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官的诗句:关于做官的诗句

时间:
成语大全原创
分享

成语大全原创

目录

1.关于做官的诗句

赠闾丘宿松作者:李白阮籍为太守,偶来拂衣去,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何惭宓子贱。

2.求一些描写官场险恶的诗句。

描写官场险恶的诗句有很多,1.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释义: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是对古代当官的一种讽刺。(出自唐朝杜甫《佳人》)释义:山上的泉水本来是清澈的,但出山后就变得污浊了。指当官以后随波逐流,渐渐的变得不在清廉。3.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出自唐朝曹邺《官仓鼠》)释义:官府粮仓里的老鼠,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用官仓鼠暗指贪官,谴责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4.朱门酒肉臭,(出自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释义:

3.关于官场的诗句有哪些?

富贵非吾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苟余心之端直兮,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屈原·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闻说仕途巇险甚,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4.关于官场的诗句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笑他范蠡贪婪甚,相罢金多始退闲。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未达笑弹冠 。

5.形容做官的成语:形容做官的诗句

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自以为清高。【功遂身退】 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功成身退”就位朝班,意指做官。【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骑鹤上扬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禄:俸禄;既有福气:享受俸禄,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凤毛济美】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清风两袖】 衣袖中除清风外。【箕山之操】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遁世隐居”【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急流勇退】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骑上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难进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返我初服】 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遁世隐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骑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重珪叠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骑鹤扬州】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簪缨世胄】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骑鹤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

6.形容“当官儿的欺压百姓”的诗句有哪些?

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六月禾未秀,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夸赴军中宴,樽罍溢九酝,是岁江南旱,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年代:杜甫杜陵有布衣,居然成濩落,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萧洒送日月。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物性固莫夺。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独耻事干谒。忍为尘埃没。放歌颇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霜严衣带断,瑶池气郁律,君臣留欢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路有冻死骨。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老妻寄异县,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7.有什么古诗词是表达了诗人入仕做官的强

李白《永王东巡歌》赏析《永王东巡歌》其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西入长安到日边。但用东山谢安石,(《永王东巡歌》),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包含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和积极入仕的态度.李白的这组《永王东巡歌》一共有11首,大概在他近一千首的诗歌中,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最直接的诗歌了,同时也因为与李白本人后来的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于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京师震动,唐玄宗仓皇出逃,直奔四川,在途中命令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改元至德,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闹剧。永王璘见状也按捺不住,从江陵引水师东进,沿长江直奔金陵,想控制长江中下一带的富庶地区,伺机与肃宗一争高下。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璘途经九江时,看重李白的才气和名声,一再邀他下山,李白不知永王的真实用心,以为是为了打击安史叛军,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加入了永王璘的幕府。随军途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以及一系列与这次东征直接有关的诗歌。这次入永王璘幕府是李白自入长安任翰林学士以后的第二次政治生涯,仍然是以失败告终的。几年的长安生活虽无建树,赐金放还”在声誉上并未受损失,而这一次却落到补充流放的结局,是他下山时完全没有想到的,李白的心情十分振奋,认为自己这一次能够亲身参与讨伐安史叛军,必将建立一番功业,从而实现自己多年以来报效国家的宿愿,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永王璘并不想真的对付安史叛军,而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听朝廷的节制,结果遭到了肃宗的猜忌,派重兵剿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永王璘兵败身死,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而这几首诗也因为李白这一段悲剧式的从政经历而更加引人注目。先用比喻手法,将气焰嚣张的安史叛军比做一团乱麻,从燕山南下的叛军在中原地区横冲直撞,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但李白却认为其实不过是像一团热锅上的蚂蚁,纷乱而没有头绪,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带有明显讽刺的比喻,表明了李白对安史叛军的基本判断,指东都洛阳一带。因其境内有黄河、洛水和伊水三条河川流过,指安史叛军。四海南奔似永嘉。仍然用了一个比喻“面对安史叛军的嚣张一时,诗人忍不住想起当年中原所遭受的那场大劫难,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汉烈宗刘聪的相国刘曜。率军攻陷晋都洛阳,中原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相继南迁避难,在李白看来,因为刘聪是匈奴。安禄山也是胡人,同样起兵于北方,同样攻下了国都,同样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天下大乱,所以李白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准确的,在言简意赅地提示了这场灾难的性质、规模的同时,也鲜明表达了诗人本人的立场和爱憎。但是李白对胜利,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却表示了过人的自信。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前秦苻坚率师南侵东晋,宰相谢安临危受命,被任为招讨大都督。危难之际,谈笑之间”扭转乾坤,愈发衬托出诗人的雄心壮志,气贯长虹,我们今天读了都感觉得到李白那种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豪情,不难想像。当时这首诗在永王璘的幕府和军队的广为传播,会起到多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用典准确,一是比喻恰当,似永嘉“谢安石“永嘉南奔”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永嘉之乱最后是亡了国的,所以唐朝当时所处的严峻形势,便一目了然了”谢安石作为李白最钦佩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儒雅风流。更在于他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将风范,谢安石。充分显示了李白的不俗的性情与志向“两个比喻安排在第一句和第四句”都是用在叛军身上,当其不可一世时。表示了对敌人的蔑视,在展望战争的结局时“显示了强烈的必胜信念;全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确实是反映李白性格与精神面貌的经典之作”李白入永王璘的幕府时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却又一次唤起了他的政治青春。以为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可以大展鸿图,愿为辅弼,所以这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写得意气风发,毫无年华老去的衰飒之气“其中的第十一首写得尤其踌躇满志,神采飞扬”因为这一首与前面介绍的那首不同。而这首诗的焦点却只有诗人自己“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比喻指挥之权,指安史叛军“琼筵,精美的筵席。诗人上来就运用起他最擅长的浪漫写法”展开了随意的联想,把自己设计成一位大权在握的将军。不但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而且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和敌人作战。他自己却没有披坚执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在将一切布置停当,为敌人安排了天罗地网之后,自己安然坐在酒席宴上,静等着前方捷报的传来,面对如此强敌的生死搏战,李白却写得毫无火药气息,这充分显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本性。虽然也许有人会怀疑李白是不是能够真的打赢一场战争“而且永王璘事实上也并没有把兵权交给他”永王璘也根本就没想要与安史叛军交手“是想和已经当了皇帝的李亨一争高下,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下场,但是李白当时对这一切却是无从知晓的,满腔抱负,在筹划着对叛军的决战。甚至在憧憬着胜利的喜悦,这种筹划和憧憬带有明显的,谪仙,既没有出生入死的征战,三军过后尽开颜,而纯粹是一种李白式的理想的蓝图。这个理想人物“便是他最佩服的东晋名将谢安石了”大敌当前,他命谢玄、谢石等人前往淝水与苻坚对垒,自己则在后方终日会客下棋“直到前方战报传来”他还在纹枰对弈。手谈不已,旁人问他战况,他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儿辈已破敌矣,李白最钦佩的就是谢安这种胸有成竹,胜算在心,喜怒不形于色,而又风流倜傥的儒将风度,现在当然更是浮想联翩,不能自已了,酒筵也是。一切都是诗化的,充满了浪漫色彩,这不过是李白的一厢情愿,但是我们欣赏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并不是要考察他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或者说他的设想是不是现实”而是要更加贴近这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奇才,当他真的有可能面对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厮杀时的内心世界”我们欣喜地发现,虽然他已经在政治上遭受过打击。也不管年龄是否还能经历奔波,他当时已经五十六、七岁的,只要碰上机会,他真的会一跃而起。诗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和爱国热情。李白入永王幕府一事,并未被人们看成是他一生的污点。
20162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