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风险管理局: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评估依据重视法制化强调决策的法制化是西方国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官方决策风险评估机构还是非官方决策风险评估机构都有相关的法律予以规范。美国1970年通过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就对政府内部风险评估部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规定,对于非官方的决策风险评估机构,美国有一系列的法律进行规范,包括资金、税收、组织等方面,决策咨询机构运行也比较规范。欧盟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律制度也比较早地建立。强调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初步奠定了开展食品安全评估的制度基础。规定食品安全法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成立食品安全局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英国国家安全以及城市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较早完备,也为其风险评估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促使风险评估可以按照法律和制度要求系统、稳定地开展。评估主体侧重多元化从理论上讲,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评估方式都是科学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日本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决策评估论证体系。一方面有政府系统内部精通业务、知识丰富的专家,也有专门设立的风险评估机构——审议会,半官方的思想库是由学者组成的专门从事政策调研、政策风险评估的高级论证机构。同国家机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美国则是通过积极的市场竞争发展了风险评估制度。许多专门从事决策风险评估及政策咨询的公司,比如兰德公司、斯坦福研究所、对外关系委员会等等,都是美国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重要力量,英国的《规制部门合约准则》对风险评估制度有详细论述。对风险评估义务也有明确要求,其规定规制部门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当咨询并吸纳受规制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所以英国对规制后果进行风险评估的主体以规制部门为主导。受规制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其中,评估内容体现复合化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是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评估相对应的。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治理实践的发展。

2.风险管理这一学科有什么样的历史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在中国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

3.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演变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3、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4.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对次贷及其相应衍生品的风险认识不足、金融当局监管不力等。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得到警示: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创新型业务的投资规模,金融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简要回顾 始于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风波,在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11月次贷危机稍有缓解,次贷危机又再度袭来,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它最先造成的冲击对象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标志着次贷危机从潜伏走向公开,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卷入到次贷危机的风波中来,第三季度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次贷危机同样对股市造成很大的冲击。从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到2008年1月底,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迅速向全球扩散。一度被认为与国际市场绝缘的中国A股此番亦难以幸免。尽管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在积极地采取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等应对措施,次贷危机的影响目前仍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其负面冲击已经扩展到了美国的消费市场,使经济恶化的风险加大。玫瑰石投资公司董事谢国忠认为,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从目前来看主要来自于资产注销,而结构投资产品(SIV,司法诉讼可能带来第三轮损失。次贷危机还远未停止。(二)次贷危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商业银行受到很大的冲击。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遭遇挤兑风潮。花旗集团第四财季财报披露98.3亿美元亏损,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和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损失和投资收益不佳,这两大银行去年四季度盈利均急剧下降,国际上其他著名的商业银行也难以幸免。瑞银集团因为计提140亿美元资产减值,这一季度亏损额刷新了此前花旗集团和美林创下的纪录。但这已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问责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公告了扣除次贷拨备后的业绩预增情况。工行提取的次贷拨备比例将提高到约30%,原因是市场传言持有74亿美元次贷产品的中国银行损失惨重。这说明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已受到影响。虽然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公司均维持对中行的评级,在中国银行业日益国际化的情形下,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产生的影响将更加严重和深远。存在对冲外汇风险的需要。这在客观上给中资银行进行海外投资的压力。中国的银行业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经营管理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 从2002年开始,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的泛滥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致使全球资本不断涌入美国的住房市场。不断上涨的房价将阻碍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流动性的泛滥使得更多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这给次贷危机的产生提供了货币上的基础和条件。(二)对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金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成了银行家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华尔街金融工程师们和一些知名金融机构的推动下。次贷市场及其相关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过剩的资金提供了一个看似不错的出口,由于对次级贷款及其相关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在对次级贷款和管理方面显得过于乐观,其中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次级贷款的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美国次按房屋按揭贷款平均比率竞高达94%.