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秃山
  •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 译文
    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见海中有座小山,就暂时抛锚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秃,本地人详细告诉我其中根由。
    当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鸣叫,又有只雌猴跟随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孙辈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发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顶,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个个吃得肥胖,山却被侵夺摧残不休。
    它们你争我抢以求一饱,哪里顾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难过,小猴子也已发愁。
    山渐渐被啃嚼一尽,光秃秃一毛不留。
    猴子虽然机巧过人,却不会手持农具耕田种收。
    它们喜欢吃的是果实谷类,只知把现成的东西享受。
    可叹这山处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无处可投。
    猴子们生殖没个穷尽,将来怎么善后?

    注释
    1.秃山:光秃秃的山,没有草木树林。
    2.吏役:因公出外。
    3.沧海:大海。
    4.瞻:看见。
    5.乡人:当地的人。
    6.狙:猴子。
    7.相匹:指男女相配。
    8.根实:植物的根和果实。
    9.侵牟(móu):侵夺。
    10.攘(rǎng)争:争夺。
    11.藏收:收藏保留。
    12.稍稍:渐渐。
    13.咋啮(zǎ niè):啃嚼。
    14.锄耰(yōu):农具。
    15.偷:苟且。
    16.生生:繁殖不停。
    17.云已:休止。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   这是一首寓言诗。唐柳宗元曾作过一篇《憎王孙文》,对别名王孙的猴子大加挞伐,说它们“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王安石这首诗,很可能是受了柳宗元的启发。

      诗写得明白如话,说自己在海上看见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打听,原来山上住着一大群猴子,只知摧残,不知爱惜,更不知收藏播种,却越生越多,以致山上草木都被吃光弄死,生活没有了着落。是寓言诗,自然有它的寓意。王安石没有像白居易写新乐府那样,直接说明自己作诗意图、所讽刺的对象,后世便自己去寻求解释。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解释说:“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谕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这是从传统的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论上展开,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读这首诗,至少还可以从中悟出两点启发与教训:其一,人们必须爱护自然资源,注意培育与发展,不能任意摧残,如同诗里的猴子一样,攀援穷幽,日益侵牟,最终弄得山上一毛不长,受害的还是自己;其二,人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有限,而“生生未云已”、“子众孙还稠”,终将坐吃山空,到后来噬脐莫及。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在王安石的作品中算不上好诗;从思想上来说,它能引起人们在多方面儆戒,是很可贵的。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查看更多陈与义的诗文
  •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查看更多楼钥的诗文
  • 宗泽 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查看更多宗泽的诗文
  • 杨韶父 杨韶父 杨韶父,字季和,号东窗。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诗人。查看更多杨韶父的诗文
  • 严参 严参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少鲁,自号三休居士,邵武(一作昭武)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与严羽、严仁齐名,时号“三严”。志气高傲,不喜广交延誉。生平事迹不可考。参能词,所作可于花庵词选中见之。查看更多严参的诗文
  • 清豁 清豁 清豁(?-976),生年不详,宋初福建漳州保福院僧。俗姓张,泉州(今属福建省)人。他博学能文,精通佛典,以高行受知于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一说,保福清豁(?-972),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年少聪颖,素蕴孤操,志探祖道。礼鼓山神宴国师,落发禀具。初参大章契如庵主,次谒龙山和尚而领悟玄旨。后住漳州保福寺。临入寂灭,嘱言勿置坟塔,遂入山坐化。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大师。查看更多清豁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