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雪夜感旧
  •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参考资料: 1、刘扬忠.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168-169 2、张永鑫,刘桂秋.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220-221
  • 译文
    那年赴南郑时,江月馆的华烛散发出阵阵的油脂香,
    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悠悠的铃铛响。
    我曾经过那乱山中的古驿三折,
    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
    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杀敌冲向沙场,
    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怎会想到终老田桑?
    长久不用的绿沉枪,锁子甲都积满了尘土灰沙,
    对着雪洒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泪落一行又一行!

    注释
    ①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广元小益道中。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
    ②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
    ③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④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⑤鞍马:这里指上战场杀敌。
    ⑥耕桑:农事。代指田园闲居生活。
    ⑦绿沉金锁:军人用的绿沉枪和黄金锁子甲。代指从军打仗的生涯。

    参考资料: 1、刘扬忠.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168-169 2、张永鑫,刘桂秋.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220-221
  •   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冬,陆游七十三岁,闲居山阴。在夜晚对着雪洒昏灯,思绪纷飞,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赵其钧.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2-993
  •   诗从远处落笔,开篇便是忆旧。前四句诗在写法上有几点值得体味:第一,句式灵活。首联中的地名放在句首,颔联中的地名便放在句尾;第二,景与事相容,然亦各有轻重隐显之别。首联偏于绘景,“事”则是暗寓其中;颔联以叙事为主,然而“乱山古驿”、“小市孤城”,却也是笔墨如花;第三,散而不散。这四句诗写了四个不同的地点、景象、事件,然而其中活动着同一个人物,即诗人自己,贯穿着同一个内容,那便是二十几年前诗人从戎南郑。所以,只要将人物与背景融入到诗中,就感到它们犹如一气呵成的四个镜头,而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的生活与气概。同时,还可以体会到那些不断闪过的镜头中,所包含的幽美抒情的已经。三四两句虽然写了“乱山古驿”、“小市孤城”,然而一“经”一“宿”,顺流而下,一气贯注,非但没有艰难寂寞之感,反而衬托出意气昂扬、关山飞度之势。因此,诗的前半虽然都是忆旧,又是一句一个地名,但是并不显得呆板、累赘,读来只觉得事真景切,活泼流走,而且那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味。这又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诗的颈联用“晚岁”二字领起,从“旧”转到“今”。“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当时那信老耕桑”一语补叙了这一点,写的极为沉痛。这一句的出现,不仅将昔日之心和盘托出,而且又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今日之志。于是诗人的悲愤,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便跃然而出。岁月蹉跎,壮心有在,而今荒村雪夜,寒灯独坐,看着这委于尘埃的绿沉、金锁,回首往事,“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这首诗题为《雪夜感旧》,写法是先写“旧”,后写“今”,篇终点出“雪夜”。“雪洒寒灯泪数行”,既是点题,也与首句暗中呼应,原来是眼前的“雪洒寒灯”之夜,将诗人的思绪引到昔日的桦烛飘香之夜,往事历历,感慨不已,写得回环往复而又思致清晰。诗的前半忆旧,轻快流畅,后半写今,沉郁悲慨。但都是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不同之中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诗人永不衰竭的报国热枕。正因为如此,两种风调,两种笔势,浑然成篇,相互烘托。感情上的辩证统一,与写作技巧上的变化相反相成,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的取得,恐怕不能仅仅归之于诗人的技巧,更主要的还是源于诗人的经历与报国深情。

    参考资料: 1、赵其钧.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2-993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李浙 李浙 李浙[约公元一一九四年前后在世]字子秀,庐陵人,李泳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末前后在世。尝为官。与兄洪、漳、泳弟洤并工词,有《李氏花萼集》五卷,《文献通考》为五人所合著。查看更多李浙的诗文
  • 朱藻 朱藻 朱藻,字元章,缙云(今属浙江)人。两宋之际词作家,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进士,调汉中簿兼尉。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十一)。由知浦城县擢通判江陵府(清光绪《浦城县志》卷一九),官终焕章阁待制(清康熙《缙云县志》卷四、五)。有《西斋集》十卷,已佚,全宋词仅收录其词一首《采桑子》。查看更多朱藻的诗文
  • 向子諲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查看更多向子諲的诗文
  • 杨徽之 杨徽之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查看更多杨徽之的诗文
  • 韩璜 韩璜 韩璜,字叔夏,开封(今属河南)人。宋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赐进士出身。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守右司谏。五年,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六年,改提点刑狱。查看更多韩璜的诗文
  • 傅自得 傅自得 傅自得(1116~1183年),字安道,宋代泉州人。曾祖父傅尧俞,元祐间任中书侍郎。父名察,官任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奉命接伴金国使者,至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市),遇入寇的金兵,金将斡离不(音否)威迫傅察下拜,傅察不屈而被杀。死后赠徽猷阁待制,谥号忠肃。他的文章收入《至乐斋集》。查看更多傅自得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