有的按揭贷款的发放竟然免除首付款,有的按揭依据的竟然是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的收入,(三)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次级贷款的风险重视不够。纵容甚至默许一些违背稳健经营原则的事情出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认识不足。不仅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往往会带来相应的出乎管理者意外的金融风险,即使是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衍生产品在交易管理上,一名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四)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美国本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他国家的银行同样受到极大的挑战,成为了每一家银行所必须面临的迫切问题,银行的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香港资金交易室经理及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均已离职或更换岗位,外界推测他们的离职是否与次贷损失有关。中行已经单独成立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减少投资决策失误。(二)严格控制创新型衍生证券的投资规模 由于创新型证券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一时很难以完全了解,对创新性衍生证券的投资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创新型证券的投资规模。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控制投资规模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三)加强对创新性业务的研究 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各银行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性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性业务(如衍生证券等)的复杂性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投资策略。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涉及到更多的制度、文化和金融产品的差异,对需要投资的目标证券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四)积极培养海外金融投资人才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曾表示,有很多方面待改进,在海外投资方面,现在中资银行既缺乏可信赖的专业人才,又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5.1、美国次贷危机中其商业银行的管理漏洞是什么?2、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对次贷及其相应衍生品的风险认识不足、金融当局监管不力等。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得到警示: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创新型业务的投资规模,加强创新型业务的研究,加强海外投资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商业银行;次级贷款;金融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简要回顾 始于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风波,在2007年8月9日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11月次贷危机稍有缓解,然而,在2008新年开始,次贷危机又再度袭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它最先造成的冲击对象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该案标志着次贷危机从潜伏走向公开,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卷入到次贷危机的风波中来,即使是国际知名的企业也难以幸免。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次贷危机同样对股市造成很大的冲击。从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到2008年1月底,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0月的高点至今已下跌15.48%。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迅速向全球扩散。香港恒生指数同期已下跌23.97%。一度被认为与国际市场绝缘的中国A股此番亦难以幸免。较2007年10月最高点,中国A股已跌去近三分之一。 更为不幸的是,尽管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在积极地采取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等应对措施,次贷危机的影响目前仍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资料显示,其负面冲击已经扩展到了美国的消费市场,使经济恶化的风险加大。玫瑰石投资公司董事谢国忠认为,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从目前来看主要来自于资产注销,而结构投资产品(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正在形成第二轮损失,司法诉讼可能带来第三轮损失。这也就是说,次贷危机还远未停止。 (二)次贷危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商业银行受到很大的冲击。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同年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遭遇挤兑风潮。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向经营稳健,声名卓著的花旗银行受到的冲击也大得惊人。2008年1月15日,花旗集团第四财季财报披露98.3亿美元亏损,并宣布减计次贷资产181亿美元、派发股息减少40%。即使如此,花旗的次贷资产持有量仍有293亿美元,在各大金融机构中最高。还有人甚至宣称,花旗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安然。事实上,早在2007年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2008年1月22日,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和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损失和投资收益不佳,这两大银行去年四季度盈利均急剧下降,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国际上其他著名的商业银行也难以幸免。2008年,1月30日,瑞银集团因为计提140亿美元资产减值,2007年四季度亏损额达到125亿瑞士法郎(约合114亿美元)。这一季度亏损额刷新了此前花旗集团和美林创下的纪录。日本共同社消息称,截至2007年12月底,日本三菱UFJ、瑞穗、三井住友等日本最大的六家银行集团遭受与美国次级房贷相关的损失近50亿美元。法兴银行以资产计,是法国第二大银行,而其涉及次贷的亏损则约20亿欧元。因交易员欺诈及次贷问题,兴业银行损失将高达69亿欧元。目前,银行在欧洲市场已停牌,其债券已被评级机构降级。前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首席经济学家罗戈夫指出,次贷相关的减记才刚刚开始。考虑到商业地产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其他债务损失,总的资产减记金额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特殊影响 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对外汇和对外投资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对外投资特别是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整体规模较小。2007年中国三大上市银行发布中报时,对次贷损失估计都颇为乐观。工行披露的次贷规模为12.29亿美元,建行次贷资产总计10.62亿美元,中行受次贷的影响最大,截至去年中期次贷方面的投资为96.47亿美元。 尽管从目前次贷对我国银行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这已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问责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还远未结束。2008年1月18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公告了扣除次贷拨备后的业绩预增情况。