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古意六首
  •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
    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
    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
    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
    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
    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
    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
    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
    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
    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
    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
    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
    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
    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
    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
    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
    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飏。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
    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
    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
    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参考资料:
  •   第一首,王绩选择宝琴以自喻,“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都是自己才华的象征。而且宝琴又先后奏了《广陵散》和《楚明光》这样高雅的曲子,但曲高和寡,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来欣赏,寄寓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二首王绩以翠竹自比,写了他所处的艰难的环境“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食”,不仅如此,还有性命之忧,“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翠竹虽然有用,但却终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之草,得以繁茂生长。他上一首表现了出仕的愿望后,在这一首又马上表现出了消极的畏祸心理,又趋向于隐。这种心理状态又持续到下一首。

      第三首写宝龟处身不慎,因此落入罗网,惨遭杀身之祸。王绩想到了出仕后政治生涯的风波无常,继上一首表现出了畏惧和隐逸避祸的心理。

      在第二首和第三首王绩意欲归隐后,王绩第四首又写了松树,尽管生得其地,免遭砍伐,但却是自生自灭。“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表现了王绩想到归隐虽可自保,但却不甘心无为无用的心理。出仕的欲望又有所抬头,接着又写了第五首。

      第五首虽然写了“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流露了王绩知足求全的心理,似乎道家的隐逸思想又占了上风,但最后一句“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却又明显地表现出他渴望出仕的心理。

      可将第六首视为前五首的总结和终结,它是王绩苦苦思索和挣扎后得出的一个结果。前几句写凤凰高翥远翔,表明了王绩决心归隐。但最后四句又写在“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的时候,他自会重返朝阁,经世济用的。

      《古意六首》风格朴质无华,完整地体现了王绩关于仕与隐的心理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从怀才不遇到归隐避祸,从不甘无用到意欲出仕,从决心归隐到期盼清明盛世重返朝阁的心理过程。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王仲舒 王仲舒 王仲舒(762—823)字弘中,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文学家。少好学,工诗文。历任苏州刺史、洪州刺史、中书舍人等。元和年间(806—820),在南昌奖励文学,文风盛开。还邀请当时担任袁州刺史的韩愈来南昌,对南昌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作有《滕王阁记》和《钟陵送别》等。查看更多王仲舒的诗文
  • 欧阳澥 欧阳澥 欧阳澥(公元820年-885年),字沙章,号潘湖。福建晋江人,欧阳詹孙。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进士。有《咏燕上主司郑愚》传世。查看更多欧阳澥的诗文
  • 李洞 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查看更多李洞的诗文
  • 于邵 于邵 于邵[唐](公元七一三年左右至七九三年左右)字相门,其先自代来,为京兆万年人。于邵约生于唐玄宗先天二年,约卒于德宗贞元九年,年八十一岁。天宝末,第进士。以书判超绝,补崇文校书郎。繇比部郎中,为道州刺史。未行,徙巴州,平獠民之乱。后以谏议大夫知制诰,进礼部侍郎。朝廷大典册,必出其手。德宗时,为太子宾客。与宰相陆贽不平,出为杭州刺史。久疾求告,贬衢州别驾。徙江州,卒。邵著有文集四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查看更多于邵的诗文
  •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查看更多李隆基的诗文
  • 魏奉古 魏奉古 姓名:魏奉古。任职:制举擢第,授雍丘尉强记,一览便讽,人称为聪明尉。终兵部侍郎。诗一首。查看更多魏奉古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