍游戏。美国人认为玩才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事,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顺从、听话教育被从小就灌输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经济形态的差异。美国生产力先进,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要合法),商品经济使生产关系总处于躁动不安的变化之中,职业更换不断“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顺境”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更为宏观、宽泛,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社会条件的差异”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父母考虑并不多,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少家长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文化传统的差异。1、价值取向不同 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一个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个体具有最高价值,独立于家庭关系中。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人的确立方式是在,对立关系中生成的。这个概念总是与他人相伴而生。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丧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国父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父母把孩子视为自身价值的延续,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美国重个性”中国讲共性的价值取向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美国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过早排斥了自然经济,个人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相对独立,个人只有提高自我、扩展自我,才能在商品经济竞争中立足和发展。所以养成了重视自我的传统,而中国自然经济延续数千年。美国,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四、结语 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过于重视“乐学”使得儿童青少年学习水平下降等),显然。本文并不是要全盘肯定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国的家庭教育,笔者试图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1、教育目的——变:教育”通过分析。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现了误区”教育目的短期化、功利化,扼杀了不少天才,要改变现状。需要家庭内外的努力,宏观上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择业观的开放,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这种综合素质事实上就是最基本的,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会使我国的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得青少年的成长更切合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2、教育内容——变。片面“全面“目前的家庭教育,成才“造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误区就是智育压倒一切。
218286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