到2007年末,工行提取的次贷拨备比例将提高到约30%,建行约为40%,即分别计提近30亿元。2008年1月22日,中国银行临时停牌,原因是市场传言持有74亿美元次贷产品的中国银行损失惨重。这说明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已受到影响。从银行评级来看,虽然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公司均维持对中行的评级,但也同时强调了前提条件。 在中国银行业日益国际化的情形下,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产生的影响将更加严重和深远。事实上,三大行所获汇金600亿美元的注资不可二次结汇,存在对冲外汇风险的需要。这在客观上给中资银行进行海外投资的压力。中国的银行业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经营管理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 从2002年开始,在技术股暴跌和“9??11”事件的双重重击下,美联储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开始不断地降息。同时,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大量发行美元,使美元不断贬值。而美国是国际性货币,美国的泛滥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致使全球资本不断涌入美国的住房市场,这给房价上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将阻碍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流动性的泛滥使得更多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这给次贷危机的产生提供了货币上的基础和条件。 (二)对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金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成了银行家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华尔街金融工程师们和一些知名金融机构的推动下,次贷市场及其相关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过剩的资金提供了一个看似不错的出口。由于对次级贷款及其相关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在对次级贷款和管理方面显得过于乐观。其中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次级贷款的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2006年,美国次按房屋按揭贷款平均比率竞高达94%.有的按揭贷款的发放竟然免除首付款,有的按揭依据的竟然是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的收入,还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总房价。 (三)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次级贷款的风险重视不够,纵容甚至默许一些违背稳健经营原则的事情出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来对其进行管理,与此有关的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十分健全。事实上,不仅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往往会带来相应的出乎管理者意外的金融风险,即使是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衍生产品在交易管理上,也可能存在管理的漏洞。巴林银行倒闭案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最近的典型案例还有法国的兴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2008年1月曝出丑闻,一名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 (四)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美国本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他国家的银行同样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成为了每一家银行所必须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的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这就使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进行“过度”的创新,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监管当局的管理不力 创新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不仅对金融工程师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来说也是一件新生事物,因而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也就不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管理当局难免会顾此失彼。另外,政治对金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美国国会的部分核心成员收取了次按贷款提供者的大量捐款,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倾向于次按市场。这为次贷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启示 (一)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法国兴业银行和投行业务首席执行官马斯蒂尔表示,如果公司的证券系统更好,那么49亿欧元的欺诈交易本可以避免。这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次的次贷危机中,虽然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但也反映出整个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完善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中行香港资金交易室经理及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均已离职或更换岗位,外界推测他们的离职是否与次贷损失有关。另外,中行已经单独成立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以集思广益,减少投资决策失误。 (二)严格控制创新型衍生证券的投资规模 由于创新型证券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一时很难以完全了解,对创新性衍生证券的投资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创新型证券的投资规模。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发生损失也不会是致命性的。控制投资规模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 (三)加强对创新性业务的研究 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各银行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这也就是说,创新性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性业务(如衍生证券等)的复杂性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只有深入了解了其特性,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投资策略。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涉及到更多的制度、文化和金融产品的差异,对需要投资的目标证券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积极培养海外金融投资人才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曾表示,我们确实经验不足,有很多方面待改进,最迫切的是人才。在海外投资方面,现在中资银行既缺乏可信赖的专业人才,又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培养海外金融投资人才可从多个层面来进行。比如从引进具有国际投资经验的海外人才,与国外机构合作培养。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对相应的职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的选拔、培训和提升机制,使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竹,王长勇,张宇哲、张环宇。次贷危机不见底[J].财经,2008(3)。 [2]于宁,温秀,徐可。中资银行次贷洗礼(EB/OL)。

6.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生 那些大学好一些?

