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播学者: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哪三类 时间:2022-09-10 23:49:40 由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作文陶老师原创2022-09-10 23:49:40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哪三类2.美国传播学者麦罗维茨提出了什么理论3.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宣伟伯提出过一个,用来解释个人选不选择某一事物的行为4.现代美国新闻传播学者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请评述这个公式A+B+C+D+E=F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公正5.请问当今传播学界最厉害的学者是谁,具体介绍一下?6.全球传媒学者在关注哪些前沿课题?7.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简介8.新闻传播业界有哪些著名学者?1.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哪三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体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对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受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等。2.美国传播学者麦罗维茨提出了什么理论媒介情景论媒介情景论是美国传播学家乔舒亚 梅洛维茨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美国传播学家乔舒亚 梅洛维茨提出了媒介情境论。又综合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社会互动论,从而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媒介理论:媒介情境论。1、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2、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故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比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场所重要,而在确定信息环境与物质场所的界限时,接触信息的机会则是判断和辨别的一个关键因素;3、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而大众媒介的运用就会混淆了不同情境的界限。3.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宣伟伯提出过一个,用来解释个人选不选择某一事物的行为优美的本质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或者本质特征在于“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地心理活动,感觉和直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审美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人要感受到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感知的方式去接触对象。4.现代美国新闻传播学者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请评述这个公式A+B+C+D+E=F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公正10个将在新闻传播学史上留名的学者——10种学术精神作者:传播者2003 | 2004年08月02日10时08分 | 原始出处:考研加油站 | 【原文地址】 【内容提要】 张国良(复旦)中国最早涉足传播学的元老之一,坚定的实证主义者。目前正带着它的博士生在检验“在中国是否存在。这种为后人铺路的精神值得颂扬。黄旦(复旦)在当代中国新传学术界,能安心做学问的人真的不多,作为浙江省新闻自学考试教材的新闻理论充满着智慧的思考,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黄给博士生开的课是“传播学史”我个人非常看好,《新闻传播学》(修订版)] 吕新雨(复旦)研究记录片的高手:个人不认为在当前学术界没有出其右者,不轻易转换研究方向。一口井挖到底的学术态度,值得学习,张咏华(上外)90年代对传播学作出大贡献的人里。张算是为数不多的精通传播学的学者之一。李希光(清华)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为教书匠。妖魔化“网上被骂的激烈程度仅次于喻国明。但个人认为它还是给死气沉沉的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教书育人的方法也别具一格,即使它不算一个优秀的学者。也一定算一个出色的教育家,《新闻学核心》] 丁俊杰(北广)从广告学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为学人指明了一条新颖的道路,不过最近好象转变了方向,研究经营管理去了,喻国明(人大)号称。媒介军师“知识经济时代的知本家”在新传学界赚外块最多的应该是它滴说。学问的好坏且不说,能赚(骗)到钱应该比什么都重要吧。从一个侧面说明它的一套在业界还是有点地位,我个人对它印象很糟糕。陈力丹(社科院)和黄旦一样,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活动比较频繁,学术上是个多面手“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外国新闻史,舆论学。5.请问当今传播学界最厉害的学者是谁,具体介绍一下?10个将在新闻传播学史上留名的学者——10种学术精神作者: 传播者2003 | 2004年08月02日10时08分 | 原始出处:考研加油站 | 【原文地址】 【内容提要】 张国良(复旦)中国最早涉足传播学的元老之一,坚定的实证主义者。目前正带着它的博士生在检验“议程设置”在中国是否存在。这种为后人铺路的精神值得颂扬。 黄旦(复旦)在当代中国新传学术界,能安心做学问的人真的不多,黄算一个。作为浙江省新闻自学考试教材的新闻理论充满着智慧的思考,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黄给博士生开的课是“传播学史”,这本书也即将出版,我个人非常看好。[强烈推荐:《新闻传播学》(修订版)] 吕新雨(复旦)研究记录片的高手,个人不认为在当前学术界没有出其右者。不轻易转换研究方向,一口井挖到底的学术态度,值得学习。 张咏华(上外)90年代对传播学作出大贡献的人里,一定有它一席之地。张算是为数不多的精通传播学的学者之一。它的论文扎扎实实,一篇就是一篇,很实在,也很有说服力。 李希光(清华)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为教书匠,抛出一个不成熟的“妖魔化”而一举成名。网上被骂的激烈程度仅次于喻国明。但个人认为它还是给死气沉沉的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教书育人的方法也别具一格。即使它不算一个优秀的学者,也一定算一个出色的教育家。[强烈推荐:《新闻学核心》] 丁俊杰(北广)从广告学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为学人指明了一条新颖的道路,不过最近好象转变了方向,研究经营管理去了。 喻国明(人大)号称“媒介军师”。知识经济时代的知本家,在新传学界赚外块最多的应该是它滴说。学问的好坏且不说,能赚(骗)到钱应该比什么都重要吧。从一个侧面说明它的一套在业界还是有点地位。我个人对它印象很糟糕,这里先不提。 