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参考资料: 1、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 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参考资料: 1、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2 2、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93-94
  •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徐德琳,李红梅.《历代词选》.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70 2、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04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柴元彪 柴元彪 柴元彪,(约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之徒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尝官察推。宋亡舆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彪工诗,著有袜线集,巳佚。今存柴氏四隐集,《四库总目》中。查看更多柴元彪的诗文
  • 洪迈 洪迈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查看更多洪迈的诗文
  • 陈存 陈存 陈存,字体仁,号本斋,龙泉(今属浙江)人,徙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理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由淮东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除秘书郎。景定元年(一二六○),迁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由兵部尚书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宋亡,归里教授生徒,元七征不起。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同治《湖州府志》卷九○。今录诗五首。查看更多陈存的诗文
  • 尤袤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查看更多尤袤的诗文
  • 张扩 张扩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查看更多张扩的诗文
  • 朱雍 朱雍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中,尝上书乞召试贤良。著有梅词二卷,《花庵词选》行于世。查看更多朱雍的诗文