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参考资料: 1、李清照著.漱玉词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174页 2、陶尔夫.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年7月:第103页
  • 译文
    雨后拂晓,寒气依然很轻。花外的早莺,已经停止了啼声。
    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对岸,传来更鼓的叮冬。一声声敲向心里,彷待是抽泣与哽咽交并。
    怎能忍心西望,那遥远的征程。离别的情丝,跟愁肠一起盘结回萦。
    这和对坐海棠花阴之下,完全是两种不同情景。那时候演奏的是,《凉州》新曲,其乐融融。

    注释
    残漏:漏声将尽。残:阑也,垂尽之意。漏:古计时之器。
    凄咽:形容声音悲凉呜咽。
    去程:离去远行的路程。
    赊:远也。
    海棠阴下:一作“海棠花下”。按:按歌,谓依节拍唱歌。
    凉州:乐曲《凉州曲》。是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比较悲凉。

    参考资料: 1、李清照著.漱玉词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174页 2、陶尔夫.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年7月:第103页
  •   这首衢围绕“愁听残漏”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幽闺梦醒到思妇怀念远人到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衢到上片由写景到写人,下片着重表现思妇到心理活动。整首衢熔抒情、叙事于一炉,用笔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既点明初的时节、夜雨过后到节令、时间,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莺倦停啼到清寂气氛,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到环境。“愁听”反接“早莺啼歇”,说明思妇醒来很早,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到歌唱,也许她到愁肠曾和着淅沥到夜雨声一起颤抖。天刚破晓,她就起身独坐,隔溪传来夜尽到更鼓声,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正一声凄咽”与“愁听”相应,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到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到情景,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衢到上片,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

      衢到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亲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别时到缱绻、留恋、泪眼相看到情景无不历历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了望亲人奔向他方到路衢。正因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句,写出了左右为难到极端矛盾到心绪。“去程赊”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万回结”极言离情愁苦之状,重笔渲染,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结拍二句宕开,追忆比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到一个生活场景,以反衬当日独处到悲凉,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两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凉州曲》时,彼时到心情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别了。

      《凉州曲》,为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是比较悲凉到。不过,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艺术境界之中,这时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到孤独到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陈廷焯也说:“魏夫人衢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包括此衢内到魏夫人作品来看,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到。

  •   这一首《好事近》,写闺中女子怀人之思,以铺叙手法直笔写来,点点滴滴,扣人心弦。

      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开头二句写景,雨后清晨,寒意尚未消退,树丛花草间的黄莺儿停止了啼鸣,清冷之气扑面而来。女主人公早早醒来,感觉到寒气侵肌,她独自聆听着屋外早莺的呜叫,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而映衬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冷。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二句提醒人们夜晚已经过去,但在愁绪万千的女主人公听来,只觉“一声凄咽”。漫漫长夜已尽,心中的伤感和孤寂却并未结束。可以想象,当初女主人公和他告别时,一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长夜将尽的时刻。那一声更鼓听起来像在催人离去,在以后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也无数次地提醒着她,游子尚未归来。这“一声凄咽”其实是她将内心情绪投射于外物的表现,更鼓声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阕写怀远人埋下伏笔。
    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字,写出女子愁思的辗转起伏。因为深切思念游子,所以忍不住“西望”,却又因为“西望”而黯然神伤,由此生出“不堪”之叹。“去程赊”极言距离之远,“离肠万回结”直言愁思之深。一个“结”字,点出愁之纷乱,好比一团乱麻,充塞心间,牵扯不清,打了无数死结,无处可诉,亦无可排解。女主人公的愁思此刻已达到顶点,若再铺叙下去,恐怕难以为继。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结尾一句转入回忆。她想起自己曾与他在海棠花的树荫下,合奏《凉州曲》。这种边塞之曲听起来应当是荒凉悲壮的,但二人合奏之时,却浑然不觉。词中并未直接写女子的心情,但从“不似”二字可见,今与昔的巨大落差,进一步加深了女主人公的悲伤和凄凉感受。这份深如海的愁思,已经难以言表了。“凉州”一句,给全词染上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浓烈缱绻、缠绵难解的情思,同时也暗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作为结句,实为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1、李清照著.漱玉词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175页 2、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9月:第121页
  •   《宋史·曾布传》载,神宗元丰中,曾布曾知秦州(宋时甘肃天水)。此词中有“西望”,凉州曲,词或为思念远知秦州的曾布而作。

    参考资料: 1、姜兰.宋词三百首: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8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石象之 石象之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查看更多石象之的诗文
  • 王周 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查看更多王周的诗文
  • 王沂孙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查看更多王沂孙的诗文
  • 张榘 张榘 [约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查看更多张榘的诗文
  • 刘清之 刘清之 刘清之,[公元?年至一一九o年左右]字子澄,江西临江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受业于兄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绍兴二十七年,(公元一一五七年)举进士第。历知宜黄县。周必大荐于孝宗,得召对,改太常主簿。除通判鄂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适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初,清之欲应博学宏词科,及见朱熹,尽取所习焚之,慨然有志于义理之学。清之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诵录、庄总录、祭仪、诗令书、续说苑、文集、农书等,并传于世。查看更多刘清之的诗文
  • 寿涯禅师 寿涯禅师 寿涯禅师是北宋人,主要作品为《全宋词》。涯禅师北宋人,据《鹤林寺志》记载:「宋寿涯禅师,与胡武平(宿)、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寿涯,读书寺中,每师事之,尽得其传焉。其后二程之学本于茂叔,皆渊源于寿涯云。《鹤林寺志》将寿涯禅师列为高僧,又记载宋儒胡武平(宿)、周茂叔(敦颐)两人都曾在江苏润州鹤林寺读书,并以寿涯为师,以上所说足证寿涯禅师在学问与修行上都有一定的水平。查看更多寿涯禅师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