有些风险管理指金融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科目太专,你到学了风险管理,到一个企业作风险管理,还不如一个没学过但熟悉业务的人。只有金融风险管理有一定的系统性,一些广义风险管理的方法也是金融风险管理衍生出来的。学校当然首选美国,我只知道沃顿有保险与风险管理专业,应是金融风险管理;美国难申请难签证,我只知道英国卡斯商学院也有保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金融的,但英国留学教育商业性很强,南安和格拉斯哥好像有广义风险管理的专业。位于伦敦金融中心,下手狠挖来很多金融界专家教授,目前入学要求很低,但你有钱可以读他的语言。但是不管广义的还是金融的。

7.什么事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

8.如何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是蕴含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经营过程之中,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集中在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经营环节。管理者们需要在经营管理中做出决策,确保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这些决策或是战略往往是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的,即决策失败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便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是企业为错误的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是建立在了解企业风险的各个层面,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并将不确定的经营成果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通常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风险管理过程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程序组成,风险的识别与分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修正和风险管理结果评估。在COSO发布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提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含8个要素:8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判断标准,而风险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企业风险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自那以后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了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管理难度,尤其是在风险预警方面,采取审计、商业调查等措施加大了风险的预防力度。2. 风险管理源头化对于风险管理范围来讲,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从战略决策的源头对风险进行管控。日本的几家大型政府控股企业均设有“专门收集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以及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之后对战略实施产生的影响,为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参照意见,以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和风险最携,3. 风险管理全员化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涉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只有全体员工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中就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将质量指标和对应的失败风险分解,变成每一位员工的日常管理内容,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不按照要求的方法操作会带来的各种质量风险,通过员工自行管理。品质人员集中管理,管理层监督执行的方式到达全面管理质量的提升,并将相关的生产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输入OEM系统备案,一个螺丝钉或是一个焊接头都能根据编号在OEM系统里找到生产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以及当时的质检结果,企业的品质便和每一个人联系了起来,质量风险也得到了很好的管控,4. 风险管理成本化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消除全部风险或是不惜一切代价来降低风险。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们在实施SIX SIGMA 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风险管理也同样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当管理风险的投入达到某一临界点的时候:再追加的投入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将会逐渐缩小,所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而并非一味加大投入。GE的前任CEO在谈到通用风险管理的时候说到。同时也错失了市场的机遇使原有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原材料涨价和环境变更打了折扣。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多数情况下不同的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实际运行过程总会产生彼此牵制、互相矛盾的情况,这又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相当大的成本进行协调处理,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1. 未来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途径针对以上问题点,提出以下几点做法来改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一、 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了清晰的企业发展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和相关的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入手对风险进行管理。企业的研发规划,我们建议企业设立研发部门进行专门管理,同时采用操作型管控的模式进行垂直管理。将研发规划分成阶段性计划,分阶段进行管理和效果评估。同时还有利于高效管理、统一调动企业资源,确保研发过程顺利并取得预想效果。二、注重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框架内依照相关制度来具体实施的。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建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就减小了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盲目性和投机行为。在董事会层面增加了风险管理职能,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各职能部室针对企业风险开展专项管理,从董事会层面强化了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职能部室的职责划分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而且清晰的职责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企业各项职能管理之间的冲突,降低了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投入。三、 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的论证工作。成立风险管理论证小组专门负责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具体的职责,协调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论证,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并监督责任部门具体实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由风险管理论证小组对风险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重大风险管理以书面形式下发《风险管理督办卡》责成责任部门专项督办,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方法并推广使用。实行分级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通过高层会议制定风险管理办法的总纲领,之后由各职能部室在总纲领的指导下分别制定本部室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其下属各单位再制定本单位的相关办法。由此一来便形成了纵向的风险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层层管理和监督执行,将企业风险化整为零,为风险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五、 建立企业内部管控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关系到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和落地。有效地内部管控体系是保障企业稳健运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一般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主要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负责执行内部审计和监察。
220267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