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求一篇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论文1500字 时间:2022-09-11 08:48:38 由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作文陶老师原创2022-09-11 08:48:38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目录1.求一篇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论文1500字2.浅谈美国文化对英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中美贸易战的看法论文1500字4.浅谈美国政治体制的优缺点5.浅谈德国,美国,中国“工业4.0”的区别在哪6.美国留学浅谈,美国到底安不安全7.浅谈德国,美国,中国“工业4.0”的区别在哪1.求一篇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论文1500字中美关系走向——形势与政策试论文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1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4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2.浅谈美国文化对英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基督教新教)文化。是美国从英国方面继承的并逐渐形成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体系,使得英美主导了世界秩序至今300年,目前英国宗教信仰已经逐渐衰败了,在整个西方世界唯独美国继续拥有深厚的宗教情怀。3.中美贸易战的看法论文1500字一、介绍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存在,贸易摩擦”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美国将对中国进出口价格征收价值600亿美元的关税,这份总统备忘录被认为是美国正式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第一枪。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华为,他们认为华为存在安全风险, 。二、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一)贸易逆差 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年均增长14.5%。4.浅谈美国政治体制的优缺点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ERP、MES、SFC车间集中控制系统部署)。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欧洲2020战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工业智能化”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工业解决方案“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战略基础的差异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比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中国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际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成为网络化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借助CPS系统,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基于人类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传统工业无法达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现将以新的结构和形态取代传统工业,智能经济”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地区、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在智能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系统对外更加开放,以智能工厂为特征的智能经济也很可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世界的不平衡性将更加突出:竞争的形式将会改变,全球治理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文道德上占据制高点,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国相当一个时期可能还需要同时推动。既要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工业体系,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和广宽的基础,既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考虑解决就业问题。3.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方面来自高端挑战,与新的工业革命相结合,必定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可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广大市场的优势面临失去的危险,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导致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三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入重塑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启动期有很多空白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赶超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必将创造新的市场和供需”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再工业化。量和服务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是一个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局性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技术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构建的过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和企业员工等各种关系全部组织在电脑网络里,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变得高速便捷,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只有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生产方式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技术与组织的良性互动,才能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所需要,企业才能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5.加强中国制造2025基础工作我国对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灵魂。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要有自己的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关键的创新技术,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勇于担当、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方式缩小技术差距,但是如果理论研究无法赶上去,进而失去真正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培训两方面,德国都有很多宝贵经验,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呢?可以考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能够获得的相应材料。比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工程,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研究思路,既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又为中国制造提供基础条件。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国制造重要基础设施名目,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高效大容量数据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统一的安全保障构架和独特的标识符等。在比较参考国际相应的先进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很有必要逐项制定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项目的理论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为中国制造2025夯实基础。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现,激烈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深入研判,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中国制造发展战略核心要义应该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做出重要贡献,6.智能工厂要有符合国情的样本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首次提出的。在全球拉开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大幕,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5.浅谈德国,美国,中国“工业4.0”的区别在哪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ERP、MES、SFC车间集中控制系统部署)。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1.基础性。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2.策略性。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3.创新性。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在德国,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因此,工业4.0很重视借助传统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德国工业4.0将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通过CBS系统构成全新的社会服务和实时保障平台,体现了深度的创新性。德国“工业4.0”就是一种“再工业化”战略。但是与美日的“再工业化”不同,德国的“工业4.0”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中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生产、研发脱节现象,使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不再依赖物理上的互相接触,使德国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发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享受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德国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把信息化推向质的变化阶段,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一点是很高明的。4.前瞻性。与未来趋势相关,正确研判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工业4.0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智能经济、智能世界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德国一方面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智能工厂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透视和描述,既体现可操作性,又体现前瞻性,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5.市场性。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占据市场制高点。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为“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将成熟的“工业解决方案”转化为“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2025与4.0的比较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战略基础的差异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都以“高、精、尖”的理论知识作为依凭。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比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还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际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针,积极成为网络化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起分享理论、技术与市场。3.