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大学,算不算一座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榜 时间:2019-05-18 18:20:06 由王新老师 分享 复制全文 下载本文 王新老师2019-05-18 18:20:06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今年大学生毕业的号角还没开始吹响,不少城市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生怕在2019届抢人大赛中落后半步。前几天,杭州再出新招,表示要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大专学历以上即可落户。像往年一样,西安武汉南京等教育大市也会在这一时间节点附近,一边使尽浑身解数挽留本地大学生,一边也尽可能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但对于另一些城市来说,别说冲进抢人大战的先头部队了,就连“留人”这一环节,也足够使他们焦虑发愁。尽管经济水平还不错,但缺少大学、缺少好的大学,着实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不少局限。名城和名校总是相互成全,而“大学荒”的城市,却各有各自的辛酸无奈。佛山佛山?有大学么?佛山科技学院身旁有老牌一线城市、教育重镇广州在闪耀,提起佛山这个地方,你可能根本都不会去思考它有多少大学、有哪些大学。对佛山本地的学生来讲也是如此。有数据显示,以广东省内最高学府、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为例,在每年录取学生的生源地比例中,佛山基本位列前三。确实,佛山本地高校可选择范围太小。按校园主体来说,它目前只有佛山科技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两所并不出名的本科院校,其余三所只能算是分校区,就算加上六所专科学院,这样的教育基础也难以匹配其经济发展之需。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早在2012年,佛山人均GDP就接近15000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标准,并超过北京和上海。活跃于此的美的、格兰仕,万和等企业,也释放着强大的就业吸纳力。这却和当地的大学输出力形成鲜明反差:2016年,佛山大学生密度在国内GDP35强城市中最低,甚至没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近年来,佛山高校建设频出新动作,新校区、新大学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建学校不难,但要真正做出名校,可不是件容易事。深圳本土大学屈指可数深圳大学北上广深抢人大战中,每年花近百亿资金来吸引人才的深圳,绝对是出力最猛的那一个。疯狂从外引入的重要原因,便是内部供给不足。据去年4月数据,人口两千多万的深圳,仅拥有不足1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同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水平的十分之一。据“青塔”发布的2017年中国GDP排名前50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数量排行中,深圳居倒数第二,属于吊车尾水平。年轻给深圳带来了巨大活力,也是其显而易见的短板。北上广等城市的本土百年名校基础,是他无法企及的。深圳本土大学屈指可数,或者根本不用数。大学历史底蕴和教学质量水平自然脱不去青涩那一面。但没关系,深圳有钱,舍得花钱走引进强校的道路。近年在深圳蓬勃生长的包括但不限于北大、清华、哈工大、港中文等高校的分校区,以及北理莫斯科、天津佐治亚等中外合作院校,都在助力其完成2025年建成20余所高校、在校生达20万、三至五所高校综合排名全国前50、30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目标。去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首次上榜,一举冲至内地高校第八,在国内新上榜大学中排名最高。无论是被热吹捧,还是被质疑,年仅8岁的南科大,无疑是同样年轻的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缩影。温州有钱,就送孩子出去读书温州大学在国内GDP排名前列的城市中,温州和深圳一样,明显地同属于在校大学生人数严重落后之列。作为城市级的“华西村”,以及中国最会赚钱的温商的家乡,温州向来就被和“有钱”两个字相挂钩。事实上,说温州有钱,不如说是温州人有钱。富裕的家庭会努力在杭州上海购置房产,将孩子送到大都市或国外读书,在他乡制造和贡献着大量GDP。反观温州自身,高校规模较小、办学层次也较低,综合类本科院校只有温大,硕士点仅温大和温医科大具有,博士点更是仅限温医科大一家。教育实力不够强硬,自然留不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只能不断流失高层次人才。正如知乎网友“南海”说的那样,温州像一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人,当别人还在用父母的钱读书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收入。但当时间流逝,学历不足的缺陷便会限制其工作上升渠道。温州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洛阳怀古,伤今洛阳师范学院说到“大学之大“,没有哪座城市能比洛阳更具历史意义。早在近两千年前,汉光武帝刘秀兴建太学,百年后,太学生人数已超过3万,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西域各国。那时的太学称得上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最高学府。再看今日洛阳的大学教育,从高校数量到在校大学生人数比,洛阳都居于落后水平。那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似乎只剩下一半——目前洛阳只有7所高校,仅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学科特色和优势也不够明显。与同为古都的西安相比,困乏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辜负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河洛文化。加上作为河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在教育发展上所拥有的重视自然比不过省会郑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郑大喜提211,然后携手河大双双迈入“双一流”。南宁有大学,但少有好大学广西大学按理说,省会城市得到的是全省最足的支持,但在GDP全国前50的首府城市中,南宁的高等教育水平则稍显落后。在大学数量上,拥有32所高校的南宁能排到20多名,基础规模算是中流水平。但在高校质量上,其短板便显露出来:据2017年数据,广西名列中国各地区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24名,仅广西大学一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无高校跻身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而挤进百强的西大,也只位居81名的靠后位置。而在广西的其他城市诸如防城港、贵港等地,本科院校仍是空白。南宁所面临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更是整个广西的困境。泉州缺一张专属的高校名片华侨大学说起福建,一般人最先想起的会是省会福州和厦大的所在地厦门,而泉州,这一个听起来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的地方,却连续多年盘踞在全省GDP第一的宝座。福建省内的高校教育资源多集中在福州和厦门,拥有6所非知名本科院校的泉州还未建设出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平台,但上层建筑要做得精致、有层次,却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如今的泉州,既没有厦大之于厦门、福大之于福州的有代表性且“叫得出口”的大学,就算是其以“华侨”命名的华侨大学,名气也被广州的暨南大学盖过,后者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侨校”。南通“江苏(基础)教育看南通”南通大学没有一个高三生能在看到“江苏卷”这三个字后,还能保持一脸镇定自若。由于江苏高考出题之高深晦涩,江湖上一度流传着“全国教育看江苏”的神话,但你可能不知道,紧接着它的下一句便是“江苏教育看南通”。没有超级中学、教育整体资源优化、不缺好中学的南通,常年是江苏省状元的输出地。可其基础教育之优秀没能延续到高等教育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我国实行的院系调整中,当时的南通学院、南通农科和南通医学院分别经历了拆分和外迁,为邻居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做了嫁衣,加上交通、资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南通高校的没落。如今的南通只有三所本科、六所专科院校,教育资源远不比身旁的沪宁杭等城市,高考上了一本线的人数,大概也是那年从南通流走的人才数量。怪不得,关于江苏教育传说的最后一句,便成了“高等教育看南京”。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 复制全文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