陈力丹(社科院)和黄旦一样,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和黄旦不同的是,“外交”活动比较频繁,学术上是个多面手,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外国新闻史,舆论学。尤其是新作《外国新闻传播史》更是按照新的体系去编写,自称“得意之作”。[强烈推荐:《外国新闻传播史》] 杜骏飞(南大)八年的广告人经验使其思想充满了创意,其创新精神学界鲜有人能及。之与传播学,走的是玄化的道路,以理性思辩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试图使传播学哲学化。不过,它的书能否看懂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强烈推荐:《弥漫的传播》] 展江(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是个翻译家!”(南大某老师语)。翻译的《美国新闻史》(7版)很好看,是新闻传播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前又在翻译拉斯韦尔的成名作。6.全球传媒学者在关注哪些前沿课题?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网易新闻学院(id:新闻界对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高质量的研究到底有哪些?哈佛大学下属机构Journalist’s Resource选出了过去一年中十份关于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顶级论文或报告,研究课题涵盖网络新闻付费、人工智能、新秀媒体公司等,可以说是媒体人必读的年度总结。六国情况比较分析Paying for Online News: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学)发表于《数据新闻》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媒体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付费模式,我们对影响用户付费的因素以及用户对网络新闻的看法了解有限。这项研究对六个国家(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和美国)进行调查,谁在为网络新闻付费”谁愿意为网络新闻付费”(各国已经为网络新闻付费的人数比例)(各国有意愿在将来为网络新闻付费的人数比例)研究结论让媒体们喜忧参半。原来为印刷新闻付费的用户更有可能为网络新闻付费:惯用公营媒体的用户在当下和未来的付费意愿都不太高;这一定程度上因为他们已经能接触到免费新闻,年轻人并没有更有更强烈的为网络新闻付费的意愿,这六个国家中仍只有少数人为网络新闻付费,但付费新闻的尝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就对其前景进行预测也许为时过早,(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2017年社交平台上的新闻使用情况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7作者。Elisa Shearer and Jeffrey Gottfried(皮尤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了4971名美国成年人在2017年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情况:67%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社交平台也愈发注重自己的新闻功能,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看新闻的人增多。主要是受到年纪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的非白人用户的推动,非本科学历用户使用社交平台看新闻的比例有所增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用户的使用比例开始下滑,Twitter、Youtube和Snapchat三家的用户看新闻的比例在提升最快,已有一半的Twitter用户已经开始在上面看新闻,Twitter用户看新闻的比例迅速增加至74%,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看新闻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特征。Instagram和Snapchat的用户一般更年轻。Twitter和领英的新闻用户则学历更高;(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关于获投资的新兴媒体公司和传媒领域的研究Venture-Backed News Startups and the Field of Journalism。By Nikki Usher(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于《数据新闻》这项研究区调查了包括BuzzFeed、GeekWire和Vox在内的18家美国和欧洲的新秀媒体公司:以了解新兴数字媒体正在如何改变新闻行业的格局,该研究还着重探讨了算法在预测用户行为、扩展产品创建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竞选过程中为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候选人所提供的咨询服务。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科技公司在与数据相关的竞选活动中,甚至形成了适合美国政党选举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为候选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是他们在选举期间的主要工作。他们希望候选人能够给予他们的服务和平台更大的公众知名度,并能和议员建立更多联系。(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当记者体验机器人写作后,他们如何看待自动化新闻When Reporters Get Hands-On With Robo-Writing:and Jessica Kunert(慕尼黑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发表在《数据新闻》媒体变革将人工智能整合进新闻编辑室,比如利用犯罪统计数据和体育比赛的结构化数据来生成新闻报道。尽管许多记者都明白这一趋势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直接使用机器写稿的经验。研究人员与小部分记者(来自BBC、CNN、路透社等)进行了研究讨论,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软件来创建数据驱动的新闻内容。在获得实际操作经验之后,记者们被问到这项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很多记者谈到了自动化新闻的局限性,有人担心自动化会使信息的分辨程度降低。也有一些记者看到了自动化的益处,用自动化方式生成新闻泽让他们感到沮丧,他们认为这将难以体现自身能力。(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人工智能对新闻实践的影响和启示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George King(布朗媒体创新研究所和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数字新闻中心)当记者和技术人员在新闻编辑室里对人工智能进行头脑风暴时,这份报告记录了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中心和布朗媒体创新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上的干货,记者和技术专家为这一话题展开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讨论。