战略措施的差异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国为了有效实施工业4.0,比较重视对技术、政策和环境等进行评估调整。比如,德国系统评估新技术对相关法律可能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创新周期缩短可能导致相关规则架构频繁更新等,及时对现行不利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德国比较重视构建支持工业4.0的法律环境,及时对与企业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等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培养全国国民的竞争意识,比较重视反思和自我调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协同机构方面,德国成立了政府统一协调机构,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以及德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了秘书处,负责为优先主体研发路线图。我国除了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同机制建设。对中国的启示1.积极迎接智能经济新时代工业4.0将使人类-技术(human-technology)和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的相互作用发生全新转变。借助CPS系统,特别是互联网+,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基于人类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传统工业无法达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现将以新的结构和形态取代传统工业,形成“智能经济”。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地区、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在智能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系统对外更加开放。以智能工厂为特征的智能经济也很可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可以预料:世界的不平衡性将更加突出,竞争的形式将会改变,全球治理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对此,我们要有一定的准备,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文道德上占据制高点,形成良好态势。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国相当一个时期可能还需要同时推动“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既要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工业体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和广宽的基础。既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考虑解决就业问题。3.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方面来自高端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将“再工业化”与新的工业革命相结合,必定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来自低端挤压,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可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广大市场的优势面临失去的危险。再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困境。从整体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导致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三大机遇。首先是新的契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入重塑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启动期有很多空白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赶超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是新的供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必将创造新的市场和供需,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大展身手之处。再次,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我国充分汲取其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突破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完全有可能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化挑战为机遇,可能要考虑“争两头,保中间”的战略规划格局,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头是集中优秀力量,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的高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这一点,我们过去做到了,今后也应该做到,从而在国际核心俱乐部有一定的话语权。一头是继续争取在低端有一定份额,努力创造的就业机会。我们应该在长期底端基础上有所升级,全部升到高端是不现实的,升到中端应该是我们的主要选项。克服“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境,成为国内外市场优良(中端)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者。4.高度重视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互联网+”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实施“互联网+”战略中,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和经济的细胞,除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市场的互联和联系、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之外,还要下大功夫增强内生动力,焕发内部活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重构生产要素,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创新生产方式,提升资产质量和服务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是一个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局性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技术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构建的过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和企业员工等各种关系全部组织在电脑网络里,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变得高速便捷,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生产方式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技术与组织的良性互动,才能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所需要,企业才能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5.加强中国制造2025基础工作我国对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灵魂。一项大的战略,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要有自己的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关键的创新技术,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勇于担当、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方式缩小技术差距,但是如果理论研究无法赶上去,那么将永远落后于别人,进而失去真正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培训两方面,德国都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呢?可以考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能够获得的相应材料。比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工程,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研究思路,既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又为中国制造提供基础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国制造重要基础设施名目,比如,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高效大容量数据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统一的安全保障构架和独特的标识符等。在比较参考国际相应的先进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很有必要逐项制定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项目的理论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为中国制造2025夯实基础。不可否认,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现,激烈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急不得,也慢不得。关键是要深入研判,长线布局,措施得当。“中国制造”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中国制造发展战略核心要义应该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做出重要贡献。6.智能工厂要有符合国情的样本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首次提出的“工业4.0”战略规划,在全球拉开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大幕。2015年,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借鉴“工业4.0”,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意在通过3个“十年”的努力,实现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虽与“工业4.0”异曲同工,但现实的国情悬殊很大。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说,“工业4.0”可以学习,但难以参照,“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符合国情的参照样本。2001年,盖勒普采用“全球领先技术,本地优质服务”的策略率先在中国制造业开拓市场,最先洞察到当地制造产业趋势的变化,推出了与发达国家企业同时适用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MES-SFC整体解决方案。当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盖勒普SFC-MES解决方案不仅契合了国家战略,也成为现实可参照的标板,希望制造企业从智能制造中找到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做法。盖勒普MES-SFC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最早的,最先进,最全面,使用最成熟的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全球20多年领先技术沉淀,帮助135,000多家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益。所有的产品均来自同一个系统开发商,基于同一个制造管理IT技术架构,系统间实现无缝集成。6.美国留学浅谈,美国到底安不安全这样强大的国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报道出现在银屏上,美国到底安全不安全。大多数问此问题的都是将要送孩子去读高中或者本科的家长,他们极度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这个是非常能够理解的。但若真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不是因为我是一名美国的留学顾问,而是你可以在近几年中国的新闻报道上屡见不鲜的初高中的学生被老师骚扰了,甚至跟着校长去酒店了。某某大学生被宿舍室友杀害了,某某女大学生被土豪包养了。而在美国的社会新闻里,几乎看不到在他们的社会体制下学生生出现这样的事件,因为在美国初高中生和大一大二的学生,学校的监管非常严格,课业和课外活动也会安排的非常丰富,你没有机会去夜店,也没有机会满处跑。更没有机会在这个讲究人权的社会氛围让任何人凌驾在属于你的权利之上。在美国的校园里,别说校长骚扰学生或者带学生去酒店的这样的中国校园丑闻事件,那个老师都会被立刻开除。美国重视教育,重视学生,重视人权的程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我并非说我们的国家有多么不好,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某一天势必是可以强大到没朋友的,只是现在我们的国家在发展时期也许会经历一些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所以想塑造一个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想给一个孩子享受人权的环境,想让你的孩子更安全的在校园学习,至少可以保证在读书的阶段是相当安全的,至少在这个阶段比中国安全得多,他们的高中不再只有学习成绩的压力,他们的本科也不会再虚度光阴,天天窝在宿舍里玩砸金花玩大冒险。7.浅谈德国,美国,中国“工业4.0”的区别在哪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