创造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员和实际使用技术的记者之间的知识与沟通鸿沟,可能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技术使用不当。新闻媒体需要向读者提供清晰的解释,说明人工智能是如何用于研究和报道新闻的。技术人员还应和新闻工作者齐心协力,努力对抗人工智能存在的偏差,因为人工智能程序由人类编写,and Yochai Benkler(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和社会中心)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媒体的组成和报道行为,解释了特朗普和克林顿如何得到了不同的报道。其中包括大量的条形图、网络地图和其它可视化数据,甚至包括了一个关于克林顿基金会报道的案例研究。候选人和相关话题的句子数量统计)虽然主流媒体对两位总统候选人都给予了负面报道,但特朗普显然占据了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原本在民意测验中领先,但极右媒体成功地将克林顿基金会这件负面新闻推到公众视野中,但它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会促使公众对这个话题表达他们的看法和立场。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主题,并让媒体机构根据这些主题来撰写、发表文章,随后根据网站的浏览量和社交媒体的跟帖来评估影响。and 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研究所)路透新闻研究所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年度数字新闻报告。协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舆观(YouGov)的数据,该报告就36个国家超过7 万民众的媒体使用与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报告中的主要发现有:1.2017年的桌面端的广告拦截软件(插件)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目前覆盖率为24%左右,而手机端更是几乎不受影响。约有43%的受访者愿意在浏览特定新闻网站的时候主动关闭广告屏蔽插件,比此前有了增长。2.很多国家的用户越来越爱使用新闻应用。如瑞典受访者的使用比例最高达到37%,均比去年有所增长。同时也有更多用户选择接受新闻应用的推送消息。3.路透研究者也统计了各国受访者付费看新闻的人数,2017年只有美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美国,新闻付费用户比例从2016年的9%上升到了2017年的16%,在18到 24岁之间的用户更是从4%上升到了18%。7.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简介梅罗维茨的主要观点梅罗维茨(1985)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其中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令人瞩目,因为它能更有效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和削弱自然环境及物质“间一贯密切的联系。他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媒介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以解释和说明人类传播活动中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类变化现象,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对交流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的讲话固然不同”如果他们在议论顾客的古怪行为时忘了关上通讯联络系统,而让这几位顾客听到了这种幕后的说笑,也就显得窘迫而不适当,从而会影响整个事情的情境,地点场所对情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听到和看到正在其间发生的交流活动,而不让其他人听到和看到这些传播活动,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比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场所重要,而在确定信息环境与物质场所的界限时,接触信息的机会则是判断和辨别的一个关键因素,一间卧室可以充当某对夫妻之间进行密谈的环境。因为其他人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密谈的信息,一位政府首脑将他对成千上万公众演讲的情境照搬到家庭或卧室之中,在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中,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观点,构成信息系统的是。什么类型的行为可被谁观察到“或者说是以人们接触社会信息——自己和别人行为的消息——的机会为核心,在这信息系统内。信息不但在自然环境中流通,也通过媒介传播“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不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而不同情境的重叠或混淆则会引起行为的错乱”真正不同的行为需要真正不同的情境。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情境一旦重叠或混淆,社会角色就会随之变化,面对混乱的角色特点,人们会感到困惑不解、不知所措。情境是动态的和可变的,者的情境静态观,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是一个可变因素。而不是个人或社会存在的一个静态的方面“制约此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的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决定和社会对媒介的运用情况”这就是通过人们在传播活动中努力使特定的行为与特定的动态的情境保持一致,从而前后一贯地演好某个规定的角色,相安无事的人际交流情境。一旦遭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入侵。原先的和谐与平静往往会受到破坏”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混淆了区分不同情境的界线,将那些只适合某些人观看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给了整个社会来观看了,60年代后期黑人权利倡导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在不同的特定物质场所里演讲,他会既有忠实的黑人受众群,因为他能根据听众对象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和风格,当他需要运用广播电视来讨论黑人权利时,他既找不到明确的解决办法,也无法设计出一种让两者都欢迎的演讲内容。从而促成许多公众领域的合并,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具有具体、生动和体现事件进展这一性质,公共经历和私人经历的界线有时变得比以往难以确定得多,甚至不可能确定,人们可以观察到别人的私人行为,原来的私人情境成了公共情境。8.新闻传播业界有哪些著名学者?1、新闻传播学理论方面:成美、童兵教授著有《新闻学理论教程》,李良荣教授著有《新闻学概论》,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还有郭庆光、张国良、李良荣等等2、新闻业务方面:他的通讯集《中国西北角》《赛上行》广受关注,还有记者萧乾、穆青,关注新闻学者李普曼;传播四大奠基人卢因、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霍夫兰;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